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下的幼儿园德育教育

2023-07-17唐铁梅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策略探析幼小衔接德育教育

唐铁梅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对幼小衔接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一般的幼小衔接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方面,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德育教育;策略探析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内容,更需要幼儿家长提高重视程度,共同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但是,相对于经过系统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幼儿家长显然缺乏幼小衔接方面的专业教育能力,尤其是对德育教育知之甚少,这不利于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同时,针对幼儿个体不同的情况,幼小衔接的德育教育手法和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幼儿园幼小衔接德育教育的展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升华德育,具象化德育教育

幼小衔接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强化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与思维,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来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奠定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所发挥的作用与幼儿教师同样强大。

幼儿本身就对新环境充满了陌生的抗拒和紧张,如果家长用语言来吓唬幼儿,那么幼儿教师前期的铺垫就变成了“无用功”。不仅幼儿无法适应新环境,幼小衔接中应当培养的独立自主、勇敢无畏等品质,也没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所以,家长要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与幼儿教师站在统一战线,让幼儿感到自己升入小学是一件光荣且自豪的事情,来达到幼小衔接的德育教育目的。

为了避免幼儿升入小学之后,原有的生活习惯与学校的规定相矛盾,所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的时间安排来调整幼儿的作息习惯。比如,学会定闹铃,闹铃响了就要起床不能磨蹭;幼儿教师正在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幼儿想去卫生间、想喝水,都要举手示意,等到教师同意后才能行动。

二、在集体中学会分享,培养幼儿分享欲

幼儿升入小学之后视野变得开阔,周围相处的孩子更多了。而集体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分享,分享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分享快乐将欢笑带给所有人。如果幼儿像一座孤岛一样不懂得分享,那么他在学校被排斥在集体之外,走上社会后也可能会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幼儿教师可以举办丰富的主题活动,比如“感恩父母”“爱护小动物”“我爱我家”等。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会设置不同的活动场景,像“我爱我家”的活动就会为幼儿布置一个模拟家庭的环境;“感恩父母”就将幼儿与父母的合照贴在“娃娃家”中,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在主题活动中,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向伙伴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聆听他人的心声,学会分享与包容,这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幼小衔接下的德育教育中,培养幼儿虚心受教、不耻下问的精神品质,对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同样有重要帮助。为了让幼儿养成虚心学习他人优点的良好品质,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学会分享思想。比如在积木的区域活动中,有的孩子做的积木作品又快又好,有的孩子则在不断的失败中变得沮丧。幼儿教师会请那些搭积木水平高的幼儿来分享自己的秘诀,一开始有的幼儿还不愿意分享,但是幼儿教师会教育他:“你说出来,万一大家有更好的想法呢?你的积木不就可以搭得更快更好了吗?”同时还要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尝试用他的方法来搭积木,通过思想的分享打开幼儿虚心求教的“大门”。

互帮互助是当今幼儿及青少年必备的良好品质,幼小衔接下的德育教育自然也不能忽略这一点。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互帮互助、分享力量的机会,让幼儿深切体会到什么叫“一把筷子折不断”。

三、在家庭中感悟亲情,形成同理心情感

1.多多沟通构建亲密亲子关系

德育教育重在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传递,只有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完成理想中的思想品质塑造。而幼儿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就是家庭关系与亲子关系的和谐亲密。

幼儿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不是指家长在回家后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吃了什么?而是指与孩子情感交融的有效沟通。比如幼儿回家后心情很好,那么家长可以说:“看到宝贝心情这么好,爸爸妈妈的心情也好起来了,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呢?”不是干巴巴的询问,而是通过缔结情感联系来与孩子沟通,将双方的情感牢牢联系在一起,这样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因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亲子关系自然和谐亲密,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保持稳定。

2.生活渗透培养幼儿同理心理

同理心理就是指“共情”,比如幼儿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伤心难过,自己因为担心朋友也变得不再快乐;看到别人受伤,不自觉地替他感到难过。同理心理表示幼儿在心理上给予对方尊重,这也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户外运动时,当看到幼儿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幼儿教师要立即上前检查幼儿的身体健康,并询问幼儿有没有哪里疼痛?用关心的神情和行为带给其余幼儿一个“信号”,幼儿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么下一次发生类似情况,幼儿就会模仿教师的行为而不是置之不理。除此之外,看到别人的东西掉了主动帮助捡起;为同伴的优秀表现鼓掌;见到父母神情疲惫主动安慰,这些都是幼儿具有同理心的表現,幼儿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3.放开双手引导幼儿逐渐成长

从幼儿入园开始,幼儿教师给予幼儿的就是无微不至的贴心呵护,时刻关心幼儿渴不渴、饿不饿、累不累。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尤其是处于幼小衔接的时期,幼儿教师应当收回过分的关心,大胆放手让幼儿独立成长。

比如在同理心理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生活中“消失”。当幼儿教师“消失”之后,幼儿发现没有教师的带领,大家玩游戏毫无秩序、排队十分缓慢……不仅是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也应学着适当撤回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幼儿深刻意识到教师和父母平时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和不易,设身处地才能体会,这些自己习以为常的照料是多么宝贵。这样,幼儿终于能够体会到他人的感受,由爱自己发展到爱他人。

四、在陪伴中影响孩子,撒播下爱的种子

當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社会,许多幼儿家长都表示自己每天能陪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善良的品质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这一生无论如何也不会培养出来了。”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亲子关系的缔结,更关系到幼儿心理品质的健全。

亲子陪伴并不是要家长一定要陪孩子做什么,而是在相处的一点一滴中汇聚起来的。最基础的一点,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其次,不要忽略孩子的行为;最后,学会与孩子分享。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让自己知道孩子做了什么,而不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这种单向的沟通减弱了亲子情感的联系。当家长有开心事时可以与孩子分享,有烦心事时也可以向孩子倾诉,重点不是孩子是否能听懂,而是让孩子走进父母的世界中。

幼小衔接教育的幼儿一般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年龄在5~7岁之间。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此阶段的幼儿已经不再是刚入园时哭着找妈妈的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智慧的发展和阅历的增多,这些都催化着幼儿独立人格的觉醒。如果幼儿教师还用对待无知无觉的小孩子的态度来进行幼小衔接德育教育,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与幼儿平等对话,尊重幼儿的个性、尊严与思想。在希望幼儿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幼儿教师要用询问的语气和礼貌的用语,比如:“请问你能去帮我拿一张纸吗?”幼儿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指责与强硬要求,而是自信询问幼儿不愿意的原因,给予幼儿尊重,这样幼儿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保障幼儿独立人格的塑造发展。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小衔接教育虽然只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但对幼儿未来长久发展起到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利用好一切教育资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在游戏中、学习中、行动中启迪幼儿的智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质,为幼儿接下来步入新的学习环境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昱宏.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幼小德育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2020(36).

[2]李建丽.加强幼小衔接,推动德育工作创新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2).

[3]袁丽晓.幼小衔接下的幼儿园德育教育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2(10).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幼小衔接德育教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