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物校本课程的“开”与“发”

2016-12-01朱宏鹰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生物

朱宏鹰

摘 要:所在学校多年坚持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该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分享同行。校本课程需要“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成长的途径之一;校本课程应该“发”。课程决策民主化;课程理念明晰化;课程开发程序化;课程展示多元化。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养显得更为重要,还要坚持创新,凸显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的情境性特点。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开与发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培养个性化、素养高的学生成为共识,校本课程作为有效途径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校本课程开发,比较大多数的看法是,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对于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笔者所在学校多年坚持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以该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分享给同行。

一、校本课程需要“开”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新课改的重点。“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在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现在普遍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兴趣、个性得到针对性的培养。比如,要给学生能力,基础性的、再生性的、发展性的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惟有知识才使人自由。”(杜兰特),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你要理解深刻。你不理解深刻,就不会内化,就不会落实。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的自由,关注人的思想自由。恩格斯说:“人的思想的自由是人世间最绚丽的花朵。”

如笔者所在校的课程,提出“为学生的智慧发展导航”。在生物组的校本课程建设中提出“探索的生物学教学,提倡研究型学习,巧妙地设计探究性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学奥秘的欲望和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体验的生物学教学,提倡在生物学教学中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迁移,获得新的概念。”

“小组的生物学教学,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种种途径,学生获得生物学新知识,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学会与人交流、恰当表达。”

2.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最终关涉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课程能力。教师在开设“舌尖上的安全”校本课程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了很多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新闻,研究了很多微生物实验,在学科组进行了研讨,在细致的前期工作中,个人的学科素养得到很大提高。赫塞尔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内心世界的丰富,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巨大能量。”因此,我们要实现价值,就要唤醒开发巨大的潜能。

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很多教研组学科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共识尚未形成,教师个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教学的共同信念还不够清晰,已形成的良好的共同经验和做法还未理性提炼,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整合。

3.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成长的途径之一

尤其是新兴学校的成长。是学校教学改革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需要。一个学校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发校本课程。国家在作课程计划时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二、校本课程应该“发”

校本课程的“开”,相对简单,怎么做好校本课程的“发”,取得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是实践中的难点。

笔者所在校从2002年开始,就着手开发 “校本课程”,在一定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培育了一批有激情、有志于投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指南针课程”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本区域内有过展示和介绍。

1.课程决策民主化

由于从2002年开始,就着手开发 “校本课程”,很多教师最有发言权,在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自下而上”的征集意见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课程理念明晰化

长期的校本课程开发尽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但是如何归纳、整合,利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群众的智慧也需要专家的指导。学校所在区的教育领导细致指导,多次在一线调研,学校还请了高校的专家,最后提炼出学校校本课程的精髓。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明晰理念,厘清它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作出整体安排。

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的课程理念是:开启智慧之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导航。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犹如找到一把开启自己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可以察觉出自身不足,主动地探索未知世界,在求索中获得成长,潜能得以激发,成为智慧超群、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在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引导学生探寻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明确阶段学习目标,自觉自律,为终身发展保驾护航。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昂扬的激情、步步为营的科学态度就好比拥有了为人生发展方向导航的“指南针”。

为此,我们将学校的课程模式定义为“指南针课程”。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这一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其理论更注重儿童智能全面开发。我校“指南针课程”包含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构成——生物基础课程与生物校本课程。

3.课程开发程序化

在长期的实践中,研究人员发现,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不少学校具有随意性,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科与生活的融合,超越学科的综合性是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案例:生物学学科课程建设的目标

学科课程建设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学校的学科层面展开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开发实施、评估监控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校学科组虽然在前期对此做了一些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系统、高效并具有创造性的,实现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长期积累潜心研究,教师将从人的潜能激发入手,开展课程建设。通过生物课程的实施,激发以下学生潜能:

具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智能,经常依据事实判断做决策而不是感情用事的人。除了计算之外,数学-逻辑智能还包含逻辑和推理、模式、可能性和科学的分析,还包括一种倾向,去建构问题、发现问题。具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智能的人可以成为会计师、科学家、发明家和生物学家。生物学教学中遗传概率的计算、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都是相关的素材。

人际关系智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在瞬息万变的现今社会,人际智能比其他更有价值。人际智能的定义是“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顾问型人才需要很强的人际智能,就像老师一样。较高的人际智能包括善于观察,从人们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和善于倾听,使得人们善于理解他人。

自然观察者智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自然智能的定义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自然智能比较发达的人,在户外或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很有活力。自然智能并不仅仅指户外。自然智能在任何有植物和动物的环境中都会被用到。如,在动物园、水族馆、花园里对动植物的观察和推断。这种智能本质上是一种依赖于观察力和逻辑的智能。

当然,在生物课程实施中,激发并培养其他智能如语言也是需要注意的。

探索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三级生物学课程管理,特别是校本生物学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经验,探索生物学课程发展的机制,研究和开发具有符合学校、学生实际与发展需要的地方生物学课程和校本生物学课程。增强生物学课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力争为完善新生物学课程标准及生物学新教材提供有益的依据。加强生物学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课堂改进为重点,同时,开发形成配套的校本课程教材,丰富学生生物学学习的课外资源;通过学科建设,逐步提高生物学学科教学质量,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能提高学习效率,争取为学生素养的提高提供指南针导航。

4.组织与实施

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案例:生物组为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拟重点推进下列举措。

(1)梳理基础型国家课程的知识树。我们于2008年梳理了生物学学科知识树,制定了生物学的年段、单元、课时的双向细目操作指南(见《初中生物双向细目表》)。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

(2)针对教学薄弱环节,开发互补性校本课程。探索教学薄弱环节的弥补,围绕学科建设开设校本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包含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耦合的,尤其对于这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人们被技术包围着,每位公民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面对和妥善应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技术问题,缺乏起码的技术素养是不可想象的。可以预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技术教育的内涵必将在基础教育课程逐步凸显。

为此,将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开设校本课程,多年来生物组陆续开发了十多门校本课程,如“你必须知道的五个生物学家”“舌尖上的安全”“恐龙世界”“插花艺术”等受到学生的欢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寓教于乐,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轻松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开发中,教师的潜能得到开发,教师的知识面也得到拓展。

(3)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最后根据综合性,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5.课程展示多元化

(1)课堂是重要的展示课程精神的空间。最有发散性的课程应该在课堂,在老师们的手下。让真正的课程,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课堂里,更具有校本性,具有教师个性的特点。

好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师生共舞。美国学者帕克·帕姆在书《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教师要有勇气,哪怕来自地狱的学生。他提出每一个教师都有伟大的事物,不是教科书,就在这个主体本身。来自教师心灵的完整。他在书里有个深度的比喻,每次回到课堂,就让我回到舞池,……年长者、年轻者共同提高。他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共同体。改课要在课改语境下进行。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要坚持以学为核心,让课堂教学发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坚持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让课堂教学发生专业深度的深刻变革;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课堂。

(2)课程无处不在。我校每年都开展各类活动,有外出观察实践、有校本课程展示。就是在学校层面,提供展示校本课程作业的舞台。

三、校本课程的背后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

1.师本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笔者所在学校的各个教研组围绕校本课程的开发,教研组教师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合作,教师成长明显。

案例:生物学学科团队建设的目标

学科组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发展的师资队伍。

教师团队建设总体目标:有良好的师德和对生物学教育的热爱之心,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功底,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生物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有较强的实施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能力,教师都能熟悉中学生物学学科体系和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良好的生物学专业素养和学科技能;有较强的教研科研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知识和能力,能参与课题研究。

教师发展目标:功底扎实,团结协作,教有特色,不断探索。在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促进生物学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生物学教师教学、教研、信息整合等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生物学骨干。

使全体学生整体生物学素养达到合格水平,帮助学生的生物学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初中生物学学习方法,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

人是发展的核心因素。

2.坚持创新

创新思维的讲话精神,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课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例如,某校生物组学科建设规划。新课改以来,我校生物学科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小组体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科文化,形成自己的生物学教育理念即“体验教学”,同时,以“探索的生物学”为学科学习特色。

全组致力于课改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以提高我校师生的生物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树立了自己的生物教育理念即“体验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加强了生物教师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提高生物学教学水平和质量。

由于全组还未形成统一的课程理论上的共识,学科指南针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大空间,我们要合理规划,使每一位生物学教师明确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紧迫感,为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导航,为学生的智慧发展导航。

探索的生物学教学,提倡研究型学习,巧妙地设计探究性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学奥秘的欲望和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体验的生物学教学,提倡在生物学教学中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迁移,获得新的概念。

小组的生物学教学。当今的学习能力之一就是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种种途径,学生获得生物学新知识,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学会与人交流、恰当表达。

学科建设的推进举措:“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学科团队、学科学习”等方面进行。

校本课程更具校园文化的情境性。生物校本课程在校园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又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以献身、求真、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三尺讲台,平凡的、琐碎的、具体的事情将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

佛家有言,开口并错,实践中的普通学校一点做法,经普通教师的一点思考而出,肯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吴苍坫.因地制宜开发生物校本课程[J].学术评论,2011(2).

[2]黄武强,黄玉贤.开发校本课程 优化生物实验[J].校本教研,2008(7).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发现不明生物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