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之境

2023-07-13洪世奇

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水彩画色彩

洪世奇

摘 要:赵云龙是闻名海内外的艺术家,在水彩画和水彩画教育传播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和巨大的影响力,长期以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赵云龙的研究,涉及其生平经历、创作实践、绘画作品、艺术理论等方面。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的《物象与心性——赵云龙水彩艺术》画集为研究对象,探析赵云龙近些年的创作实践,针对其作品的用笔、情感与格调进行探析与思考。尽管这些并不是艺术创作的新问题,但却是每一位艺术家在不同阶段无法绕开的命题。

关键词:赵云龙;水彩画;色彩

《物象与心性——赵云龙水彩艺术》作品集收录赵云龙在1998—2020年期间创作的189幅作品,其中1998—2000年5幅,2001—2010年13幅,2011—2020年171幅。画集中收录的2000年之前的5幅作品属于早期写实水彩画,以往已有很多学者研究,在此不再赘述。笔者主要侧重探析2001年—2020年的作品。这些作品从题材上看主要分为滨海、古城镇、城市建筑、静物、人体、素描线稿六个方面,其中写生作品占据多数,包括“威尼斯”系列43幅、“德国纪行”系列25幅、“伊犁居民”系列5幅、“滨海”系列10幅、苏州写生(“苏州印象”系列和“江南遗韵”系列)34幅,静物画(“有花的静物”系列和“五月丁香”系列)57幅,人体画(7幅)和素描线稿(2幅)很少。因此,本研究以寫生和静物画两个部分为主。

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其自身的独特表达语言,水彩画也无一例外,只有找到水彩艺术的表达语言,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水彩画作品。绘画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所构成的画面形式,其本质是达到一种平衡。色彩、节奏、形象等诸多因素构成的绘画语言给人们带来的直觉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如同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喜怒哀乐。绘画作品通过本体的独特语言形式,让观众在观看不同的点线面、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色彩时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正如贝尔所言:“仅仅从一条线条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画家之手。”在绘画创作中,最应该注意的是线条、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些方面能够得到远比事实、观念、语言描述更为深刻、更为崇高的东西。这种东西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它的意义在于绘画本身独特的语言形式。在赵云龙这样的艺术家那里,点、线、面、色彩、用笔等是其一直探索的绘画问题,以及通过书写式的绘画方式,在画面中表现独特的气质(图1)。

赵云龙的水彩画有两个特点。首次是光与色。光是无处不在的,光是所有视觉体验的源泉。它产生了色彩、明暗、韵律等等,并且令艺术家能够亲眼看到所要描绘的客观物象的形象。光的照射产生了空间,光使创作者能够分辨对象的造型、颜色。画面中的高光、亮部、暗部、投影、反光等等,因受物体光的明度不同,使得创作者眼中的色彩反应也有所差异。品鉴赵云龙的水彩画,作品画面中对于光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初春的阳光”系列、《暮归斜阳正浓》、《秋韵》等作品不仅以严谨的造型、细节深入,而且表现了不同季节、不同的场景的光色变化。其中几幅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造型深入细致,且体现了画家对于季节转换色温以及阳光下色彩的敏锐观察。“五月丁香”系列,采用了简化色彩的方式来对自然光色进行抽象处理,画面中写意性的用笔与书法行笔高度切合,在纵横书写的笔意中呈现了画家内心的率性。“威尼斯”系列与“滨海”系列画作,既有强烈阳光下米黄色调的水天一色的明快,也有夜晚冷色调天光下海湾的宁静平和,画家善于表现光色的投影与水面的反射,在多彩的船舶上形成跌宕起伏的光影变幻。赵云龙通过自由率性的水彩画艺术语言去表现写生现场的光线和色彩,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象派的观点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精确描绘光的瞬间变化,尤其是光线下物体呈现出的光色变化。在这一时期,印象派画家们开始坚定地追逐光色的变化,并且认为一切物象都由光与色组成,离开光色,便没有了世界。画家们主要通过光线、色彩来认识与描绘世界,表现光色的效果,认为只有现场的写生才能描绘出光与色组成的最佳效果。因此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强调绘画的现场感,认为现场创作的作品比在工作室内制作的作品更加生动真实。赵云龙自己也曾表示喜欢写生的现场感,这是直接触动他展开绘画的动力。从2001年到今天的作品画面分析来看,其明显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

光色交织和动人的笔触早已深刻地印在画家的心中。正如《伊犁居民NO.2》(图2)的光影效果令人感动,而且观众能感触到画家笔触的敏捷、线条的率性和笔性的灵动。“伊犁居民”系列作品是赵云龙在新疆伊犁所作,是画家直面自然、现场写生的作品。伊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自治州,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属于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当地受到中亚伊斯兰文化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多民族融合风格下的居民特色住宅建筑。夏季,太阳直射点转移到北半球,气候干燥,光照强烈,日照时间长,色彩对比较热烈。“伊犁居民”系列作品中,画家主要强调光影的概括、物象的提炼以及笔意笔痕,有很浓的意象性。赵云龙用轻淡而透明的颜色,表现了强烈光线直接照射下的新疆维吾尔族居民回廊里的各种光色反应。在这系列写生作品中,极具民族特点的伊犁居民住宅回廊为画家主要刻画的主体。回廊和地面的亮部被淡黄色的阳光斜射,因此回廊受到光的反射而形成了具有空间感的淡黄色调。赵云龙作画速度非常快,因其尺幅都是40 cm × 50 cm,所以常常一个下午的时间可以创作出三四幅作品。画家的作品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画家注重光与色的碰撞,画中微妙的色彩交织变幻都是通过透明的色彩叠加完成的。层次分明的色彩形成了明显的叠加的边缘印痕。《伊犁居民NO.2》更能体现出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对于赵云龙的影响,画面中的色彩并非纯粹的强烈,而是在提高色彩纯度的同时实现了画面的和谐统一。赵云龙认为:“色彩画灰很难,画纯也并非易事,提高纯度还应将色度把握恰如其分。”画家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加深了空间感。画面中的蓝色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空间感,仿佛可以从走廊里自由穿行,可见画家对于色彩的把控度要求极高。回廊、廊柱、窗楣、厚墙、明廊、庭院、高台基、葡萄架下等等内容的刻画都体现了伊犁居民生活的宁静安逸。绘画是一种提炼和概括,好的艺术都需要在现实的物象当中分离出来一种意象的元素或抽象的元素,正因如此,赵云龙一直提倡“以一当十”“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绘画理念。“伊犁居民”系列写生是画家对色彩个性的探寻,在铺色上的新颖大胆和在层次处理上的富有节奏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感,通过对色彩的充分运用,让人们对于新疆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更加向往与憧憬。

对于如何在水彩画当中和谐把控光与色这一问题,赵云龙认为,水彩画实际上和油画基本是一个体系,运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方式,是对于自然的解读,都属于西方绘画体系。水彩画和中国画的结合,还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切合点。水彩画作为欧洲的传统艺术,还是光和色的问题。印象派从古典主义分离出来之后,带来了绘画方式的改变,强调通过光和色表现自然,这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或者当代艺术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赵云龙的水彩画有两点受其影响:一是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光本质上是色彩的一种源泉;二是用笔,绘画的本体语言是表现,不是描摹,画面的表达自然要涉及用笔,中国传统绘画称其为笔墨,欧洲的绘画称其为笔触,二者本质上殊途同归。赵云龙画面中的用笔具有表现性、书写性,这是他通过写生实践、感悟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体会出来的绘画最本质的东西,也是绘画的魅力之所在。对比赵云龙2000年之前的绘画作品与2001—2020年的绘画作品,2000年之前的绘画作品中客观的形象多一些,如《初春的阳光》《秋韵》《暮归时斜阳正浓》等,2001—2020年的绘画作品中意象内容更多一些,如《威尼斯印象No.7》《威尼斯印象No.81》《古镇遗韵No.14》《江南遗韵No.16》等。虽然都是具象的绘画作品,但是早年的描绘对象更客观,进入21世纪之后,画家描绘的心中的意象性内容更多一些。

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都是立体性较强,而东方的审美核心、审美价值是人的意象。因此西方艺术视觉强调真实的空间感,东方的绘画则是以线性为主。中国传统的绘画思想对于赵云龙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他的水彩画中承载的中国绘画思想是其艺术风格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作品的风格与艺术观念分析,他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与西方的绝大多数水彩画相比,赵云龙的水彩画带有明显的中国画写意性特点。2001年以后,他的水彩画建构里中国画写意的气质愈发明显。一是讲究用笔。画家更多的是采用中国书法中书写性的方式作画,将一笔一画都留在画面中,且不做多余的涂改。在西方绘画中,很难见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用笔方式。画家更多的是提倡用笔的自发性以及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二是用色。2000年以前的作品画家更多地强调自然再现的观念,比较注重客观对象的自然色彩状态。而到了2001年之后,赵云龙更加注重色彩的主观性,在整体色调的前提下,对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提纯,摒弃自然中与画面整体气氛不协调的局部色彩。此类作品主要体现在《山海关写生No.5》《山海关写生No.12》等。三是画面的构成,画家根据自身的画面需求在大自然中大胆取舍,这是其水彩画构图的显著特征。自然的物象是纷繁复杂的,因此需要艺术家以自身的审美有目的地选择。

绘画中的再现是艺术家眼睛所能看见的视像在媒介中的呈现。因此,赵云龙的具象表现绘画是再现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又超越了再现,它们不是纯粹的模仿,也不是纯粹的视觉。

描绘是一种超越了再现的表现方法,其依靠物体原本的形象,但也不是客观的呈现,而是重新塑造,如著名艺术史家曹意强对描绘的诠释,画家作画,永远面对一个悖论:其使用的媒介,有自身的质地与韵律,既区别于被描绘的题材又要体现这个题材。画家的难题并非如何呈现对象的形象,而是以绘画中的特殊方式设置和调动认知的潜能。换言之,艺术家创作作品,其目的不是要将世界的形象表现为人们事先熟悉的样子,而是加以重新塑造,以新颖而出乎意料的复杂结构延展人们认知的线索。绘画是通过创造不确定性而诉诸观者的,使之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求确证或否证其反应。赵云龙的静物画以瓶罐为对象,已不再是传统的将视觉与科学混合起来简单地转录现实的客观物象,而是站在不同的视点去描绘再现它们。

赵云龙的水彩画风格经历几次变革,在传承中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超越。从最初的写实主义到后来的意象描绘,反映了他艺术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作为一位水彩画艺术家,赵云龙一直坚持本民族的特色,用多年的艺术实践去努力追求艺术风格中的民族特色,并最終形成中西融合的个性风格,吸收西方的艺术精华,同时传承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赵云龙对于水彩画艺术发展多样性的思考与实践从未停息,期待赵云龙以后创作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参考文献:

[1]汪晓曙.绘画创作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2]方亮,李秋阳.水色相融的灵动之境:论水彩画的艺术特征[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20.

[3]孟宪德.黑龙江当代主要水彩画家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水彩画色彩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秋天的色彩
说说我的水彩画
缤纷夏日
漂亮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