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优化的策略

2023-07-12杨胜东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评价高中地理

杨胜东

摘 要: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以学生实际参与感受地理学科性质,从而提升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彼德·克莱恩指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亲密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因此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将书面知识和实际体验进行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评价是贯穿地理实践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引领和反馈,但在地理活动调研和观察中发现,仍存在评价流程呆板、评价内容含糊、评价载体单一的现实性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以“改进评价的流程运作”“优化评价的内涵质量”“拓宽评价的媒介生成”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以“精准评价”“灵活评价”“个性评价”“等级评价”“活动评价”“发展评价”为中心的六条策略,旨在保证真实性高效评价催生地理实践活动高效落地,从而达到评价助推地理学科深度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1-0106-04

高中新课标提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四大方面,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应注重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学科素养的落地,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新课标中被充分的体现,实践是真实体验的有效路径,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评价的内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法较为单一,且学习效果不好。以落实地理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多效多层评价,以评价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较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周边环境、地域资源进行充分融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对今后的学科学习有一定的推动力

1.审视:地理实践活动评价的现状分析

实践活动并不是“油然而生”,而是基于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因此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好地确定实践主题,形成可实施的实践活动方案。评价是现实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核心要素。同时,针对地理实践活动而言,评价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落实关键。但是,通过综合调研和觀察反思发现,现今的教学评价却存在部分的不足。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调查中80%以上的教师都喜欢采用双线并行的评价模式。即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口头反馈;活动之后结合实践结果,进行书面的反馈。且基于地理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这样的双线评价并未相互融合,而是彼此独立,甚至于说毫无关系。且大部分地理教师潜意识觉得实践活动就是作业的一种形式,因而学生于活动中真实体验被忽视。从评价的逻辑和现实的效果来看,在实施的过程中,这样的形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活动评价的高质量推行,不利于活动的深度化开展和学习的深度性进阶。而反思这形式背后,其实可以归结为三大层面的隐性问题。

(1)按部就班的评价流程制约实效

基于问题的反馈看似是及时性、高效性的评价,但是落实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却有着诸多的矛盾,其一是地理实践主题于课堂活动中并未深度挖掘。很多时候是为了实践而实践,选择的主题内容过于浅显没有实践意义,或者是难度较大,实施过程中困难较多,耗费时间较长,因此得不到有效开展。其二是共性化问题和个性化问题的矛盾。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的生成并不会是一个一个间隔性生成的,而是一股脑的连串性显现,这就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出现必然性的实效性缺失,因为不管是有所取舍的深度性评价也好,还是全面涉及的点拨性评价也好,都有所不及。

(2)浮于表面的评价内容缺乏指向

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以及活动评价。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资源共享,这就形成了直接使用资源中较为成熟的评价模板的现状。照搬照抄的评价量表其存在宏观的引导意义,但是频繁地使用,在一定层面上会造成学生的观感疲劳,但最为重要的是,不同的活动却使用同一张评价量表,这本身的行为是不科学的。每次活动的主题不同、内容不同、能力进阶不同,而评价量表的评价内容如果不能与之配套,这会直接影响活动整个进程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活动推进和能力提升。尤其是地理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亲身参与,在地貌、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进行解释,同时能够提出一定的地理问题解决策略。因此,地理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一定要注重过程,且有一定的导向性。

(3)单一固化的评价媒介影响进阶

受我国传统品质“谦虚”的影响,很多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并不善于口头激励性评价,更甚于是身体激励性评价。尤其是地理学科教师,因学科课时量的影响,和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少,有一定的陌生感,且高中生随着年龄增长和教师的互动减少,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更是缺乏互动性和激励性。因此评价量表的书面式评价和多元评价主体的口头式评价是我们沿用至今的常用评价,其本身具有互补的优势,但是,基于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如何优化改进传统评价;基于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却也是教师评价实施过程当中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以不断优化的评价媒介,提升评价的最终实效,达成学生能力的最优化进阶。

2.聚焦:教学评价的理性思考

评价是内嵌于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牵引和关键总结。评价的流程取决于学生的需求;评价内容生成与活动目标,改进与活动过程,考察与活动终结;评价载体深化与优势互补,创新与信息技术。因此,评价不是为了“评”而“评”,而是为了“学”而“评”。基于此的考虑,评价的实施也是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评价、运用评价,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会设计评价,即是从评价的意识真正上升到评价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评价深度不断提升,从而指向学习深度的不断提升。

3.践行:教学评价的优化举措

在日常教学评价中,笔者尝试以“流程运作”“内涵质量”“媒介生成”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以“精准评价”“灵活评价”“个性评价”“等级评价”“活动评价”“发展评价”六条策略作为保证,从而达到评价助推深度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改善评价标准,填入具体的内容,让课堂评价延伸与地理实践活动中,实现有效评价促进活动顺利开展,增强学生体验。

(1)改進评价的流程运作

“怎么评”是评价的重要形式,它既涉及了对整个地理实践活动过程的宏观方向把控,又影响了对每个地理实践活动的精准定位。因此,“怎么评”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评价的质量。因此,评价的实施流程中,既要宏观精准地把握评价的阶段性重点,又要灵活机动地使用恰当的评价形式。

第一,精准评价:把握合适的动态时机。作为贯穿活动前中后三大时期的延续性评价,其在每个阶段的重点取舍应有所差异。其主要反映为前期重课题实践价值的论证,中期重情境性问题的多元解决性反馈,后期重活动诊断或反思的总结因此,在阶段性地评价中,应该以此为前置条件进行深度化地有效性反馈。

第二,灵活评价:选择合适的评价形式。现实的真实性情境是复杂的,尤其是地理学科能够有效利用的资源较少,这不仅却决于环境因素的变量,同时也却决于学生和教师因素的变量。因此,单纯的及时性评价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真实性情境,教师需要基于问题的现实性考虑,把群体性问题的集中性评价、个体化问题的针对性评价、基于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延后性评价、活动过程的阶段性激励式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灵活地嵌入评价的流程中,优化评价所产生最后实效。

【案例一】基于真实情景、真实问题的评价形式列举,如表1。由例子中真实情景再现可以看出,评价形式的选择是不拘于数量、不拘于先后的,其根本的影响因素在与教师对于真实性问题的分析和学生的真实性需求。所以,教师在选取评价形式或者是引导学生选取评价形式的过程当中,要对于当时发生的现实性问题进行理论地思考和最终想达到的效果进行合理预期之后,再有目的性地选择评价的形式,从而达到评价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优化评价的内涵

“评什么”是评价的重要核心,它整体影响了被评价者对于自身言行的再思量,也影响了被评价者的优化改进方向。所以,评价指标或者说是评价内容的生成必须是基于学生且发展学生的。

第一,个性评价:过程性生成的评价内容。为了使评价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和落实目标,评价量表的生成过程应该伴随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又要基于活动全过程而不断更新迭代,从而不断贴近不同的活动以及每个阶段不同的能力需求。因此,在评价的内容和程度上,要有显性的程度梯级,也要有针对的个性展现,这样的评价内容既考虑到了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清晰定位,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优点与进步,不断促进活动推进的兴趣与信心。这样将会极大地保障学生的体验感,为深度性学生的发生提供最佳前提性保障。

第二,等级评价:高要求达成的评价互动。学生作为全活动的参与者,也作为评价与被评价的主体,其内在层面的互动评价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实效。而常规的评价互动中单向性地使用书面评价或口头评价,即活动过程中惯性使用口头评价,活动结束时惯性使用书面评价。这使评价的互动效果低于预期,因此,冲破两种评价的壁垒,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师生间的高质量评价互动。基于高质量师生间评价互动和学生间评价互动的评价标准等级性细化,既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受学生能力或者是经历层面影响的评价内容相对笼统的局限,也在另一层面引导学生不断细化、深化对每一个评价内容的具象化考虑,这也是在引导评价中对学生多元能力的再提升。因此,以书面评价过程中内嵌口头评价的研讨形式,在深化评价实质的同时当中,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研讨深度,优化了最终评价的内涵质量,使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局限于“评”的活动,更高层面地指向“学”“思”的层面,让学生在过程中在“知其然”的基础上,也“知其所以然”,真正学会评价,促进深度性学习的发生。

(3)拓宽评价的媒介生成

“依托什么评”是评价的重要媒介,媒介载体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将直接影响评价进程的推进。因此,如何高效地使用评价载体,如何创新性地使用评价载体对于评价的具体实施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第一,活动评价:助推接轨现实的运用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因此,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不仅仅应该落实到活动结束后学生的综合表现,以书面评价进行总结,其实可以运用到真实的情境当中,用学生活动中针对性能力的运用和发展情况来进行考量,类似于小学阶段的无纸化评价内容。

【案例二】活动迁移的案例列举,如表2。在“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的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基于考量评价的要求,教师在征询学生意见的同时,可以开展全自主性的本土地貌研究的对比活动,通过学生对组内活动开展的情况和最后成果的呈现进行评价。从“本土特色地理景观”的指导实践学习到“最具价值的作品”的自主实践评价,这不仅是一个个主题实践活动的延伸,更是活动中所生成的能力迁移与深化。基于此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问题:一是“地理景观能否反应本土的气候”,二是“实施过程能否表现气候变化特点”,三是“我现在的掌握到底在何种程度”。同时,落实到真实活动中评价更能指向“学以致用”的评价核心。

第二,发展评价:依托信息技术的全员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评价的载体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的活动载体发生了变更,如采访由原来的面对面拓展到现在电话采访、视频采访,小组讨论由原来面对面的沟通延展到现在网络的视频会议等,而评价的载体也需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进行发展,如表3。结合教学经验来看表格的内容,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利用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新型评价载体,不仅解决了地理课时少、师生不能聚集的评价难题,其实在更加深层上,它也解决了“课堂时间少和评价问题多”的现实性问题,拓宽了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各大软件的微视频录制、钉钉和QQ等完善的社交平台功能运用,都为评价载体的拓宽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路。教师需要灵活地看到这些新鲜事物的优势,达到新型评价载体和传统评价载体的合理性共融,优化评价的实效。

4.总结:课堂评价的现实价值

评价的优化举措,推动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真实落地,同时与学生的“学”而言和教师的“教”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基于学生:助推深度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不再仅是学知识或者是学单纯能力的主体,更是从辩证评价、交互评价等评价的进行中深化评价背后的根源性情况深究,为什么这么评,怎么评更好,这是一种系统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有助于学生今后深度性自学可能的发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评价能力的全提升。

(2)基于教师: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活动实效

课堂是教师“教”的主阵地,但诸多的问题并不能完全通过课堂来得到最完美的解决。尤其是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因此,优化的评价形式很好地解决这一种局限,以评价流程的调整、评价内涵的具象、评价载体的变革来延展评价的指向性和切实性,拓宽评价的时空,使评价的效果大大提升,从而正面直接提升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效。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优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教学评价现状,对教学评价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改进评价的流程运作、优化评价的内涵质量、拓宽评价的媒介生成等策略,以期为促进评价体系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孙裕钰.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研究[J].地理教育,2022(02).

[2]查普伊斯.《支持学习的可行之道:学习评价7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刘圆圆.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读与写(教师),2021(03).

[4]谢利,董瑞杰.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量表设计——以“观察校园的突然”为例[J].地理教学,2020(19).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教学评价高中地理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