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阅读环境下师生共读策略研究

2023-07-18陈炜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共读课外阅读

陈炜君

摘  要:阅读滋养个体的心灵,塑造个体的人格,在个体的生命成长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建设书香校园,探索阅读新模式,是每个学校面临的课题。当前学生课外阅读多处于自流状态,缺乏有效的指导。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关注师生的成长需要,充分发挥诸多教育主体的作用,充分挖掘各种学科领域的教育资源,意在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大阅读;师生共读;课外阅读

阅读滋养个体的心灵,塑造个体的人格,在个体的生命成长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3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培养阅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全国范围内各校掀起了一股阅读改革实验的热潮。2017—2018年,里水镇基础教育改革十项之一的“书香校园工程”,以“全镇域、全学段、全学子、全链条”四全理念为改革框架,致力于全学段“大阅读”课程的研发。

“大阅读”是以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阅读活动。范围广、内容全、形式多、时间长是大阅读活动的特点。其中,范围广指的是阅读活动覆盖全校师生,贯穿整个学段,更是发挥学校的辐射功能,组织家校共读引导家长以书为友,促进亲子共读,借助社区力量,带动更多的人阅读。为此,里水小学提出了课题“基于大阅读环境下家校共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书香里小”大阅读活动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内容充实、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载体,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長”的工作思路,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出家校一体的共读策略。

一、当前学生阅读状况

课题研究开始之前,课题组成员分年级对学校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查。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处于“自流”状态,缺乏有效的指导。具体表现如下:

(一)阅读读物类别单一,针对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阅读故事类、漫画类书籍,类别单一。98%的二年级学生选择阅读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三年级阅读故事类书籍的学生占比为65.45%,阅读漫画占比为58%;65%以上的四年级学生偏向于选择故事类书籍;五年级选择故事类书籍的学生比例为59.38%;六年级学生在科普类、益智类、艺术类、健康类、故事类等书籍的选择中,选择故事类的人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选择比较单一。其次,超过70%以上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自主选择,父母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段发展要求进行书籍筛选,使得学生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针对性不强。

(二)独立阅读能力欠佳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欠佳,一方面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单一,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五年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中年级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问老师或家长,而不会自主查找资料,依赖性很强。阅读时,以了解故事情节为主,很少有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并学习写作手法,文章的表现形式等,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和应有的迁移运用意识。

(三)家庭课外阅读指导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庭都很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庭藏书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空间,不会受到干扰。但是许多家长在亲子阅读方面存在误区,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更倾向于物质方面的付出,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支持。里水小学处于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占40%左右,家长自身缺乏阅读的习惯,也无法在阅读方法、策略方面给予孩子有效的指导。

二、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

传统的师生共读是指教师和学生阅读同一本书,共同交流书中的内容。师生共读更多时候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共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阅读材料紧扣语文教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可否认,大量的阅读对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仅仅着眼于语文的学习,无疑是生命成长视角的缺失,窄化了阅读所蕴含的德育功能,也局限了师生共读资源的开发和形式的创新。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指的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阅读,自觉阅读。其主体范围扩大,覆盖面更广,与传统的师生共读相比,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更灵活的形式,更多可挖掘利用的资源,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聚焦成长需要,关注育人价值

大阅读环境下阅读的理念宗旨发生了变化:阅读不仅仅为语文和写作而读,更是为丰满人生而读,为满足生命成长的精神需要而读,让阅读真正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服务,从生命成长的发展角度深刻发掘阅读的内涵与功能。大阅读环境下的阅读不局限关注单一的主体,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也要关注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大阅读环境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阅读,共同在阅读的浸润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可以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对学生来说,阅读满足了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需求,通过阅读观照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对教师来说,阅读既是繁忙工作之余的精神引导与心灵慰藉,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聚焦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的是阅读蕴含的育人价值。

(二)关注教育合力,挖掘德育资源

“新基础教育”强调开展学生工作的研究是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综合意识,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生命成长的综合意识既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也包括对诸多教育主体的关注(如学生主体、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家长等),对多种教育资源所内含着的教育力量的关注。关注各方教育力量,联合多方教育力量,挖掘多方教育资源,能够让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阅读活动涵盖范围广,全学段、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各学科教师、班主任以身作则,挖掘多方面资源开展阅读活动,打通学科壁垒,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由此形成教育合力。

(三)术业专攻,弥补不足

术业有专攻。教师是专业、专职的教育者,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无论是书籍的筛选,还是阅读方法策略,都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通过本次调查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力不从心,这更加凸显教师阅读指导的重要性。师生共读,教师能在共读活动中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传授阅读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弥补家庭教育在课外指导方面的不足。此外,学生具有“向师性”,师生共读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对教师在阅读方面给出的指导,也更容易接受与信服。

(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从众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教育理论,即集体与个人互相影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某种社会行为。这些心理效应有着共同的指向:环境对人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正是利用了这些心理效应,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与书为友,在日复一日的环境熏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师生共读活动策略

(一)精心筛选,丰富藏书

丰富的藏书是学生扩大阅读量的基础。在信息迅猛发展的21世纪,可供选择的书琳琅满目却良莠不齐,因此供学生阅读书目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书籍的筛选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书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筛选书籍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年段各科的学习需求、男女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阅读书目。优选中外经典名著之时,也要考虑多种类型的书籍,填充学校图书馆,设置班级图书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除了丰富藏书之外,还可以在环境的布置上下功夫。在学校各处学生休息的地方设置图书架,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在班级里则要充分利用课室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拿到书,目之所及皆是书。

(二)整合各学科资源,构建阅读课程体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也是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课外阅读课程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所有教育者不懈努力探索的方向。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课程化不应局限于语文学科。应以语文学科为桥梁,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自然、科学、英语等学科纳入课外阅读课程体系中。课程实现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学科教师根据年段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读物,形成该年段的必读书目,并制订相应的共读计划,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必读书目的阅读。例如,每一学期语文科目都会有相应的必读书目,数学、英语学科也可以制订自己的必读书目,将每一科目的必读书目罗列出来,形成本学期的必读书单,再由教师带领孩子们制订阅读计划,共同完成这些阅读计划。也可以根据主题将不同学科的阅读书目进行整合。例如,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将环保主题的文学作品、环保科普书籍整合到一起进行阅读分享,由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共同带领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阅读活动。

(三)将阅读纳入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将阅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创建富有书香韵味的班级特色,有利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班级文化体系包括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将阅读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精神文化方面,以师生共读作为班级共同的价值观,把打造书香班级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并结合阅读课程体系,创建本班的特色班本阅读课程;行为文化方面,将师生共读活动作为班级的传统活动,确立本班的专属师生共读日,创建书香共读小组,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会,举办课本剧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物质文化方面,精心布置教室里的每一面墙,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师生共同撰写班级阅读日志,收集师生的阅读心得、阅读笔记,供大家参考传阅;制度文化方面,班主任要制订相应的共读制度,让班干部协同管理、监督,让师生共读活动成为班级的常规活动,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形成习惯。

(四)创新阅读课堂,传授方法与策略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传授阅读方法与策略,是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之一。部编版教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策略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设置“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联系。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与学习任务,编排了相应的阅读策略单元,如预测策略、提问策略、批注等。在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指导上,仍以语文课堂为基准,通过创新阅读课堂,将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落实到位。教师要充分挖掘部编教材的资源,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创新阅读课堂模式,如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等,逐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

四、结语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为人生丰满而阅读——大阅读的理念是对阅读德育功能最准确的阐释。大阅读环境下的师生共读,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宽广的阅读世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自身也能在共读的过程中受到书籍的浸润,在共读中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大阅读环境下,师生共读实现了真正的教學相长。

参考文献:

[1]岳乃红. 班级读书会ABC[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方,刘玉红. 基于新家庭教育背景的亲子共读教育观念的调查与策略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6,18(05):183-188.

[3]吴娟,刘旭,王金荣.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7):119-125.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师生共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巧妙运用绘本,实现师生共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成长
有效的师生共读操作方法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