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的节日,有趣的民俗
2023-07-14吴应海
吴应海
文 题
学校文学社《萌芽》杂志正在开展 “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 主题征文活动,近期的杂志将开设“节日与民俗”栏目选登征文。请你撰写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写一篇主题为“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参加 《萌芽》杂志的征稿活动。根据征文主题,只能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写作,写外国的节日明显不符合要求。征文除了符合“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这个大主题外,还应考虑“节日与民俗”这个栏目特征,也就是说应把写作重点放在传统节日中的民俗上,至少要涉及民俗,否则就不符合要求。
可写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呈现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或者是传统节日变革中的时尚元素;可写散文,通过大段描写,把读者带进如诗如画的民风民俗中;还可写议论文,针对“节日与民俗”这个话题发表观点,展开论证。比如“弘扬传统节日,呼唤民俗改革”“传统节日不应排斥时尚元素”等都是不错的观点。
我家的端午节
高 昕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过端午节已经简化成到超市买些粽子回家品尝,然后举家外出游玩。可我家的端午节仍保持着传统的模样。
早在四月份,爷爷就为过端午节做准备了。离家不远处有个芦苇荡,隔几天,爷爷就会起个大早去芦苇荡一趟,摘一两把新鲜的芦苇叶回来,沿中间对折,然后用稻草扎好,穿到一个大铁丝圈上,挂在阳光下晒。不用问,这些芦苇叶是用来裹粽子的。我问爷爷为什么每次不多摘一些,爷爷说,不能只顾自己,也要留一些给别人。
一转眼,就到了农历五月初一了。这天,奶奶早早起床,拿起镰刀到屋后割回来许多艾草,也用稻草扎成一个个小把。随后,来到屋前的小码头旁,再割回来一大捧菖蒲,同样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爷爷起床后,洗脸、敬香,然后在堂屋的条柜上一边各放一把艾草和菖蒲,院外的大门上,两边也各插上一把艾草和菖蒲。剩下的,就让我送给左邻右舍。
这时,那些芦苇叶早已晒干,呈淡淡的黄白色。五月初三的晚上,奶奶取出其中的一大半,放入木盆中,加满水,压上干净的石头。经过一夜的浸泡,那些芦苇叶仿佛重获新生,变得绿绿的。第二天下午,奶奶把这些芦苇叶捞出,放到铁锅中加水煮。随着水温升高,芦苇叶的清香渐渐散发出来,感觉那味道比粽子还香。
糯米准备好了,花生米、赤豆、酱肉准备好了,扎粽子的蔺草也准备好了。吃罢晚饭,奶奶、妈妈开始裹粽子,芦苇叶2张一组,一颠一倒,双手往中间一拢,就形成一个空心圆锥,然后先用饭勺加入米,再加入花生或赤豆等餡儿,压平,折叶,蔺草一头咬在牙齿中,一头捏在手上,粽子上下、左右一转,就包好了。每年我都要反复尝试裹粽子,但就是这最后一步搞不定。
盆子里裹好的粽子越堆越高,我和弟弟帮着打下手,花生米的两个一扎,赤豆的三个一扎,酱肉的四个一扎,剩下的就是纯米的了。随后,爷爷把这些粽子放在锅中猛火烧煮,而我们早已打起了瞌睡。
第二天早上,我们迫不及待起床冲向厨房,奶奶让我们别急。爷爷听到声响,赶忙走过来,用筷子夹起6只热气腾腾的粽子放到盘子里,端去敬神。随后,我们一家人便津津有味地吃起粽子来。但我们不敢贪吃,因为中午还有丰盛的大餐。
我们家端午会吃“五红”,过去是拌红萝卜、拌西红柿、炒苋菜、炸花生米、红烧肉,现在除了这些传统的菜外,还会有大虾、红烧带鱼、草莓、西瓜等。这天中午,从不喝酒的爸爸也会陪爷爷喝上一点黄酒,我们小孩子也会破例尝上一口。这天奶奶会给我们扎五色线,妈妈还会带几个香囊回来,我们挂在房间里,一屋子的香。
晚饭后,一家人就聚在电视机前观看龙舟比赛。
我们家的端午节,真是太有意思了!
点 评
这篇作文用生动的文字,记叙了“我”家过端午节的情景,从爷爷摘芦苇叶,到奶奶割艾草、菖蒲;从奶奶、妈妈裹粽子,到爷爷生火煮粽子;从全家人食“五红”,到奶奶给“我们”扎五色线……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令人身临其境,端午的民俗让人印象深刻。全文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描写生动,细节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