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7-18逯云杰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逯云杰

摘  要:课程思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思想层面的发展,使其能够理性思考,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推进高校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分别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的研究,目的在于掌握思政教育的核心要领,防止思政教学脱离目标方向,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作用;第二部分为实践路径的研究,结合学科分类、授课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推进思政教学的有序实现,构建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课程思政;核心要义;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5-0169-04

思政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必要性,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完善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思政教育需要以合理的路径展开,使思政教育能够发挥作用,保障学生能够在思想上获得成长,提高高校的人才质量。

一、研究背景

受到當代文化的影响,学生很难自主掌控思想状况,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导致学生不具备融入社会的思维模式,进而对其未来发展造成阻碍。课程思政属于高校必修课程,需要牢牢把控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坚定不移地完成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中,在实践中对学生思政情况进行检验,发挥出思政教学的实际作用,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具有教书育人的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传授体系,发挥出教师的职责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目前的疑惑;还需要具备价值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建设,使其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念。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德”与“才”的双向发展,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不断对学生的内在思想进行引导,实现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积累。课程思政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良性发展,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设定,使学生可以学到科学知识,保证学生具有端正的三观,让学生具备爱国精神、工匠精神等重要品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完善的处理。课程思政需要发挥出足够的价值,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展现出课程思政的魅力与价值[1]。

(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课程思政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具有显性教育的作用,直接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使其具有积极的思想状态,保障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性,突破学生思想教育上的局限。对于学生的思想,需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引导,确保其思想层面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课程思政还具有隐性教育作用,通过间接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实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化,对学生展开深刻教育,使其具有更大的思想进步空间。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具有互补作用,高校可对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保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处于统一状态。

此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保障教育过程具有辩证统一的理性。

(三)坚持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协同

思政课程不仅是一门单独的科目,同样涉及其他课程,需要发挥出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保障思政教育能够全方位展开。思政课程属于综合素养课程,涉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各类课程,教师需要相互进行配合,围绕课程思政教育展开教学,发挥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价值,注重思政教育在各类课程间的联动,促进思政教育的日常化教学,使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发挥作用。课程思政需要采用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将思政教育应用到各个学科中,保障思政课程能够顺利地展开。

(四)坚持思政建设与教育实践相统筹

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做好思政建设工作,积极采用实践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并且产生深刻的思想认知,在实际行动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思政建设应建立在完善体系基础上,通过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探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满足学生的思想与意识相统一,使教育实践能够发挥作用。

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使学生完成职业技能的储备,在思想层面形成足够的自信,并且使其具有崇高的品德。思想建设与教育实践统筹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实践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保障学生的精神状态能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学科分类指导

思政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属性,需要结合学科分类指导情况,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相互贯通,掌握课程思想的本质。课程思政是改善学生思想状态的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追求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改善学生的思想状态,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高校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科,思政课程的融入方法是不同的,如进行专业课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适当降低思政课程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品质状态,推进思政课程教育的进行。思政课程还应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其成为责任感较强的人才,更好地参与学习,通过思政课程促进对学科的学习,提高对学科的指导作用,保障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2]。

(二)做好授课对象分析

思政课程展开过程中,需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分析,确保课程思政的特色化水平,注重思政教育的全面培养。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对象,教师需要使教学方法具有新意,注重思政教育的层次,发挥出各类课程育人的隐性功能。课程思政展开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分析,合理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安排,提高思政教育的本质作用。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变的关键期,思政课程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展开教学,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进步性,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完成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让学生成为一名综合发展的人才。另外,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营造出思政教学氛围,在情感上使学生产生信任,便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其展开针对性思想指导,使学生能够倾诉自身的想法。

(三)优化思政课程设置

为了提高思政教学的适用性,需要优化思政课程的设置,使其更加适合高校教育环境,对思政元素进行合理设计,推进思政教育的展开。思政教育应将专业知识聚焦于一点,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使课程思政具有辅助教学作用,有助于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政课程应牢牢把握思想道德的设计准线,在思想上对学生的形成启发,使学生完成在思想上的主动转变,可以对思政产生认可。思政课程方面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思想层面进行思考,确保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统一性,推进思想教育的进行,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思政教学的关键点在思想的改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分析,保障学生可以迅速得到思想上的启发,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3]。

(四)强化学生意识培养

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育人理念的应用,强化学生的意识层面,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政认知能力。意识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各类资源对学生进行意识引导,发挥各个学科师资力量的作用,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正确解读。思政教育具有协同育人体系,需要注重育人方面的配合,借助专题培训、研讨会、公开课等形式,使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使学生具备精神意志的内涵,促进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公开课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实践,对当代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分析,围绕学生展开思政体系建设,提升思政意识的培养效率,形成有效的思政教育教育格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政意识水平,确保思政意识教育的深入性,实现思政教育的意识基础。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基础,依靠自身摆脱错误的思想认知,逐渐摆脱思想困境,保障思想意识培养能够发挥效果。

(五)推进思政教学建设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方法,促进思政教育体系的形成,使高校思政教育处于领先水平。首先,对思政教材进行分析,确保教材选择符合当代教育方向,完善思政教学建设的基础条件,提高教材内容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教材内容应立足思政教育形式,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实现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教育,保障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合。其次,需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由思政教师对课程思政进行主导,形成各学科教师相互配合的格局,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便于思政教学工作的展开。最后,需要确保思政教学的可操作性,通过试点课程逐步积累经验,保证思政教育的示范作用,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运用,提高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适应性[4]。

(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单一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导致教学效率受到影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切换,保证学生对思政课程保持新鲜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思政课程可以顺利展开。思政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具备主动合作意识,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合作思想,保障学生思想的共同进步;第二,情境体验法。创设思政教学情境,使学生成为角色扮演者,体会思政教育所带来的感情变化,保障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第三,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案例展开分析,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将道德品质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提高案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将思政教学进行多样化呈现,使教学方法可以发挥作用。思政教学应注重多种方法的配合,确保思政教学的趣味性,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便于对思政场景进行展示,使教学方法能够发挥作用。

(七)构建课程保障机制

课程思政需要具备完善的保障体系,高校要对课程展开深入分析,对思政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构建完善的思政教学保障机制。思政教学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思政学习状态,降低思政教学的难度,完成思政教学的重要使命。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政意识形态,积极做好思政评价工作以反馈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思政评价机制方面,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展开,如知识层面、思想层面等,确保意识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保障思政知识得到正确传授。思政评价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得到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在课程保障机制的作用下,可以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确保学生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便于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使教学评价能够发挥效果[5]。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明确学生当前的思政学习进度,结合考核情况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调整,明确当前的思想教育状况。

(八)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學生加深对思政的理解。思政教育具有良好的价值属性,如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职业精神等,需要明确思政元素的观点并且深入分析,促进日常教学过程的推进,使思政教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思政元素挖掘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对思政元素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将思政教学细化为“知识、能力、价值”三个目标,实现对思政元素的综合利用,保障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价值,保障思政元素运用的有效性。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后,可以增强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责任意识,使其未来更好地胜任工作,保障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思政元素与德育具有关联性,思政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九)明确思政时代导向

思政教育需要具有时代意义,能够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通过对当代的先进理念进行解读传授,使学生逐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提高时代导向作用,思政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更新,保障案例具有足够的新颖性,符合当代社会教育理念的需求,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教学中。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从互联网中收集近期的教学素材,使思政教育具有现代化导向,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创新。思政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注重目标导向、思政引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具备标准观念,保障思政教育可以多元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需要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使其在思政教学中体会到时代感,将思政教学与社会同步,提高学生的思政能力。因此,思想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确保课程思政体系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其积极投入当代社会建设中,充分体现思政建设的时代感。

(十)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高校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融入思政教育中,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在理念上的认同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在思政学习中的参与度,发挥出思政教学的优势。需要注重学生能力上的提升,发挥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互补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保障思政教学意识的统一性。思政教学需要注重资源的运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联,通过精品课来展示德育效果。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身作则,通过一言一行对学生形成影响,展现出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等精神,在无形中发挥对学生的感染力,这对思政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政能力,让思政意识影响学生的行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需要重视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使其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思政课程应与其他课程同行,注重思政课程的相互渗透,保障学生能够具备多项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欣. 浅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