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讨
2023-07-17王红梅
王红梅
【摘要】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明确“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需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學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尤为重要,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1]。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技巧,是指学生为了达到某个学习目标,在结合学习进度的基础上,调整并适应学习方法、资源和环境,与被动学习对比鲜明。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意味着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调整,并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若学生能够做到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那么其自主学习一定有用且高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专门针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科特点较明显。数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获取数学知识,同时结合学习目标,合理计划、调整、总结和评价学习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小学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教学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实现“授人以渔”[2]。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意识,而这便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以为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奠定基础。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向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的养成上,围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展开教学活动。以上改变,无疑推动着“自主学习”成为新课改的亮点与重点。
2.自主学习契合数学学科教学本质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逻辑思维。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主要为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其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深入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而数学素质作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内容之一,其往往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认清该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况等,积极采取新型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数学素质。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动态化、个性化的过程,学生除了要接受常规的教学外,还要借助独立探索、交流协作与实践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用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存在一定局限,但已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一定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若教师一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无疑会阻碍学生发展,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相悖。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会越来越薄弱。但是,若将教学工作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适时引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面
(1)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若学生对数学学科保持十足的热爱,即使不需要外界因素的推动,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的数学学习中,维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但目前,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枯燥乏味等,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
(2)学生数学学习目标设置不合理。数学学习目标设置是指学生结合当前的学习状况,为实现某种学习效果而设置的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标准调整学习内容、进度[3]。若学习目标难度过大或完成时间过长,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前,有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所设置的目标不够明确,较为笼统,以至于学生无法结合自身情况考察目标的实现状况,更无法结合目标调整学习过程;也有的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较为简单,即使不用“跳一跳”,也能轻松地摘到“桃子”,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得不到提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并非自己制定,而是由教师、家长制定,这容易模糊学生学习数学的初衷,使学生产生学习是“为老师学、为父母学”的思想,降低学生的责任感。
2.教师层面
(1)教学理念落后。目前,虽然大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均有所了解,但却不够深入。部分教师担忧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无法适应自主学习的模式,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而采取灌输式教学,不放过课上的每一分钟,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机会,难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内化。另外,即使也有部分教师留出了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但由于担心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留出的时间也往往较短,为了不耽误课堂教学,常常直接给出答案,使得学生无法经历思考的过程,使得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想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选择、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但目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即使偶有运用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上教学方法,也只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在上公开课时使用,严重阻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路径与方式,目前虽然大部分教师都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但多以PPT等文字资料为主,课件模板也只是从网上生搬硬套,而未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调整。
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借助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而兴趣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想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就必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将数学学习当作一件轻松、有趣的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其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制定合理、短期、详细、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4]。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确保能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效果,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最后,主动探究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需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环境,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思”“学”,让学生跟随数学家的步伐,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和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数学概念、公式等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哥伦布穿越百慕大三角”的事迹串联整堂课,在教学中设置层层关卡,带领学生一一破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影响,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内在动力。首先,教师在新课导入中点明本课主题—三角形,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三角形物品、大西洋百慕大三角的视频,描述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引入航海家哥伦布穿越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并借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百慕大三角呢?在观看完视频后,学生对于神秘的百慕大三角都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发表意见:在地图上看上去这个地方像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趁热打铁,提出新问题:为什么这个地方正好是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形,在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自己动手操作用小棒搭出三角形。最后,教师将不同学生搭出的三角形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三角形的形状都各不相同,但也有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三角形的形态、大小由三条边长决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集中指向深度学习,学生深刻理解到了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借助微课预习,激发自学潜力
运用微课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考虑发挥微课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搭建“先学”环境,让学生利用自主先学提前了解、熟悉新课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正式授课时温故而知新,更好地内化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年、月、日计算规律前,可向学生分享微课件,让学生在家观看微课件动画演示,了解一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圈、一月是月球绕地球一圈、一日是地球自转一圈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展示一个“月”的具体构成,包含了几个星期、有几个星期日等,让学生将年、月、日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进而逐步了解、掌握年、月、日的计算方式。另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大月、小月和闰月等,还可通过微课教授学生“拳头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加深学生对于有关知识的影响,掌握更为熟练,为后续开展正式教学铺垫基础。由此可见,结合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自主预习中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可为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奠定基础[5]。
3.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教师可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声音、图像等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生成趣味性课堂,彻底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体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一课“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课之前出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踊跃回答:“飞船!”,接着再问:“想不想回到飞船发射前激动人心的时刻呢?”学生欢呼雀跃,然后播放飞船发射前十秒的视频,在和学生一起倒数的“10,9,8,7……”中,初步感受“秒”的长短。通过这样的情景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学习本课内容的愿望, 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意识。又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进入校园时检测体温的现实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整数时十进制计数中“满十进一”的回忆,感悟整数与小数计数本质的一致性,有效联结小数与分数,感受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思维及数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把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环节的学习方式紧密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勇攀知识高峰的探索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还需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滕甜甜.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3).
[2]潘云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3).
[3]石永生.探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发展[J].小学生(上旬刊),2023(02).
[4]景生永.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2).
[5]朱素卿.探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J].亚太教育,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