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3-07-11鲁刚吴中亚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面肌面神经痉挛

鲁刚, 吴中亚

(信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面肌痉挛 (HFS) 作为临床常见的功能性颅神经病变, 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 患者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 机械刺激等因素影响, 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地间断性抽搐, 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1]。 临床上多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 (MVD) 对HFS患者进行治疗, 该术式可解除面神经压迫, 充分解压, 促使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 但在实际应用时, 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 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有利于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预后[2]。 基于此, 本研究通过对57 例HFS 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MVD 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9 月至2022 年6 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MVD 治疗的57 例HFS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13 例, 女性44 例; 年龄29 ~68 岁, 平均年龄 (50.91 ±5.37) 岁; 病程0.5 ~29 年, 平均病程 (5.22 ± 1.03) 年; 面肌痉挛分级 (Cohen 分级标准): 2 级39 例, 3 级18 例; 面肌痉挛侧别: 左侧33 例, 右侧24 例; 术中均明确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 (REZ), 其中小脑后下动脉 (PICA) 29 例,小脑前下动脉 (PICA) 12 例, 椎动脉 (VA) 8 例, 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1 例, 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2 例, 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5 例; 术后明显头痛12 例, 轻度面瘫3例, 脑脊液漏1 例, 听力下降2 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 《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专家共识 (2014)》[3]中的诊断标准, 符合相关手术指征; ②均顺利完成MVD 治疗。 排除标准: ①存在MVD 禁忌证或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②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研究方法①疗效评估: 患者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判定为痊愈; 相关症状基本消失, 偶有轻微痉挛, 患者主观满意, 判定为明显缓解; 相关症状减轻, 但仍有发作, 判定为部分缓解;相关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判定为无效。 将痊愈、 明显缓解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 将部分缓解、 无效患者纳入治疗无效组。②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入选患者的性别、 年龄、 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 吸烟史、 血管攀综合征、 穿通支、 血管压迹、 垫离类型等信息, 由专人整理相关数据, 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 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VD 疗效分布57 例患者中痊愈38 例 (66.67%), 明显缓解12 例 (21.05%), 部分缓解6 例 (10.53%), 无 效1 例(1.75%); 治疗有效50 例 (87.72%), 治疗无效7 例(12.28%)。

2.2 MVD 疗效的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 年龄、 高血压病史、 吸烟史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治疗有效组比较, 治疗无效组的糖尿病病史、 血管攀综合征、 穿通支、血管压迹、 单点垫离占比均明显更高 (P <0.05)。 见表1。

表1 MVD 治疗HFS 患者临床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n (%)]

2.3 MVD 疗效的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以治疗无效作为因变量, 分别进行0 与1 赋值, 建立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 结果显示血管攀综合征、 穿通支、 血管压迹、 垫离类型是MVD 治疗HFS患者临床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1, P <0.05)。 见表2。

表2 MVD 治疗HFS 患者临床效果的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HFS 对患者容貌美观造成的危害较大, 患者可出现半侧面部抽搐、 眼皮跳动等症状, 随着病情加重, 部分患者伴随颈部肌肉痉挛, 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工作。 MVD 是目前临床治疗HFS 的常用手段, 该术式能够有效解除面神经所受压迫, 达到治疗目的, 但最终疗效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4-5]。 本研究结果显示, 57 例患者中, 治疗有效共50 例 (87.72%), 治疗无效共7 例 (12.28%), 提示MVD 用于治疗HFS, 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 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管攀综合征、 穿通支、 血管压迹、垫离类型是MVD 治疗HFS 患者临床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P <0.05), 分析原因如下: ①血管攀综合征: 存在血管攀综合征的患者责任血管相对粗大、 张力较高, 导致手术时难以充分推离责任血管, 面神经根部暴露不佳, 在垫离时不易将Teflon 棉置于准确位置, 加之受到张力作用影响, 导致减压不充分, 影响临床疗效。 ②穿通支: 存在穿通支的患者, 责任血管分出较多细小血管分支, 在手术时难以充分分离, 导致血管垫离不到位,对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③血管压迹: 部分患者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后出现明显的血管压迹, 提示患者面神经受压严重, 存在神经变性的可能, 即使在垫离解压后, 也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 存在迟发性愈合风险[6]。 ④垫离类型: 单点垫离易造成减压不充分或垫片移位, 对面神经产生新的压迫, 影响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仍有部分HFS 患者采用MVD 治疗效果不佳,血管攀综合征、 穿通支、 血管压迹、 垫离类型等因素均可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面肌面神经痉挛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耳后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