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2023-07-17闫凯,于翔,韩悦
闫凯,于翔,韩悦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课程思政的改革和推进,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高校应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为了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以北京学院路六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课程思政教育情况进行掌握,并基于学生视角的分析提出了旨在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借鉴。实践表明,在大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进步,有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生视角;问卷调查;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076-04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深化改革,思政课程作为当之无愧的“高校第一课程”,是高等教育学校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是实现各大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也是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必备课程。学校想要做好各项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思政工作是各大高校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战场。因此各大高等院校大力推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为了解各大高校对思政课程实施的效果,文章对所在北京学院路的六所不同的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为高校内所属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一、课程思政定义及重要性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是目前我国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1],是一种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的教育,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必要性教育[2]。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4]这说明,高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要像春风化雨一样,做到润物细无声,不仅要有思政课程,而且要在上专业课、基础课的过程中,把育人的环节贯穿其中,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学生,建设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使思政课程与各类基础课程携手共进,最终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为更全面了解各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文章以北京学院路六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不记名、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开放题,共30道题目。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类,包括就读学校、专业类别、所在年级、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主要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和重视程度;第三部分为实施方式,主要考察课程思政实践方式及学生对其实施的认知与期许;第四部分为效果与评价,主要是涉及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中的收获与感悟,以及对于课程思政现实中应用的认识与評价。
(二)样本特征
本研究通过填写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六所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83份。样本的基本特征如图1和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思政认同度整体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因此需要先初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本调查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及态度入手。结果如表2所示,有94.12%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有或深或浅的了解,且有96.2%的学生对加强课程思政持支持态度,说明大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整体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通过调查可知,有76.78%的学生是通过国家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46.71%的学生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媒体了解课程思政,有76.7%的学生借助学校与学院的宣传进行了解;而通过校外网站或与相关人员交流了解课程思政的仅占11.29%和6.38%。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优势,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并了解课程思政,但其他社会媒体及部分相关人员还并未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知识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拓宽宣传渠道,导致学生无法由此加深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因此,各高校可在不放松线下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与高校教师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学活动,让更多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其中,多方位了解课程思政并接受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二)课程思政实施方式日趋多元化,但内容仍有欠缺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各高校正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师也正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图2显示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主要方式及学生对不同融入方式喜爱和认可程度。可以看出,教师大多通过案例式教学(62.42%),辅以说教式(28.76%)和讨论式(28.62%)教学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学生也相对更喜欢(36.63%)和认可(51.01%)案例式教学,如此便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加强课程思政学习的目的。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对于情景模拟式教学的喜爱和认可程度也相对较高,教师可据此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多开展情景模拟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以期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实施方式日趋多元化。但通过调查可知,28.19%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课程体系中缺少宪法法律意识的传授,26.16%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在工匠精神传承方面有所欠缺,只有21.3%的学生认为没有欠缺,这说明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仍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思政课传授过程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多融入此类元素。
(三)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日渐明显,但融会贯通方面略显薄弱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5]。图3为所学课程对价值塑造的影响,可以清晰地看出,51%的学生认为通识教育类课程对价值塑造影响最大,而后依次为公共基础课(不含通识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4.97%和33.46%。其中,在公共基础课学习方面,84.75%的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在道德认识提高、培养学生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方面有用,72.04%的学生认为其可以陶冶道德情操,使自己勇于追求真善美,67.63%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提高道德意志,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变得更加自律;在专业课学习方面,64.49%的学生认为其在知识见识增长方面收获最大,分别有41.3%和38.3%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科学探索的工作态度和提高科学理性的思维能力;在专业实践课程学习方面,超过70%的学生认为其在思路上和方法上對解决问题有帮助,47.3%的学生认为其在协作方面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在专业课学习方面,有55.92%的学生认为其欠缺“能做什么”的传授,44.19%的学生认为缺乏“专业的历史和现状”的讲授,同时也有35.03%的学生认为欠缺“为什么学这门课”,这说明课程思政还未很好地融入专业课当中。因此,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通识教育类课程,而且要寓思政传授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中,实现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无缝衔接。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效果,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应当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思政课程为主,进行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以课程思政为辅,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6],通过提升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提高学科中思政知识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专业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指导学生把所学的书面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修养品行,以培养符合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思政评价整体较好,但教学内容仍需完善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被实施者也就是各高校学生的评价。因此,学生对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至关重要。表3是大学生评价课程思政对其三观塑造的促进作用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有96.2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对自己“三观”的塑造有或大或小的促进作用,其中有75.75%的学生认为学校针对课程思政教育在核心通识课程上做得较好,认为在劳动教育实践和素养提升讲座方面做得较好的分别有46.88%和45.47%,由此可知,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整体较好,且各高校都较为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但针对目前培养方案,有40.88%的学生认为在国家安全和法治意识方面还有待加强,38.96%和37.39%的学生认为在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由此可见,目前培养方案仍有部分内容需要完善,各高校应即刻行动起来,积极采纳学生的有效意见,对症下药,积极调整培养方案并补充缺失的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形成闭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全方位育人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关键性工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整体较高,其实施方式日趋多元化,实施效果也日渐明显,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整体较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上有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
参考文献:
[1] 朱延河,王涛,李帆,等. 课程思政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评价分析与改革探讨——基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28(04):652-656.
[2] 周越洋.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构建策略[J]. 才智,2021(05):37-39.
[3]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4] 王灿,方晓艳,张跃文,等. 高等院校大学生视角下“课程思政”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1):15-18.
[5]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 http://www.gov.cn/zheng 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6] 杨霞. 贵州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才智,2021(24):43-46.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