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树脂填充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对比
2023-07-11黄俊新黄友健
黄俊新, 黄友健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俊新口腔门诊部, 福建 龙岩 364000)
牙体缺损是口腔常见的疾病, 多因各种因素作用引起牙体硬组织结构的破坏, 可对患者的咀嚼、 发音、 面部外观等产生较大的影响[1]。 牙体填充为临床治疗牙体缺损的有效方式, 树脂填充是常用于牙体缺损治疗的方式, 然而该种治疗方式需磨除较多的牙体组织, 会降低牙齿的抗折能力[2]。 嵌体修复为新型治疗手段, 可有效修复缺损的牙体, 改善其功能、 外观[3]。嵌体修复中可覆盖至牙尖以修复牙齿咬合关系的类型称为高嵌体, 铸瓷高嵌体是一种新型修复体, 在修复牙体缺损方面效果明显, 可获得较高的抗力及固体型, 并且该种修复体的耐磨性、 生物相容性及美观性均较好[4]。 目前关于铸瓷高嵌体在后牙牙体缺损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缺乏系统的循证依据。 故本研究将铸瓷高嵌体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患者, 观察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本门诊部收治的30 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为对象。 纳入标准: ①单颗牙病变;②牙体缺损面积超过50%; ③X 线显示根叉处无明显病变。 排除标准: ①既往接受口腔手术治疗者; ②口腔卫生差, 治疗依从性低者; ③患有精神疾病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 例。 观察组年龄21 ~55 (37.21 ± 4.36) 岁, 男9 例, 女6例。 对照组年龄20 ~54 (36.89 ± 4.42) 岁, 男8 例, 女7 例。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采用铸瓷高嵌体治疗: 患者接受根管治疗后, 对患牙进行叩击, 无痛感后进行缺损修复治疗。 先填补患牙倒凹, 外展轴壁15°, 洞深2.0 ~2.5 mm, 牙齿侧壁厚度≥2 mm, 龈壁肩台宽度≥1.2 mm。 制作完洞型后, 采用硅橡胶取模, 制作超硬石膏模型。 采用IPS EmpressⅡ型铸瓷制作铸瓷高嵌体, 抛光后进行试戴, 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粘结, 固化,调整咬合关系, 观察修复情况。 ②对照组采用树脂填充治疗:根管治疗后, 吹干窝洞、 消毒, 用流体树脂封闭根管口, 涂抹自酸蚀粘结剂, 后微风干燥、 固化。 用Z350 nm 树脂分层填充, 光固化, 调整咬合关系。
1.3 观察指标①修复成功率: 患者牙周组织无炎性反应, 咀嚼功能正常, 修复体未松动脱落, 与邻牙的接触较好, 修复体边缘整洁; 修复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邻接关系、 边缘密合、 修复体完整性、 牙龈健康。 ②采用称重法测定患者的咀嚼效率, 测试进行3 次, 取平均值。 ③菌斑指数 (PLI) 评分: 无菌斑 (0分); 龈缘区有菌斑, 视诊不可见, 探针刮牙面可见 (1 分);龈缘或邻面存在中等量菌斑 (2 分); 龈沟内或龈缘区、 邻面软垢量较大 (3 分)。 牙龈指数 (GI) 评分: 牙龈健康 (0 分);牙龈颜色轻度改变且存在水肿, 无出血 (1 分); 牙龈红肿, 探诊出血 (2 分); 牙龈明显红肿或溃疡, 自发性出血 (3 分)。④不良反应: 食物嵌塞、 继发龋齿、 牙髓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2 两组的咀嚼效率比较修复后24 个月, 两组的咀嚼效率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咀嚼效率比较 (±s, %)
表2 两组的咀嚼效率比较 (±s, %)
组别 n 修复前 修复后24 个月 t P观察组 15 57.73±6.22 86.78±4.27 14.913 <0.001对照组 15 58.12±5.37 75.36±5.38 8.784 <0.001 t 0.184 6.439 P 0.856 <0.001
2.3 两组的PLI、 GI 评分比较修复后24 个月, 两组的PLI、GI 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PLI、 GI 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的PLI、 GI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PLI 评分修复前 修复后24 个月 修复前 修复后24 个月观察组 15 1.51±0.33 0.69±0.09 2.31±0.41 1.13±0.17对照组 15 1.56±0.43 1.12±0.23 2.34±0.42 1.65±0.27 t 0.357 6.743 0.198 6.312 P 0.724 <0.001 0.845 <0.001 GI 评分
2.4 不 良 反 应观 察 组 发 生1 例 (6.67%) 牙 髓 炎 及1 例(6.67%) 食物嵌塞, 对照组发生2 例 (13.33%) 食物嵌塞、 2例 (13.33%) 继发龋齿、 1 例 (6.67%) 牙髓炎,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77, P =0.195)。
3 讨论
后牙牙体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引起后牙牙体缺损的原因多样, 若未能及时修补缺损的牙体组织, 可对患者的咀嚼功能、 牙周健康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严重者可引起牙列缺失[5]。后牙牙体缺损在进行充分的根管治疗后, 需行进一步的修补治疗, 后续的修复手段较多, 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需探寻一种远期疗效较好的修复方式。
本研究将树脂填充作为对照, 分析铸瓷高嵌体在后牙牙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铸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优于树脂填充治疗。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及PLI、 GI 改善效果较好, 提示铸瓷高嵌体治疗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对其咀嚼功能及牙龈状况的改善效果更佳。 寻颖[6]对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进行12 个月的随访观察, 结果显示嵌体修复牙体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 咀嚼功能均较树脂填充患者更佳。 树脂填充在治疗时可因隔湿工作不彻底影响粘结效果, 进而增加渗漏的发生风险, 导致修复失败[7]。 树脂填充治疗牙体缺损获得的邻接关系不理想, 并且难以恢复咬合面及牙合龈的理想高度, 患牙修复后仍处于低牙合状态, 故其咬合功能分担情况较差[8]。 铸瓷高嵌体是以新型材料IPS Empress Ⅱ作为基材, 该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较好, 具有较强的抗力、 固位能力, 该种性质可保证其在修复时牙体的咬合力均匀分布, 改善邻接关系,获得密合的边缘[9]。 铸瓷高嵌体的咬合关系及邻牙接触较好,可避免边缘渗漏的发生, 保护牙龈组织的健康[10]。 本研究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观察组发生例数较少, 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有关, 尚需进一步增加例数探讨铸瓷高嵌体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铸瓷高嵌体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优于树脂填充, 可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牙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