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18唐彬格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唐彬格

摘  要:文章以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解读了马克思原典的内涵,从庞大性、脉络性、深邃性三个维度剖析了马克思原典的特征,探讨了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如拓展思政教育资源、提高思政教育品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等内容,探讨了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要点,从原典、课程、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归纳了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障碍,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原典;思政政治教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5-0049-04

思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品格教育、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原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1],这不仅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也为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原典内涵与特征

原典指文化源头的经典要籍,马克思原典则是马克思主义源头的精要典籍,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马克思原典的特征主要有三点:第一,庞大性。马克思原典涵盖了马克思、恩格斯各个时期的著作,这些著作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3200余万字,缩编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有170余万字,卷帙浩繁。第二,脉络性。马克思原典是马克思主义的载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比如1843年创作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与唯心主义的彻底决裂。又如1848年创作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深邃性。马克思原典蕴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洞悉,是研读当时西方社会历史,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必备读物。

二、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一)拓展思政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是否丰富、多样,对思政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当前的课程管理体制,思政教育资源包括国家资源、地方资源、校本资源三类,其中国家资源为国家层面统一使用的资源,最为典型的便是“马原”“毛概”等课程。国家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就成为思政教育深入开展的基本要求,而马克思原典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原典体系庞大,其中大量原典,如《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与思政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可以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中,从而助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资源的丰富。

(二)提高思政教育品质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多重问题,而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品质。比如,以马克思主义指引思政教育。指导思想一元化指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强化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思想中的主流地位,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性,发挥好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思想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观点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造人、培养人中的作用[2]。又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思政教育方法。马克思原典中有着丰富的方法论内容,如矛盾分析法、理论实践结合法等,这些方法均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以改造人、发展人为目标,马克思原典在应用于思政教育能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哲学思维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必备能力。马克思原典中有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实践观等,这些原理对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大有裨益。其次,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马克思原典涵盖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整体性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挑战

(一)原典层面的挑战

原典层面的挑战是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首要挑战,突出表现为两点:首先,内容层面的挑战。马克思原典中的每一部经典著作均有其时代背景,是针对当时社会问题而写作的[4],并且一些著作有着更深邃的哲学底蕴,阅读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存在读不懂的现象。其次,语言层面的挑战。马克思原典多以德文写成,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对马克思原典进行了翻译。他们在翻译中尽力遵循原文的表达方式,使得马克思原典的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并且马克思原典中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如市民社会、扬弃等,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形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课程层面的挑战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政课程教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程有严密的课程体系和完备的知识架构,平时教学中存在课时不足等问题。马克思原典体系庞大、类型丰富,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剧了课时紧张的问题。研究工作滞后也是课程障碍的重要表现。对思政教育而言,马克思原典是有待开发的宝矿,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是发掘马克思原典,助力思政教育的必由之路。一些高校在马克思原典的课程化研究中较为滞后,未能从马克思原典应用以及校本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开展好理论研究工作,影响了马克思原典的应用效果。

(三)教师层面的挑战

教师层面的挑战也是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挑战,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自身对马克思原典缺乏足够的了解。马克思原典体系庞大,涵盖了马克思、恩格斯各个时期的著作,不少教师仅仅对其中的少数几本,比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他著作了解不多,这对马克思原典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第二,教师不善于将马克思原典应用到思政教育中。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结合教学内容,将马克思原典的话语穿插进去。一些教师虽然有优秀的理论素养,但在教学转化中存在困难。

(四)学生层面的挑战

思政教育的对象多数为非思政专业的学生,他们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对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思政教育可有可无。一些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将思政教育等同于“说教”,这些都对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形成了很大的阻碍。不仅如此,学生的哲学、历史基础普遍薄弱,对马克思原典的哲学背景,如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马克思原典的时代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使得学生在马克思原典的阅读中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难度。

四、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原典的哲学立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弥补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与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的不足,并将二者的精华结合起来,是哲学史上的重大成果。经济基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作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学说,历史唯物主义还包括群众史观等内容。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原典最为本质的内容,也是理解马克思原典的切入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的世界观和认识方法论,用唯物主义来统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并以唯物辩证法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二)坚持马克思原典观点

坚持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取得成效的关键。实践观是马克思原典哲学的重要内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凸显了实践的根本地位。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类全部理论与认知的基础,并且,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实践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力以及信息变换。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有反作用。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实践的观点。一方面,将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经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坚持马克思原典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矛盾分析法。一方面,在各类矛盾中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在主要矛盾中,能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主要矛盾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当前学生发展中最为紧迫的问题,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相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宗旨,立德树人思想包括立德、树人两个维度的内容,其中,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则是立德的归宿。从本质层面而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以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矛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五、马克思原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与途径

(一)做好理论研究,优化应用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理论研究是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先决条件,理论研究是否深入、扎实、透彻,直接影响到马克思原典的应用效果。对此,要从以下两点做好马克思原典的理论研究工作。首先,以学科建设为研究导向。马克思原典与思政教育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政教育学科以马克思原典为指导,另一方面,马克思原典中的大量观点、内容,散见于思政教育学科中。要从马克思原典与思政教育学科的内在联系出发,强化理论研究在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学科建设。其次,以教育应用为研究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是发挥理论研究实践价值的必然要求。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该校马克思学院从思政教育的需求出发,组织专家、学者将马克思原典中核心理论、观点汇编成册,用于教师、学生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5]。要吸收借鉴各高校在马克思原典理论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强化理论研究的现实导向性,助力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拓展理论教学,健全应用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马克思原典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当前,思政理论课教学仍以教材资源为主,在马克思原典的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既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马克思原典在学生间的传播。对此,教师要以马克思原典拓展理论教学,健全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学为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原典中有大量关于共同体的论述,比如“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出发,将共同体分为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并将共产主义作为真正共同体,对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又如教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中,可引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内容,以马恩的生态自然观、生态技术观、生态制度观来辅助理论教学。

(三)打造第二课堂,创新应用方式

马克思原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而思政课程的课时则非常有限,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仅凭课堂教学,难以充分发挥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第二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具有开放性、自由性、民主性等特征,在马克思原典的应用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价值。对此,教师要以第二课堂创新马克思原典的应用方式,推动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比如,组建马克思原典读书社团,将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以社团建设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原典的积极性,并做好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为学生推荐马克思原典,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又如开展马克思原典阅读讨论活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在马克思原典的阅读中会形成一定的感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困惑。对此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辨析中深化马克思原典学习效果。

(四)加强师资建设,强化应用保障

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者,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对思政教育的开展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7]”,凸显了思政教師的重要性。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既为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也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师资建设就成为马克思原典应用保障。首先,完善师资建设的内容。以马克思原典作为师资建设的主要资源,组织师资队伍开展马克思原典,特别是经典著作,如《论犹太人问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的学习,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为师资队伍在思政教育中应用马克思原典夯实基础。其次,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方式。一方面,发挥好线下集中学习、研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紧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强化信息技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师资队伍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原典阅读、讨论,促进师资队伍自我发展。

六、结语

马克思原典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载体,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原典的重大意义,并从做好理论研究、拓展理论教学、打造第二课堂、加强师资建设四个角度做好马克思原典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N]. 人民日报,2011-05-14(01).

[2] 白显良. 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J]. 思想教育研究,2012(06):35-41.

[3] 贾晓晨. 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证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7.

[4] 杨叶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性论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5):87-89.

[5] 邸淑珍.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6] 新华社.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2019-03-18). http://www. gov.cn/xinwen/2019-03/18/co ntent_5374831.htm.

(荐稿人:于长征,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