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3-07-13续萍

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续萍

摘 要:新时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体制调整的过程中也愈发凸显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展开详细分析,希望唤醒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其真正发挥主动性,正确认识音乐,在此基础上激发并保持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注: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项目“钢琴CIS教学法改革与实践”(20221106)阶段性成果。

一、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情感不足,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征,教学曲目的选择普遍具有循序渐进、中外结合、古典作品和通俗流行音乐兼顾等特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的钢琴教学虽然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但未能充分将音乐情感感知这个因素考虑在内。缺乏情感导向的教学,难以真正让学生投入音乐,从而难以较好地表达音乐。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通常侧重理论内容的讲解和示范,主要讲述钢琴弹奏的方法,较少将学生情感的调动考虑在内,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外,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情感认知,难以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导致演奏只有技术的躯壳,难以上升到情感表达层面。同时,学生作为教学中主体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而钢琴学习的周期又相对较长,学生不能及时获得好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也难以及时解决,导致一些学生难以对钢琴产生热爱之情。

(二)缺乏注重个体差异的教学规划

钢琴是最难学的乐器之一,而学习钢琴的个体各不相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用在学琴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影响钢琴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先天的音乐素质(包括音准、节奏、双手协调能力等)、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启蒙阶段的学习习惯等。如果学生基础薄弱,在开始接触钢琴时没有建立良好的认知,又缺乏好的学习习惯,且教师又没有主动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等特征。上课过程较为程式化,首先,学生完整弹奏上节课所教授的曲目;其次,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有问题的知识点或片段,并做出正确的示范,或就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点,结合教学计划布置作业,为后续的教学做出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钢琴学习乃至其他各种乐器的学习来说,上述方法之所以能成为传统方法,就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容易导致整个课堂缺乏活力。教师往往以个人教学经验和审美偏好展开教学,比如在曲目的选择上,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得教学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建立体系化学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整个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钢琴课通常设置在1—4学期,授课周期占整个本科课程的一半,这反映了钢琴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以及钢琴这件乐器的强大。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较为强烈。在此背景下,通过钢琴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声音的高低、旋律、节奏,根据实际的乐曲情况调整触键力度。由于钢琴是音域最宽的乐器,学生可以通过在不同音区弹奏感受音色。这意味着书本上视觉的、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钢琴实践转变为听觉的、触觉的、活态的技能。可以将这种方法延伸至整个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钢琴在音乐教育中强大的功能以及其他专业课与钢琴课之间的关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与表现能力,從而促进其音乐修养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在钢琴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遵循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在钢琴课上穿插其他理论课内容。比如,在分析乐谱时穿插基础的和声、曲式、复调、歌曲作法、钢琴即兴演奏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重在引导。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钢琴启蒙阶段的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弹奏方法。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教学效果也会有差异。尤其是在通常设置在本科一年级的数码钢琴教学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只是采用灌输的方式普及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容易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会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数码钢琴教学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本就不够扎实,若被大量灌输理论知识,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难以及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容易对钢琴学习感到厌倦。

如果教师能积极分析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分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运用在实践教学中,将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分成二到三组,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分层教学目标,那么不仅能够让零基础的学生在启蒙阶段习得规范的弹奏方法,还能有效夯实弹奏能力薄弱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选拔出学习潜力和能力都较强的学生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如此,可以产生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练琴的动力。

(三)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钢琴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比提高教学效果还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钢琴演奏技能之外,还要掌握较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并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为人师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相互交流,明确自身不足,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督促自己练琴。再比如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学中赏析名家演奏作品,教师同步做出分析和指引,在特定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使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表现力,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增加学生好的学习体验,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充分继承的前提下,用辩证的思维进行创新,而不是完全抛弃旧的方式方法。

除此之外,在钢琴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极为重要,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条件。比如,选择节奏鲜明、有特色的舞曲,以及曲调激昂的进行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在充分驱动自身的过程中,进一步运用极具个性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1]。

(四)帮助学生加强对曲目的理解,进行鼓励式教学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运用中西方音乐史、曲式分析、复调等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曲目的理解。如果只是强调手型、触键方法、弹奏方法等,只重技术而不重感情,弹出的音乐自然不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在乐器学习中,不可避免要进行大量重复练习,若在重复的过程中只关注技术,不但很难坚持,而且不利于身心发展,更不用说激发创造性了。

音乐与文字一样,都是一种语言,也同样含有丰富的内容与情感。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讲述故事,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教师在创新性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加深对曲目的理解,将情感倾注其中,这样才是在真正演奏音乐作品。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的状态下,才能与创作者产生跨时空的共鸣,进而表达出创作者的某种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融入自己的体会、情感和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所讲授作品创作者的相关资料有足够的积累和深入的分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其在练习中感受到作品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其结合自身条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2]。

另外,教师还应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展开评价,并记录每个环节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设施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问题列出解决措施。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多加鼓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相较于批评,学生当然更喜欢被鼓励和认可。只有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他们才更加有自信,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当然,宽严相济的教学方式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能力。教师应该多一分耐心、理解与宽容,明确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听觉在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耳朵则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器官。钢琴这件乐器的特性决定了钢琴演奏中和声、复调等的重要地位,要掌握这些技能,听觉训练非常重要,但其受到了一些钢琴教师和学生的忽视。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里,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手指和眼睛。重视这二者无可厚非,在钢琴演奏活动中,演奏者要先靠视觉识别乐谱,然后靠灵活的手指将视觉内容转化为声音。但最终的弹奏效果要靠听觉判断,且这种判断并不仅仅发生在整个作品完成后,还存在于作品开端到发展再到结束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本能的听声音,而是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音乐听觉”,去判断自己手指发出的乐音,包括旋律、节奏、音准、力度、音色、和声、层次等。在这一点上,很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往往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有没有弹错音,节奏和指法正确与否,左右手能否顺利配合等,导致无暇顾及自己弹出声音的效果。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强调主动使用听觉判断效果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边弹边听”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的学习方法较为恰当、合理、有效。

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安排适于训练听觉的内容,并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相结合,整合课程内容,并形成一个体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还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听觉挖掘作品的美学特征,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增强对本学科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发展脉络,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会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观看和聆听,拓展学生对钢琴演奏作品的想象,提升学生的鉴赏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演奏家把控音乐风格、处理力度层次、表现和声的方式,并使其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其创造性演奏奠定基础。

当前,对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鋼琴教育领域有一些讨论和思考。笔者认为,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基本技能是基础,自如地运用基本技能是创新能力提高不可或缺的保障。传统的训练体系能够流行多年,已经证明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能随意抛弃。并且传统不等同于陈旧,一些内在的东西仍闪耀着光芒。当前钢琴教学中,既要一定程度上保留传统教学体系,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其中注入新鲜血液;既要发掘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创造性元素,又要结合新颖的、多元的教学素材,为钢琴教学的革新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掘更多可能。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生机且竞争激烈的时代,在现代化的高校钢琴教学中,只有让教学形式更具时代气息,选择多元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钢琴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此同时,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好引导作用,不仅着眼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始终保持继承和革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江帆.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四川戏剧,2020(7):152-154.

[2]高余丽.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视奏技巧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21(2):55-58.

作者单位:

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