APP下载

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对脑卒中肺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2023-07-18周柳红莫金芳潘于艳刘文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指导性功能障碍康复

周柳红 莫金芳 潘于艳 刘文芳

脑卒中是一类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病,在世界各国均比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该病的发病率进一步攀升[1]。脑卒中的类型有两种,即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临床中脑梗死最为常见。近年来,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有所下降。但脑卒中彻底治愈的可能性较低,患者病程较长,并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以往临床中对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度较高,而对肺功能障碍的关注度不够。实际上,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并引起呼吸衰竭等诸多并发症和一系列不良后果[2-4]。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高度重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护理,促进其肺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5-11]。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IMB)的指导性护理包括信息干预、动机干预、行为技巧干预三个步骤,能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指导,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作为核心,护理质量较高,可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虽然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但因护理效果较好,目前已在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得到推广应用。临床中开展了较多关于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应用效果的研究[12-13],但研究对象多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出血患者等,而在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中护理效果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针对临床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探讨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对其肺功能的康复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授权后,选取2020年7 月—2021 年12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 例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包含脑梗死和脑出血),均为首次发病,肺功能障碍的判定参考相关文献[14];患者脑卒中处于恢复期;患者神志清醒,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合并其他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与人交流者。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基本疾病知识,定期监测患者情绪状态,向其介绍保持乐观心态对病情改善的重要性,并采取语言安抚的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同时还应嘱咐家属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为其设计食谱,强调饮食禁忌,注意补充营养,饮食要清淡。③吸痰。按照医生要求定期为患者吸痰,吸痰后给予吸氧,吸氧时间一般为2 min。④翻身、叩背。护理人员需每间隔3 h 为患者翻身、叩背1 次,翻身动作要轻柔,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每次叩背5~10 min,叩背需在餐前30 min 或餐后2 h 进行。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开展上述护理。

1.2.2 观察组 给予基于IMB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信息干预: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系统阐述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危害性、干预方法,重点强调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给予生活、饮食、用药、肺功能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2)动机干预: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的预后情况,鼓励患者设立康复目标,给予其积极的心理引导,还可通过列举康复案例的方式提升其康复信心,家属也要给予患者精神支持。

(3)行为技巧干预:①深呼吸训练。应指导患者每天进行2~3 次深呼吸训练(每次10 min),首先缓慢深吸气,屏气2~3 s 后呼气。②束胸腹式呼吸。在患者胸部束紧胸带,之后指导其深吸气,将腹部膨胀,屏气1~2 s,如此重复训练,每天3~5次,每次3 min 左右。③放松训练。需指导患者自行放松肌肉,以缓解其紧张情绪。训练时需确保病房安静、光线柔和,可播放轻音乐,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闭眼后有意识、有步骤地放松肌肉,每天训练2 次,每次10 min 左右。④姿势控制训练。指导患者不断变换姿势,如坐位、站立位、卧位、伸肘、屈膝等姿势,以改善其机体运动能力和呼吸功能,该项训练每天1 次,每次30~50 min。⑤并发症预防。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嘱咐其加强运动,多了解相关健康知识,加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观察,一旦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在护理前(入院时)和护理后(出院时)以SENSOR MEDIC-6200 体积扫描仪检测患者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

(2)血气分析指标:在护理前(入院时)和护理后(出院时)以麦迪卡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类并发症。

(4)生活质量:引入SF-36 量表[14]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入院时)和护理后(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分8 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5)护理满意程度:在出院当天,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 个等级。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FVC、FEV1、PEF 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正不断攀升,这类疾病往往病程漫长、危害性大,治疗起来极为困难,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防治也广受关注。脑卒中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我国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1%(2017年数据),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于城市,且发病人群还存在一定的种族、性别差异。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有所下降,但该病的危害性依旧值得重视,临床观察发现脑卒中患者大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其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增加其家人负担。对于脑卒中,临床中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两大类,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要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

脑卒中患者大多病情严重且复杂,危险性极大,即便得到及时救治,许多患者还是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并加重其病情,影响其预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提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护理服务的作用非常重要,既往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障碍[15],肺功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肺功能会明显受限,进而会影响其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会给其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对于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措施为呼吸训练、有氧运动联合上肢等速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联合吞咽训练、呼吸肌训练[16-20]。罗文浩等[21]的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肺功能障碍,而肺功能障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危害性较大,需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因为常规护理模式虽然应用历史悠久,有着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明显,已无法满足脑卒中肺功能障碍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其缺点主要体现在护理措施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够人性化。目前医学界对于脑卒中肺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进入一个新阶段,各种新型护理方式层出不穷,其护理效果有待验证。基于IMB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就是近些年来探索出的新型优质护理方法,护理思想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在住院期间对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改善其病情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主要涉及对患者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干预,其中信息干预的主要内容为加强护患交流,以增进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度为目的,旨在提升其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信息干预的应用可满足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其病情的康复;动机干预的内容主要为给予患者正面的心理引导,帮其建立康复信心,保障其心理健康;行为技巧干预为这一护理模式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涉及指导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其目的在于循序渐进的改善患者病情,保障其生理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是一项现代化的护理手段,充分尊重了患者个人护理需求,能采取全面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在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报道较少,但其他同类型报道却比较常见,这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张莉[22]将IMB 引导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实践表明患者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均大幅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者,充分证实这一干预方式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陈玉梅等[23]的研究中将IMB 护理模式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大幅提升,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且优于单用吞咽功能训练者,证实这一干预方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效果,改善其病情,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增进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度,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从而能间接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能直接提升临床疗效。路亚娟[24]的研究显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基于IMB 护理模式后,患者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0%,且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可见基于IMB 护理模式的应用利于改善患者生理功能,达到提升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可充分满足患者个人需求,较之常规护理方案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以上研究均证实了IMB 模式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后,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27%,生活质量评分大幅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其原因在于护理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了信息干预,能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明确了相关注意事项,之后对患者开展了动机干预,帮助其调整了心态,使其树立了正确的观念,进而有助于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最后开展了行为技巧干预,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改善身体机能。而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也充分证实了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中的作用,直观地论证了这一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所以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在行为技巧干预中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防患于未然,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病情康复也具有积极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之所以大幅提升,主要是因为这一护理模式比较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同时还能针对性改善其病情,提升其运动能力、活动能力等生理功能,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积极融入社会。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充分证实了患者对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的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IMB 模式的指导性护理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此干预方式的应用得到患者认可。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少,地域差异未充分考虑到,缺少反馈的问题等,致使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代表性不足,鉴于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适度增加样本量,并开展多中心、跨地域的研究,以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为这一干预方式的推广应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指导性功能障碍康复
论指导性案例释法功能之完善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技术优化——基于指导性案例司法应用的实证分析
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方法*——以行政类指导性案例为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的完善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