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2023-07-10钱廷智
钱廷智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向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法制内容,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传道——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如何将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从教师让学生学的枯燥课堂转变成学生主动学的积极参与型课堂?
[论文关键词] 历史教学 ;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一、“文眼”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探究
“文眼-----课文方框内的前言”,是洞察文意的切入点,是厘清教学内容、掌握课文内部联系的关键。抓住文眼,即抓住了课文的核心教学信息,从而有利课堂教学有条理、有效率的开展。
教学《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课文方框内的前言写到:你了解我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吗?抓住“民主、法制”这个文眼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理念。向学生讲诉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事件,让学生牢牢记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巧妙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与社会层面的“民主与法治”。
二、学会等待,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等待,要给学生充足的钻研时间。教师在提问后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合作、探究、思考。学生答不出,教师忙着“揭秘”。这短暂的探究,学生怎么会有深刻的思考?学生怎么会获得智慧的启迪与闪光呢?
教学《“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文革性质定义为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为此,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积极交流,充分讨论,从多角度、多层面正确分析、评价。建党之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党的领袖、功不可没;建国后,正如他自己所说,对经济建设不在行,搞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政治气氛浓厚,但国家经济低迷,各方面建设不乐观,应付主要责任。人无完人,金五足赤。在伟大的人也难十全十美,“人治”的社会生命力是不旺盛的,只有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国家才会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三、注意细节,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课文的问题是有意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思考、主动完成问题的学习兴趣。学生会通过自己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思考,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悟出文中想一想、思一思的真正用意。
教学欣欣向荣的科教问题事业这课,文中谈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规划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在此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义务”的内涵。让学生想一想、思一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捍卫了我们接收教育的权利,但我们是否尽到了应履行的义务?义务教育权利的享受,践行义务教育的义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我们有了不收学费、杂费,我们有了营养餐改善计划,我们有了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众多帮助学生求学的惠民政策。但我们一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我们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我们是合格的还是在混日子?我们真正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吗?
中学生处在增知识、强身体、铸性格的关键时期,更是处在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法制观念的重要階段。要引导他们接受正面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加强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二十年来法治进程的回顾与前瞻;《江海学刊》陆德生、纪荣荣;1999
【2】我国《义务教育法》中的义务及其履行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王璐瑶;2022
【3】引导自主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云南教育》黄宗耀;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