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好互动三个“点” 高效课堂放光彩

2023-07-17陈清贤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亮点有效互动支点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教育部又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时代教育的改革正日新月异地向前推进,向课堂要质量,让课堂更有效、更高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建构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探索的共同课题。师生怎样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作者认为要把握好三个“点”,即积极创设探究舞台,垫起有效互动“基点”;精心打造交流平台,撑起有效互动“支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托起有效互动“亮点”。

关键词:有效互动;“基点”;“支点”;“亮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8-0045-03

引  言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价值,怎样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许多一线教师正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共同课题[1]。众所周知,所谓互动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师生积极有效地互动起来,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点”。

一、积极创设探究舞台,垫起有效互动“基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合作和分享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积极创设学习探究的舞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生生和师生的有效互动做好铺垫。

(一)巧用问题情境,激发有效互动欲望

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互动欲望。

以七年级(下册)“悄悄变化的我”这一课为例,上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互相传看各自准备好的自己在上幼儿园前、上幼儿园时、上小学时以及现在这四个阶段的代表性照片。当学生看到曾经活泼可爱、纯真无瑕的自己和小伙伴们,学习的兴趣马上得到激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因为大家都想看看别人的成长足迹和精彩童年。然后,教师可以抛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相片中的你有没有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你和他的变化有没有一样呢?你对自己的变化有没有困惑?一系列问题都是针对学生自己的,这样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大家热情高涨,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人长高了,有人长胖了,有人变壮了,有人变漂亮了……他们都懂得自己的变化意味着“青春悄悄来了”,对男女同学的不同变化等的困惑也在交流讨论中和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消除,坦然悦纳生理变化,直面矛盾心理。这样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既全面认识了青春的自己,又懂得尊重别人的身体变化,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目标也在学生的互动思考和讨论中得以实现。

(二)开发生活资源,丰富有效互动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注重教学案例的选择,设计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探究和讨论。教师开发生活资源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能丰富有效互动的内容。

以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为例,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利用现在中学生经常用QQ或微信网上聊天这个生活资源,设计调查和互动讨论话题:你有没有上网聊天的经历?你有没有告诉过网友关于自己的真实信息?你觉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网友QQ、微信聊天?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素材,更容易吸引学生参与互动讨论交流,大多数学生非常乐意回答和参与互动。答案五花八门,有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泄露过自己的真实信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可以不立刻对大家的回答做出评价,而是让学生继续思考讨论教材中的探究材料“要不要见网友小梅的发帖求助”。学生讨论激烈,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知所措,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达成共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交友有真诚也有欺骗,毕竟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同于现实生活,真真假假很难分辨。中学生年纪还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是非判断能力不足,对网上交友应该慎重对待。同时,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要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学校名称或电话号码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网友、聊天室或公共论坛等。此外,没有经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不要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照片,不要理睬暗示、挑衅、威胁等一切令自己感到不安的信息,一旦遇到这些情况要立即告诉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会自我保护。这种切合实际的学习交流教育效果显而易见,既能丰富课堂互动的内容,又能有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二、精心打造交流平台,撑起有效互动“支点”

重视了解学生,与学生心灵相通,平等交流,是教与学的基础,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打造与学生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平台,才能有力撑起有效互动的“支点”。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提高有效互动质量

对于课堂上真实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感受和情感体验,亲切、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知理解和情感共鸣,渗透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有效互动的质量,构建高效课堂[2]。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各自写出自己最烦恼的事,可不署名,然后互相交流讨论:每个人的烦恼是否相同?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烦恼大家的表现和应对会不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面对烦恼?通过这个互动,学生可以换位思考,体验别人的烦恼,深入理解烦恼的产生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认知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情绪会相互感染,因此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情绪是可以调控的,该喜则喜,该悲则悲,正确对待就不会危害我们身心健康。同时,学生也能在互动中倾听其他同学的烦恼,学会安慰别人。教师也要在倾听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解不同的烦恼,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整个互动活动的德育质量。

(二)重视教师引导点拨,增强有效互动效果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有时会即时生成许多有激或有偏见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增强互动效果。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部分教师发现,许多学生不知该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应该先考虑个人利益,再兼顾国家利益。面对这样的错误认识,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对于教材中理论化的道理,有些学生可能无法透彻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例说话。这时,笔者认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最有说服力,于是利用采访黄老事迹的视频向学生生动展示了黄老一生为了祖国的核潜艇研究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离别家人,带领团队潜入大海深处不断实验,甘当无名英雄,为国家的核潜艇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有无数像黄老这样的人,他们舍小家为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时,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刻苦钻研,敢为人先,拼搏奋斗,才有祖国今天的核潜艇事业,才有祖国的强大国防力量。之后,学生在畅谈感受和认识时,对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爱国主义情感也油然而生。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托起有效互动“亮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他们天真无邪的个性。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更好地在互动教学中挖掘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这也是高效课堂有效互动的“亮点”。

(一)活用学生认知观点,使有效互动因势利导

教学过程本来就是学生学习解惑的认知过程,需要教师在有效互动中因势利导,使学生获得真知。

以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为例,通过课堂的调查互动发现,许多学生热衷于模仿影视明星的穿着打扮。在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认知后,教师既要尊重他们认知的个性差异,又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江梦南的事迹:靠学习唇语、看老师板书和自学,江梦南不仅高考时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还多次获得奖学金,之后继续在吉林大学读完研究生,并通过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试。2018年9月,江梦南正式进入清华大学开始她的博士生学业。江梦南励志的人生让学生非常震撼,正因为向往美好,永不放弃,方显青春璀璨!有了共鸣,学生自然明白:千万不要陷入青春误区,只追求那些表面的光环和利益名声。喜欢明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向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汲取奋斗的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互动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能真正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二)妙用学生认识疑惑,使有效互动点石成金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有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创造性地剖析探讨问题,让有效互动更有价值。

例如,对于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这一主题,很多学生迷惑“为什么网络是把双刃剑”。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所以对网络的认识也不同。有的学生只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网上购物、寻医问药、预约看病等大大便利了我们日常的生活;网上图书馆,为我们的学习和查阅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等。而有的学生对网络有阴影,网络诈骗警钟长鸣,现在的电信诈骗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等干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互动探究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优势;在上网时,我们要注重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自觉抵制互联网上的不良诱惑;要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做负责任的网络公民,但若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会荒废学业。网络具有虚拟性,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网上诈骗和个人隐私的泄露,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经过教师的循循点拨,学生对网络的利和弊也能有更全面的认知,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结  语

积极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有效互动教学是贯彻《课程标准》,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创新、科学的教学改革探索。有效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塑造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非凡。高效课堂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永远在路上,我们应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积极有效地“动”起来,让课堂绽放光彩。

[參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刘争.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42-243.

作者简介:陈清贤(1974.9-),男,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秀屿区优秀教师”“秀屿区优秀共产党员”。

猜你喜欢

亮点有效互动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内涵与特征
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给自己一个支点
推动有效互动,成就精彩口语交际课堂
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研究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