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措施研究

2023-07-13董媛

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

董媛

摘 要: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在训练中常常遇到中低音区发声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训练措施来加以解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际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旨在为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的训练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参考。训练中需要注重发声技巧的掌握和音乐理论的应用,同时还需要注重声带保护和心理调整等方面。

关键词: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措施

一、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的背景与意义

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音优美高亢,富有表现力,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女高音声部的嗓音特点,其常常遇到中低音区发声困难的问题,在音量和音质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而这一训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中低音区发声技巧的掌握是女高音演唱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女高音演唱者才能够在演唱中保证音准、音色和音量的质量;其次,中低音区的训练可以扩展女高音演唱者的音域范围,从而增加其演唱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最后,中低音区的训练能够增强女高音演唱者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提高其演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的现状与难点

(一)训练现状

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许多女高音演唱者面临的挑战。其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声音质量不稳定。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烦琐的过程,而许多训练者难以保持一致的声音质量。尤其在演唱音高跨度较大的音段的时候,训练者的声音质量会出现明显的波动,导致不同音段的演唱存在转换不流畅的问题。二是声音不够饱满。由于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共鸣区域较小,其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充分利用呼吸、共鸣等技巧。然而,许多训练者的声音在训练过程中未能达到理想的饱满程度,显得比较轻薄,无法表现出女高音声部应有的妩媚和温柔[1]。三是发音不准确。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高跨度较大,需要准确控制发音,才能保持稳定的音质。然而,许多训练者在训练中难以准确把握发音和音高,导致音准不够准确,影响了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

(二)训练难点

在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音色过于明亮。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声音过于明亮的情况,这是由于共鸣点的选择不当或者发声方式不正确等问题导致的。共鸣点是指声音共振的位置,如果共鸣点选择不当,声音就会过于明亮,缺乏深度和韵味。二是音量不足。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中容易出现音量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气息掌握不当或发声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的。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提高音量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应该注意将气息充分吸入腹部,同时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让声音得以充分输出。三是声带疲劳快。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声带疲劳的情况,这是由于过度训练、不正确的发声方式等问题导致的。为了避免声带疲劳,训练者需要注意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同时采取正确的发声方式,保护声带。但声带疲劳有较强的个人差异,所以想要突破疲劳状态是比较困难的[2]。

三、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措施研究

(一)精准把握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乐特点

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乐特点与其他音乐区域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音高跨度较大。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高跨度较大,通常在C3—C5,需要训练者在这个音高范围内准确掌握发音和控制音高。二是音色清晰明亮。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色特点是清晰明亮,音质优美。为了呈现这种音色特点,训练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充分利用共鳴区域,保持稳定的呼吸和发声状态。三是音乐表现力强。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乐表现力强,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例如,在歌剧、音乐剧等领域,女高音声部常常担任重要角色,展现出极强的音乐表现力[3]。

针对以上的音乐特点,需要在训练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加强呼吸、共鸣等训练,使训练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出更加清晰明亮的声音。同时,还需要注重音乐表现力的训练,让训练者在演唱时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各种情感。例如,在歌曲《我和你》中,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音色清晰明亮,同时有较高的音乐表现力,能够较好地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演唱者需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呼吸、共鸣等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加强音乐表现力的训练,从而发出更加动人的声音,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4]。

(二)音色过于明亮问题处理

现阶段的呼吸训练方式主要为腹式呼吸、慢速呼吸、膈肌训练三种。腹式呼吸是指呼气时,膈肌向上收缩,腹肌向内缩,使得肺部空气被迫排出。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肺部容量,提高发声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声带的压力,保护声带。因此,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中需要重点训练腹式呼吸。慢速呼吸是指缓慢地吸气和呼气,每次吸气和呼气时间要尽可能长,使得肺部能够吸收更多的氧气。慢速呼吸能够增加肺部容量,改善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膈肌是呼吸肌肉中最重要的肌肉,膈肌训练可以帮助女高音演唱者唱出更加深沉、饱满的低音。常用的膈肌训练方法包括做深蹲、仰卧起坐、爬楼梯等有氧运动,以及利用气球进行吹气练习等。为保证训练效果,可以直接使用以下训练方案。

1.慢速吸气练习

慢速吸气练习可以帮助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者扩大肺活量,提高肺部弹性,改善呼吸控制能力。训练者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在两侧,在吸气时缓慢地将空气吸入肺部,使胸部和腹部同时膨胀。吸气持续时间约为3—5秒,在吸气后保持2—3秒,然后缓慢地呼出,让胸部和腹部慢慢回到初始状态。呼气持续时间为4—6秒,在呼气后保持2—3秒。

2.爆发式呼吸练习

爆发式呼吸练习可以帮助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者提高肺部弹性,增强肺活量。训练者需要提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在两侧,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将空气呼出。要尽量将气体呼出,直到感到呼出气体的压力变小,然后保持几秒钟的停顿,再次深呼吸。

3.长音练习

长音练习可以帮助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者加强肺部控制能力,提高声音的持久力。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深呼吸,注意采用腹式呼吸,使腹部向外扩张。然后,准备开始唱长音,先将嘴唇合拢,用力挤压声带,然后缓慢地吐气,在呼气的同时发出声音,尽量让声音持续响起。声音的持续时间和力度可以逐渐增加。

(三)音量控制训练

1.控制呼吸流量

呼吸是影响音量的重要因素,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对于控制音量至关重要。在训练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控制呼吸流量,以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第一,进行吐气练习。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吐气练习来提高对呼吸流量的掌握能力。具体练习方法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吐气,同时保持肚子微微凸出。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呼吸流量,从而控制音量。第二,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帮助训练者控制呼吸流量,从而控制音量。在练习中,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来提高呼吸流量的掌握能力。具体练习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将空气通过腹式呼吸呼出,同时保持肚子微微凸出。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呼吸流量,从而控制音量。

2.练习口腔共鸣

在声音产生的过程中,共鸣是影响音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练习口腔共鸣,训练者可以提高声音的共鸣度,从而增加音量,具体练习方法如下。第一,练习开口角度。在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开口角度来控制共鸣,从而控制音量。具体练习方法是將嘴巴微微张开,舌头自然下垂,放松喉咙和颈部肌肉,保持开口角度。第二,练习喉位调整。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喉位调整来控制共鸣,从而控制音量。具体练习方法是将喉部稍微收缩,使声音产生共鸣,然后不断地调整喉位,同时控制音量的大小。第三,练习“音阶起伏”。这是一种基本的音量控制练习。训练者需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音调上开始唱歌,并逐渐降低音调,然后再逐渐升高音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音量,而不是随着音调的变化而变化。训练者可以利用钢琴等乐器的帮助来进行这种练习,以确保音高的准确性。第四,练习“渐强渐弱”。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动态控制训练方法。训练者需要在一个较低的音调上开始唱歌,并逐渐增加音量,然后再逐渐降低音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持音调的准确性,而不是随着音量的变化对音调失去控制。训练者可以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如缩小音量控制范围或增加音调变化范围。第五,练习“音调滑动”。这种练习方法是通过音调的上下滑动来控制音量。训练者需要在一个较低的音调上开始唱歌,并逐渐滑动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音调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音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者可以逐渐增加音调的变化范围和滑动的速度,以提高音量控制的难度。第六,练习“颤音控制”。颤音是指在同一个音调上快速地振动声音。训练者可以通过练习颤音来提高音量控制能力。在这种练习中,训练者需要注意保持颤音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者可以逐渐增加颤音的速度和幅度,以增加训练的难度。

3.共鸣力度训练

共鸣力度训练是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共鸣力度指的是声音在共鸣腔中的放大程度,它决定了声音的音量、音色和穿透力。第一,腔体训练。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共鸣主要来自口腔和咽喉腔。为了加大共鸣力度,需要通过腔体训练来调整口腔和咽喉的形状。具体训练方法包括嘴巴做出“O”形状,张开嘴巴,喉咙放松,尝试发出长音,让声音充分在口腔和咽喉腔内共鸣,重复多次。以及闭上嘴巴,然后慢慢张开,同时发出“嗯”的声音,让声音充分在口腔和咽喉腔内共鸣,重复多次。第二,气息控制训练。共鸣力度还与气息的流量和压力有关。为了加大共鸣力度,需要通过气息控制训练来调整气息的流量和压力。具体训练方法为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吸气时感觉腹部向外膨胀,吸足气后再缓缓呼出。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续发出“嘘嘘嘘”的声音,练习气息的流量和压力控制。第三,声带训练。声带的振动也是产生共鸣的关键。为了加大共鸣力度,需要通过声带训练来增强声带的振动。具体训练方法为采用正确的发声方式,声带放松,发出低沉的“嗯”声,让声带充分振动,重复多次。在此过程中,可以发出“呜呜呜”的声音,注意让声带充分振动,但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导致声带疲劳。

(四)声带疲劳恢复

在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中,由于训练强度和频率较高,声带疲劳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处理声带疲劳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声带恢复。当声带出现疲劳时,需要停止训练并给声带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声带休息时间至少为24小时,以确保声带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除了休息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加速声带的恢复。例如,进行饮食调整,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减少对声带的刺激。此外,含有润喉成分的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保持声带湿润,促进声带的恢复。训练者也可以学习声带按摩,通过轻轻地按摩喉部来促进声带的血液循环,缓解声带疲劳。若声带有明显疼痛,则可以使用相应的喷雾剂来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声带湿润,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存在一些难点,为了克服这些难点,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和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共鸣点选择技巧,同时加强对演唱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颖,王玉楠.论美声唱法中女高音的个性和共性[J].戏剧之家,2022(13):80-82.

[2]付茜.美声唱法教学中咬字发音的重要性研究:评《外国歌剧选曲集女高音咏叹调》(上下册)[J].高教探索,2020(6):134.

[3]吕欣.美声唱法教学中女高音常见问题与方法[J].黄河之声,2019(19):24-25.

[4]郝婧喆,张增赋.试论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声区的训练[J].明日风尚,2019(14):114.

作者单位:

山西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
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获得者 张学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