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的开发机制与策略选择
2023-07-18周林兴张笑玮
周林兴 张笑玮
摘 要: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果、激活文化资源潜在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档案对传承中华文明、构筑家国记忆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化产业为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破圈扩散提供了有力指引。文章对文化产业赋能档案资源开发的重要价值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以资源联动为基础、以业态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赋能为手段、以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优化政策治理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档案资源开发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档案资源;文化产业;资源开发
分类号:G270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Strategy Select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dustry
Zhou Linxing, Zhang Xiaowei
(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activating the potential value of cultural resources. As a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 archiv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memory,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provides a strong guide for the deep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enabling archival resources, an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ve in one" archiv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mechanism, which is based on resource linkage, driven by business innovation, enabl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ed on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guaranteed by optimizing policy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Archival Resource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就“十四五”时期以及当前到2035年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作出部署,将文化产业建设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要、激活文化事业活力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关键工程[2],为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时代视野与发展空间。档案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事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建设为档案资源开发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发展机遇。目前,文化产业视域下档案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涵盖三个方向:其一,专业或特色类档案资源产业化研究,如民族特色档案资源[3]、地域特色产业档案[4]等;其二,档案文化产业典型案例研究,如通过对国内外档案产业化的典型案例[5-6]进行分析得出可供推广的经验;其三,档案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如搭建档案产业链[7]的理論体系。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学界虽然对档案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进行了研究,但大多侧重于“文化属性”,而忽视了“产业属性”,未能充分地积累起有关“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认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新内涵的塑造、文化新消费点的出现,能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场景和价值意蕴。因此,有必要在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地探索档案资源开发的机制,从而得出适应我国国情、契合国家战略的档案资源开发策略。
1 文化产业赋能档案资源开发的价值阐释
1.1 拓宽思路:开辟档案资源开发新赛道
一方面,文化产业赋能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理念转变,推动档案部门强化“市场导向”,优化“文化体验”,树立积极主动、面向受众、追寻需求、集思广益的档案资源开发理念。如山西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主动围绕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助力太钢集团、汾酒集团等企业进行产品研发[8],实现了档案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交融。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赋能档案资源开发空间的拓展。基于市场发展趋势,推动档案馆加强与相关文化主体相结合,并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增强档案文化需求的觉察与挖掘能力,建立起更为贴近市场喜好的档案资源需求结构体系。
1.2 继往开来:汇聚档案资源开发新动力
一方面,立足文化产业视角,有助于优化档案资源开发的主体格局,持续提升文化企业、相关机构、个人、行业协会、商业组织等在档案资源开发中的话语权,集聚多方优势打造优质档案文化产业IP。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14家企业建立的“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9],成为国内多元主体参与非遗档案资源开发的典型。另一方面,立足文化产业视角,有助于提升档案资源产业的推广格局。《意见》突显了新媒体技术、体验设备、终端等在文化事业推广中的关键作用,如打造公共文化云、“大屏+小屏”互动等,为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的推广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指引,有助于全方位提升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与产出的社会传播效力,持续扩大档案资源的市场规模与受众群体。
1.3 面向未来:实现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一方面,立足文化产业视角,有助于扩大档案资源开发工作的时代影响力。推动档案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赋能,既是新常态下激活档案资源潜在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事业追寻国家战略的主动探索,有助于档案实践部门、开发主体紧跟政策导向,发挥主观能动,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强化档案时代声音。另一方面,立足文化产业视角,有利于增强开发工作的持续力。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旨归,构建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10],有助于形成保护与开发结合、以开发反哺保护的档案资源开发理念,有助于对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等潜在问题加强识别,形成良性可持续的档案资源开发生态。
2 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的开发机制
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开发应以档案资源联动为基础、以文化业态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赋能开发为手段、以档案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优化政策治理为保障(见图1)。
2.1 以档案资源联动为基础
档案资源的联动性建设是科技赋能与业态创新的基础,是将档案资源开发融入文化产业的前期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1]。档案资源作为历史的见证,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家国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地域与民族特色文化,拥有数量与质量都相当可观的档案资源,是文化产业赋能开发的坚实基础。档案资源开发首先要进一步调研、拓展与挖掘基于地域、民族等特色档案资源,并实现有效联结,提取其中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提升档案资源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2.2 以文化业态创新为动力
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开发的业态创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档案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创新。开发者要在深刻了解档案资源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挖掘特色“标识”,使档案资源产品设计不再停留在简单相加的层面,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數字内容,并尝试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是档案资源产品流通业态的创新。构建新型档案资源产品流通体系有助于扩大流通范围,打破时空传播限制,加快供需对接速度,有效扩大档案资源开发的社会影响。
2.3 以科技赋能开发为手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档案资源的高质量开发,须更好地激活科技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科技赋能档案资源产品或服务体验提升。新一代媒体体验技术和用户体验设施将成为档案资源产品或服务体验优化的重点,资源主管部门与开发者应当考虑档案资源开发的物质基础,制定相应的技术匹配方案,以优化科技兼容度和降低技术应用成本为导向,集成新型体验技术,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档案资源新体验。第二,科技赋能档案资源库建设运维优化。档案资源库建成后需要继续投入相关资源进行运营和维护,包括资源补充录入、冗余资源剔除等需求,需要引入最新的数据管理、处理与维护技术加强档案资源的管理与加工能力。
2.4 以档案资源保护为核心
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看似相互矛盾:进行档案资源开发必定会影响其保护,若要有效保护档案资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产业化开发效能。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本质是未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创新融合。因此,必须完善档案资源的产权保护措施,加强文化消费场景一体化监管,确保进入传播或消费渠道的内容可管可控,同时明确主体在开发工程中的权责划分与义务分配。如法国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物力,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各种古建筑遗址、城堡、教堂,在实现可持续开发的同时增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鉴于档案资源在维护历史本真中的独特作用,更需要加强保护力度,创新保护形式,实现以“保护”促“开发”,建立起长效的开发效益反哺资源保护机制。
2.5 以优化政策治理为保障
档案资源开发涉及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事业机构的交流,也关系着与文化企业、市场个体等的合作。由于多元主体在产业开发中的权利诉求、效益分配、责任归属、流程规范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由档案管理部门牵头,联合文旅部门等,面向档案资源开发特点,制定与国家文化政策导向相契合的档案资源产业化开发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开发主体行为规制与权责归属政策,以流程为导向,监督规范开发制作环节,保证各主体“不失位”“不错位”;其二是档案资源开发成果效益分配、经营方式及产权保护政策,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对文化产品、服务等成果的合理分配,实现档案资源保护、收益与增值统一并进的长远目标。
3 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开发的策略选择
立足档案资源“五位一体”的开发机制,笔者提出了以档案资源保护为核心,资源联动层、科技赋能层、业态创新层与政策响应层协同发力的档案资源开发策略(见图2)。
3.1 加快资源状况摸底,打造档案特色IP
第一,建立动态关联的档案资源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中华文化全景呈现,统筹利用已建或在建的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一方面,要合理评估与界定档案资源的开发价值。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的档案资源类型主要集中于地域档案、民族档案、红色档案、传统文化档案等领域,应立足我国档案资源的形成传统与体系特征,加快对其摸排与评估。由政府文旅部门和档案主管部门牵头,对辖区内的特色档案资源开发现状、储量情况、保护状态等信息进行调研查证,建立待数字化、产业化处理的档案资源种类清单。另一方面,对已建成的档案资源库进行技术化处理,通过挖掘高频词等形式,提取出“人—物—事—时—地”的档案资源关联标识符,并将其运用到资源收集工作中,打造基于文本的档案资源知识网络图谱,提升档案文化资源库的收集与建设效率。第二,挖掘特色鲜明的档案文化IP。IP符号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的特征,有助于汇聚庞大的粉丝社群[12],是联结档案资源建设与产业市场的核心环节。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事业的指示为引导,推动档案文化资源的符号化、场景化、故事化转化,才能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档案产品与服务。如,基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所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等文物,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以“祈福神官”为主题,提取其中的文物符号并制成盲盒产品,推出即热销,相关文物周边亦销售火爆。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开发更需要挖掘与创造自己的专属IP,以“内容为王”预先树立核心竞争力。挖掘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民族特色、红色记忆、地域风俗等区域特色档案文化标识符,借助跨媒介的叙事方法,通过内容改编、情节延续和参与式体验等叙事理念打造出兼具档案元素与资源特色的档案文化资源强IP,为后续的业态融合提供方向指引。
3.2 围绕档案文化IP,更新关联业态模式
第一,围绕档案资源IP拓展业态。文化产业视阈下的档案资源开发囊括了档案文化产品形式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是业态升级的两个着力点。档案资源产品形式创新方面:档案资源产品具有即时性、收益快的特征,其创新主要围绕档案文化IP进行纵向开发,能够快速吸引关注并打通档案文化市场,因此不能继续停留在简单组合、叠加类的浅层模式,而要以某一IP为核心,推动档案文化产品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线性转化,采用分割、变形、嫁接、移植等艺术手法再现档案元素,推进“商、养、学、闲、情、奇”等档案文化要素察觉,形成上、中、下游式的档案文化产品垂直产业链。如苏州丝绸档案文化资源就实现了生活文创、纪录片、出版物、复刻品文创等的纵向深化开发。档案资源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档案资源服务收益周期较长,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其创新主要围绕档案文化IP进行横向开发,应对IP进行多个横向领域的平行开发和演绎,提升共时性与互动性,形成多文化领域的交融共生。可与游戏业、影视业、旅游业与服饰业等进行合作开发[13],或以雕塑、小品、音乐、建筑、书法等形式展现,加快档案资源的跨界辐射能力与出圈变现速度。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例,可以探索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建设红色主题民宿、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产业形态的融合模式。第二,围绕开发成果拓展推广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性,本质上是对文化产出的推广与流通业态的关注。加强开发成果的宣传推广,有助于扩大档案资源产品与服务传播面、增强社会影响力。如《中国档案报》与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实现了跨媒体合作,双方共同策划、开展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加工,成为档案资源开发的优秀案例。除了通过与影视、出版等业态进行联合推广,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以微博超话、微信公众推文、抖+时刻等手段对档案文化产品及服务进行宣传。或联合京东、淘寶、亚马逊、抖音小黄车等平台建设线上商铺,延伸档案资源产业链的基层触手,进一步拉近消费者与档案文化产品之间的距离。
3.3 更新体验基础设施,提升资源管理效能
第一,利用技术优化体验。与传媒、影视、信息技术等企业合作,增强档案文化开发成果的时代感和鲜活感。如故宫博物院制作的《穿越故宫来看你》创意HTML5,朱棣皇帝从画里跳了出来,并戴着墨镜唱起了现代流行歌曲,为传统文化元素加入了时代热点。档案馆应加强与科技文化企业的技术交流,匹配合适的档案资源技术应用方案,降低档案资源体验的技术复用成本,利用VR、AR等技术对档案实体进行虚拟化展示与重制,丰富产品的使用形式与观感体验。此外,应利用可操作的智感设备建立起消费者与档案文化虚拟产品的脑机联系,使用多媒体影视技术、巨幕投影技术等丰富展示形式,使消费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档案资源的生成背景与演变历史。第二,利用技术优化管理效力。档案资源库处于实时更新、不断充实的动态建设过程,需要与相关企业、开发主体等搭建起档案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利用云存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对民间散落、部门零散资源的实时入库与数字化。此外,推动技术赋能档案资源的内容深度处理,利用数字人文、语义挖掘等进一步优化档案资源的内容关联,更新数字化设备、软件系统、存储手段,提高档案资源内容层与实物层的分离程度,优化加工空间,为产业化开发提供高质量的档案资源。
3.4 兼顾资源开发与保护,创新开发反哺档案资源保护
第一,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相统一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国家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文化产业视阈下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必须将资源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档案资源保护既包括对纸质档案等实物的载体、内容完整性的保护,也包括对音视频、建筑、非遗、壁画、文物等资源的保护。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档案资源濒危程度的不同确立分类保护规范与具体要求,对开发过程中的企业、个人等主体给予指导。例如,针对孤本、手稿类档案资源进行色彩处理、划痕修复、图像重构、精准建模等保护;针对文物、遗物等实物类档案资源进行虚拟数字化VR建模,获取关键点/帧信息后以3D打印等方式进行再现;预测与评估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对档案资源造成损害的因素,及时更新管理设施、软硬件系统,减少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给档案带来的不必要损害。第二,创新开发反哺档案资源保护。建立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是保障可持续性开发的核心。在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后,必须完善再分配体系,保证档案资源的永续利用。档案馆应联合文化部门订立相关规范与奖惩措施,通过税收优惠等推动企业将收益用于档案资源保护,或用于增设档案资源相关传统产业就业岗位,对优秀反哺案例进行奖励,形成“以发展促保护”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3.5 立足国家文化战略,实现资源永续开发
第一,培育主体行为治理能力。由于不同主体在产业化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营造宏观环境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如,2018年常熟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常熟市文化繁荣兴盛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包括市档案馆在内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步调。[14]此外,档案馆也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联合文化部门、相关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对业务职能、权责划分及资源分配等进行明确部署,或牵头成立档案文化产业发展协会等组织,通过定期举办进度汇报会等方式,保障多方主体在开发过程中的话语表达权,最大限度协同发展步调。第二,建立档案资源开发收益再分配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善分配制度”作为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首要任务。档案资源保护是产业化开发的重要依托,因此有必要建立开发反哺档案资源保护机制,完善相关分配制度以实现档案资源永续开发。加强对档案文化市场的需求调研,明确产业动向、企业招投标风向、开发能力等基本信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资源保护需求、学术研究需求、地方经济需求、民众文化需求确立收益分配比重,根据市场动态不断进行调整,建立合理可续的效益分配体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综合档案馆社会影响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BTQ1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2-05-27]. http:// www.gov.cn/zhengce/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2]新华社评论员.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N]. 新华每日电讯,2022-11-01(003).
[3]韦亚.布依族民俗档案与旅游产业的发展[J].山西档案,2017(5):147-149.
[4]黄霄羽,贾沣琦.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在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启示[J].浙江档案,2021(7):31-33,36.
[5]黄霄羽,于海娟.档案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亮点——美国国家档案馆“探索美国餐饮文化史”引发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5):101-104.
[6][14]张溢.探析档案工作与文化事业、文创产业的融合途径——以常熟市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8(12):76-79.
[7]翟楠,葉毅,周欣然,等.档案产业链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22(1):19-23.
[8]阎默彧.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谱写新时代山西档案事业新篇章[N].中国档案报,2018-01-29(003).
[9]王玉珏,洪泽文,李子林,等.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据[J].档案学研究,2018(4):52-58.
[10]李淑杰,刘瑛莹.河北省文化产业链整合中的问题及发展条件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6):31-34.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3-04-24].http:// 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12]郑燕.黄河故事的IP化打造和产业化开发策略研究[J].东岳论丛,2021(9):77-84.
[13]任越,路璐.数字创意产业融合视域下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路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1):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