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2023-07-17廖孝英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4期

廖孝英

摘  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发挥重要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意义重大。但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存在缺失的现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礼文化是解决问题之道。中国传统礼文化的源头是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先秦儒家礼育思想与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探讨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大学生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129-04

当代大学生要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而实现中国梦要靠硬实力的发展,也要靠软实力的支撑,展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礼仪。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后世文章对于礼仪的阐释均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展开的。中华传统礼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当代礼仪与先秦儒家礼仪一脉相承。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兼顾历史和当下。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第一,传统礼文化的断层。“礼”一直是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核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协调,影响了人们的价值理念,因此中国也被称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西方文化的涌入,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传统礼文化也受到严重挑战。同时,西方文化涌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增多。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负面影响,礼仪素养缺失,因此急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学校教育的不重视。作为开展礼仪教育的主阵地的学校对礼仪教育并没有足够重视,因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并没有很快见效。长期“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做人”的现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并没有根本改变,到了大学,部分高校“重专业轻人文”,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等人文学科教育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第三,传统家风的丧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礼仪素养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家庭当作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家庭教育出现功利化的倾向,甚至部分家庭認为孩子长大后只要会赚钱就行,抛弃礼义廉耻教育,对大学生的整体礼仪素养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看出,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是传统礼文化教育的缺位,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和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他们的礼仪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是解决之道。

二、先秦儒家礼育思想与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

解决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弘扬优秀传统礼文化。中国传统礼文化的源头是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它包含一整套关于礼的制度、仪式和礼义精神等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造成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传统礼文化的缺失,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回到先秦,从先秦儒家礼育思想中寻找智慧。

拥有几千年发展史的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培养了传统士君子人格。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礼仪教育对他们可以说是成人教育,中华传统礼文化具有行之有效的培育高尚品格方法,为礼仪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值得学习和借鉴。在中华传统礼文化中,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礼,礼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自然法则。这给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要让大学生养成自觉遵礼和守礼的好习惯。中华传统礼文化综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育人,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是营造浓厚的礼育氛围,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形成较高的礼仪素养,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传统礼育方法和途径对于今天的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中华传统礼文化的源头,规范了传统社会的秩序,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了人们的文明素养,这恰好也是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回顾传统,批判继承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解决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对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进行时代性转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弥补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

首先,要与时俱进,使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是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设计的根本目的,礼常常被当作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当代社会要弱化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统治功能,强化其教化功能,使礼在当代社会中能真正发挥作用,变成老百姓日常生活工作之道。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继承其优秀成果,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礼仪教育融入电影、电视、网络中,促进良好的遵礼守礼社会环境的形成,实现对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继承以及时代性创新。

礼在传统社会对普通百姓起到了培养价值认同的作用。对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和思想标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就国家层面而言,要呼吁发扬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构建国家礼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层面,社会礼仪规范要融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用礼义精神引导人们的价值认同。个人层面要加强礼仪教育,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其次,要构建当代礼仪教育体系。社会教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教育。传统社会构建了一套完整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礼的作用,并且把礼与德相结合,使人们在遵守礼仪规范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传统的礼仪教育目标、方法、教育途径等都为当代礼仪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实现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现代转化需要构建一整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符合当代社会的礼仪教育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大众参与,传授基本礼仪规范,加强内在价值引导,还可以在传承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精华的同时,融入世界礼仪的优秀成果。

(二)将先秦儒家礼育思想中的教育方法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中具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仍有其价值和意义值得借鉴和应用。

第一,知行合一。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践行,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体系。先秦儒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将礼仪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生活阶段,要真正实现知礼与行礼,必须将礼义精神与礼仪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自古以来理论灌输都是重要的教育方法,现代教育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和理论,通过灌输让学生会学然后知,然后会。礼学经典中蕴含礼义精神和道德要求,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借鉴和运用理论灌输法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德育效果,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不高是因为很多大学生没有接受系统完整的礼仪教育。灌输教育是教育原则,不是具体教育方法,注重互动性、平等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育方式强调“润物无声”、实现双向互动[1]。这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供了借鉴。

实践育人是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提升育人实效的教育方法。先秦儒家非常重视礼仪的实践性。今天的大学生礼仪教育也应将实践作为重要的育人方法,加强礼仪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在践行中体悟礼仪的作用,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礼仪素养。

第二,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法是受教育者學生典型人物的高尚品格及其模范行为示范,接受教育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实现向榜样看齐的教育方法。先秦儒家重视礼仪的榜样作用,大学生同样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接受礼仪教育。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曾子避席、程门立雪等历史文化名人守礼的故事,或利用学校广播、网站等宣传介绍这些守礼的故事,使学生在听礼仪故事中接受礼仪教育,提升礼仪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高校应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礼仪培训,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此外,高校要善于发现并宣传、推广文明守礼的学生典型,引导大学生向榜样看齐,使他们自觉地遵礼守礼。

第三,自我教育。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内因,大学生自身的反省与自律才是其践行礼仪的关键。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实现君子人格的最佳路径是自我修养,通过自我反省与修正来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一样也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反思。高校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对学生针对性地开展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礼。

(三)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路径

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校园,因此,文章中先秦儒家礼育思想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路径主要限定在校园。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创新需要在继承中传承与发展。

第一,建设完善的礼仪课程。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课程学习,礼仪课程学习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引导大学生践行礼仪行为,减少和避免不合礼的行为,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校园整体文明程度。首先,要构建完整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许多大学生的“无礼”行为出于“无知”,并非有意,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前提就是大学生要学习丰富的礼仪知识。增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开设必修和选修礼仪课程,礼仪课与专业课、思政课相结合。要把礼仪核心课程作为思政课程群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促进“大思政课”的建设[2],使礼仪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其次,要丰富礼仪教育的课程内容。高校礼仪教育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整理、挖掘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不仅要介绍当代礼仪,还要讲授中国传统礼仪,开展“尊师重教”系列活动,共建课堂文明。任课教师要注意师风师貌,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和教师礼仪知识。最后,拓展礼仪教育的教学方法。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礼仪教学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实践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礼仪教育的教学效果。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组织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利用多种宣传工具介绍礼仪知识、讲述礼仪故事,弘扬文明之风,提高学生礼仪意识,使学生自觉注意礼仪言行,展示礼仪风范。

第二,设计系统的校园仪式。“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3]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仪式”的解释。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仪式,仪式是由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所规定,在特定时间和场所举行,有固定群体参与的较为稳定的表演程式,具有象征意义。大学校园仪式是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稳定的表演活动,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学位授予仪式等等。校园仪式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其个人发展,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构建大学生社会秩序和身份认同。首先,要制订校园仪式实施方案。校园仪式是大学生礼育的一部分,高校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仪式的重要作用,认真设计、组织、开展校园仪式活动。要加强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使校园礼仪的育人功能真正得以发挥。其次,要构建校园仪式教育机制。每所高校都有一定仪式,但这些仪式活动一般处在自发的状态,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所以要系统设计校园仪式,制订规范的仪式教育章程,形成完善的校园仪式文化。最后,创新发展大学校园仪式教育。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因此学生对高校开展的一些宣传纪念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传统的仪式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更新仪式教育的理念,创新活动形式、活动场景等,更新仪式教育的技术和工具。

第三,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先秦儒家认为,礼与法关系密切,法是礼的底线,是社会“硬法”,礼是法的前置,是社会“软法”。礼是社会成员自愿接受的道德规范;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正式化的内在规范。需要用法纪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

首先,要制定大学生礼仪规范。礼仪的重要特点是规范化,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应该规范其礼仪行为。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专门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并推广到全国,让大学生礼仪行为有章可循[4]。其次,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还必须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起不到作用,对于大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可考虑记入个人档案,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结语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为现代教育提出启示,仅仅靠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发挥学校、家庭、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整体规划,相互配合、多维共建,构建全方位的礼仪教育体系,发挥礼仪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5]。

参考文献:

[1] 王铁. 论“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本质区别[J]. 复旦教育论坛,2003(05):21.

[2]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22-07-2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33.

[4] 魏芳,郭林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6):37.

[5] 马银彬.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楚雄日报(汉),2021-09-08(01).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