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诊改实施与分析

2023-07-14曹志宏张小平夏代提古丽·克依木

电脑迷 2023年3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教学大纲

曹志宏 张小平 夏代提古丽·克依木

【摘  要】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多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通过“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素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大数据技术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完整呈现了采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以下简称“8字螺旋”)开展课程诊断与改革(以下简称“诊改”)的全过程,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后续的课程诊断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诊改措施;评价机制;教学大纲

一、“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诊改实施

(一)“8字螺旋”三阶段、两循环的实现机制

“三阶段”是指事前、事中和事后。事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设定目标(未达成之前不可更改),形成建设标准(要尽可能地量化指标)、建设计划和组织分工,并根据建设标准指标实施;事中主要是基于平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动态改进;事后是诊断改进的全过程。在一个周期结束后,诊断改进对事前建设计划进行修正,这为新一个周期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进而实现了工作质量的螺旋上升。

“两循环”由十步大循环和六步小循環组成,大循环是静态螺旋,小循环是动态循环。静态螺旋是基于结果性的诊断,始于目标,开展诊改,终于对照目标,形成改进方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动态螺旋是基于过程性的诊断,强调实时性和动态性,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但必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才得以运行。两个螺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缺一不可。

(二)“8字螺旋”的培育

“8字螺旋”培育以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及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起点,确定每学期为一个大周期,形成课程“8字螺旋”。

1. 目标

根据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信息与软件分院“十四五”规划以及专业发展规划,结合课程SWOT分析,围绕“双高校”的建设目标,继续加强课程的建设工作,争取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于2025年建设成自治区的区级优质课程。

根据自治区级优质课程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0个观测指标,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程教学团队、完善课程资源以及实施课堂教学监测与考核评价。

2. 标准

分析自治区优质课程建设观测指标(30个),分年度梳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团队,以及课堂教学监测与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各项指标,形成课程建设标准。

3. 设计

统筹课程诊改工作,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课程教学数据分析及评价机制,实现课程的五个分项目标,明确诊断点对应的工作任务,设置完成时限,确定负责人,制订课程2022—2025年的各年度建设计划。

4. 组织

信息与软件分院依托学院的整体规划和保障措施,形成政治保障、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监测课程建设与改革进度。在分院的统筹安排下,相关人员制订课程团队工作的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形成课程负责人推动,团队成员全程参与,全面进行课程建设诊改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及具体的分工表。

5. 实施

(1)优化教学内容。发挥校企专家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研讨会,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立实践教学能力目标,设计教学项目及任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任务情景嵌入式、任务案例模拟等方法,实现课程思政。

(2)使用积极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推行胡格模式、积极教学法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和角色体验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优化学习方法。

(3)完善课程资源。首先,确定课程级资源的功能目标及开发原则;其次,制订教学大纲,进一步确定各个模块级的教学目标;最后,确定各个模块包含的知识点级资源和实践能力级资源,开发一套包含德育元素,并能发挥德育功能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资源。

(4)优化教学团队。学院通过以老带新,指导青年教师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双师素质”三大方面加强对自身的培养,从而建设成一支结构优、能力强以及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优秀教学团队。

(5)完善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应从多角色、多主体和多元化的角度开展教学评价。借助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6. 诊断

信息与软件学院经过一年的建设,2022年已实现25个在课程建设目标中设置的30个诊断点,未完成5个,本轮完成度为83.3%,教学运行过程良好。结合建设目标和诊断点,建设分析如下:

(1)在线课程资源正在建设中,目前课程网站还未开放;(2)学生在自治区级大数据相关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未能进入决赛;(3)课程团队负责人未能如期发表论文,主要源于周期内教学改革创新性成果不足。

此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诊断出如下问题:

(1)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改善,避免硬性嵌入;(2)校本教材开发调整为活页式教材开发,其改革与创新还需要联合企业专家和同行专家进行研讨;(3)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比较薄弱,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能力有待提高;(4)在课程思政实施成效方面的考核,缺乏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5)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需要纳入常规的教学计划。

7. 激励

外部激励主要体现为每月绩效考核、年终考核评优、改善团队办公条件和外派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内在激励主要体现为团队教师的课程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8. 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诊改理念;学习专业前沿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9. 创新

(1)“三段论式”对编程类课程具有示范推广的价值。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研究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三段论式”程序设计方法——需要用户输入什么,实现什么功能,反馈用户什么信息。学生可以按照统一流程分析、解决问题,进而能够将生活思维与程序思维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完成编程任务。教师能够动态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361”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课堂组织而言,本研究将每节课50分钟按照3:6:1划分为“15+30+5”(分钟),即,教师将30%的课堂时间用于集中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课堂分层训练的重点、难点,将60%的时间用于学生完成分层训练,将10%的课堂时间用于小组成果展示与开展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就课前学情分析而言,本研究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培养,选取30%的学生为优良生、60%的学生为中等生、10%的学生为提高生。

就翻转学习的教学内容而言,课前任务的选择与确定,应结合60%中等生的学情分析进行设置。在60%的教学内容中,有90%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其他 10%的内容属于拓展内容。

就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而言,学生30%的知识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完成,60%的知识通过实践任务的讲解加以掌握,10%的内容则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占30%、小组互评占60%、企业教师评价占10%。

10. 改进

(1)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仔细钻研,从多种途径探索课程思政的创新,进一步优化课程的过程化考核细则,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2)鼓励教师积极进入企业锻炼,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联合企业专家进一步研讨活页式教材的编制,加快开发微课资源;(4)组织教师进行分项目技能的专题培训,根据课程标准及大赛规则开发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手册;(5)利用平台采集的课堂过程性信息,对比分析大量数据,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指导教师在后续课程中及时改进、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課堂的教学效果。

(三)常态纠偏小循环

1. 监测

实现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中考勤、提问、随堂测验和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多项指标的监测。

2. 预警

对照课程建设质量的诊断点,全方位监测课程教学、课程建设等情况,及时跟进实施过程。根据课程实施效果的监测,及时提出改进预警,为大周期课程诊改提供数据依据。

3. 改进

根据预警指标,实时分析问题的症结,调整教学案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等,必要时,可以微调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质保体系设计等环节,为下一轮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二、课程诊改效果分析

(一)课程实施效果好

课程诊改根据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符合专业的实际需要,课程实施效果更好。

(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课程已经完成课程思政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若干个教学任务,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价等主要环节,将专业技能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团队提出了“三段论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出学习能力增强,参与度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四)课程教学团队水平显著提升

团队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中晋升副教授1名,学院的教师团队也被评为2022年校级科技创新教学团队。

三、下一个周期的诊改方向

(一)以完善质量标准为抓手,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课程诊改团队加大对行业、企业的调研力度,对接职业岗位的需要,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融合职业资格标准,及时完善课程标准,更新授课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依托学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过程监控

依托学院信息中心和信息化平台,课程诊改团队实现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实时推送给授课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学生的各项学习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情、学习状态的了解,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

(三)继续完善教学资源

以“双高校”为契机,完善教学资源,申报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注重交流学习,根据“强调技能 依托实例”的原则,引入实际工程和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新形态教材。

(四)继续更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能力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解决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5(Z2):77-78.

[2] 教育部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EB/OL]. (2015-12-30). http://www.moe.gov.cn/s78/A07/

A07_sjhj/201512/t20151230_226483.html.

[3] 周晶.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诊改机制[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1.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教学大纲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2014》内容评介——以“地理探究”和“地理调查”为例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