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与路径取向
2023-07-10侯莉敏刘倩
侯莉敏 刘倩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由此成为当前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党的关怀与领导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接下来应继续紧紧依靠党的正确领导,深刻领会党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解决“不仅有园上,而且都能上好园”的民生问题,让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为儿童一生奠基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刊邀请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与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本期“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专栏,以期引发学界和实践界对我国学前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价值、内涵与路径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为推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经历从有质量向高质量的发展转型,作为教育体系的起始环节,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机制构建、理論突破、供需匹配、评价跟进等方面的挑战,以机制创新保障普及普惠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学理阐释重塑儿童本位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学前教育深度改革,通过供需贯通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匹配和精准投入,以评价引领构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与督导机制。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2]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立场。过去10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建立了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了基本普及,人民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站稳新的历史定位,找准路径方向,积极应对问题挑战,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新的历史定位
“质量”包含了两种含义:一是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有时也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二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3]可见,质量本身既包含了事物的本质,也包含了人们对事物需求的满意程度,质量这一词语天生就与人们的需求存在联系。[4]“质”与“量”的不同规定性,决定了质量“是一个事实与价值耦合的概念”,[5]当不同的事物属性作用于不同对象时,就具有了不同的适用性,即不同的质量观。社会学领域将公共服务质量的概念界定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及结果中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和社会公众要求的程度。[6]作为公共服务之一的教育,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也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探寻教育的“质量”,就是对教育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上是否达到优质状态的追寻,也是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否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人的发展需要的追寻。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从追求“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满意教育的标准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种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必然会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学前教育事业而言也是如此。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7]是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起始环节。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契合,体现了对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性和持续性作用。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应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从“有机会”到“有质量”: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多年来,让每个孩子有园上一直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规模小、普及差的困境密不可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8]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党中央把建设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为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各地政府对幼儿园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有针对性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将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公办园体系,多渠道增加公办园数量。伴随着“扩资源、调结构”,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迅速提升,即便在偏远的农村,通过举办公办性质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或举办分园,幼儿也有了入园机会。为解决“入园贵”的问题,国家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公办幼儿园收费由政府定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最高限价并接受财政扶持,由家庭负担的学前教育支出逐渐回落到合理区间。各地逐年安排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将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及新增人口集中地区作为重点扩大普惠性资源的对象。到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0%。
伴随着“有机会”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前教育想要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非只是增加入学机会的问题,还要将促进规模与关注质量相结合,切实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关注质量,关键在教师。首先,全国各地纷纷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公办园教师编制、工资待遇保障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培训指导标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定期培训与全员轮训等制度,切实提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其次,国家以高度的专业水准引领学前教育的发展,陆续颁布或修订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学前教育发展。这些指导性文件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一脉相承,始终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为专业工作者和基层幼儿园提供了“有质量”的专业引领。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学前教育的“量”与“质”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彻底扭转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局面。据统计,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88.1%,比2011年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76.8%。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普惠,做好了向高质量迈进的准备。
(二)从“有质量”到“高质量”: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放在首位。教育强国建设,是促进以高质量发展为时代特征的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9]学前教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契合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型的发展战略。当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更加强烈,要把学前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就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已有研究纵观国际学前教育质量框架和质量政策发现,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确保所有儿童享有高质量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二是为个体、社会和国家创造美好的未来。[10]因此,学前教育既要关注作为个体的儿童的多元发展诉求,以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实现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其奠基性作用和持續性影响,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国家发展助力。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站在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必然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追求,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这将直接决定学前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1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此,学前教育也应在这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建设高质量体系。首先,创新是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内生动力。创新要求学前教育勇于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制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面对新问题,敢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其次,协调是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内在特点。学前教育体系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体系,须坚持系统观、整体观,全局性地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既发挥政府的核心引领作用,又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既协调好学前教育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又确保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的衔接。第三,绿色是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价值追寻。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因此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须以儿童的健康和谐成长为根本目的,关照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决不能以牺牲儿童当下的童年为代价。第四,开放是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要敢于走出封闭的圈子,以更包容的学习态度,借鉴和分享世界各国、国内各地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同时,应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运用,促进学前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第五,共享是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共享是普及普惠学前教育的追求目标,必须努力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实现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公民办幼儿园发展均衡,让学前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名儿童、每一个家庭。
立足于从“有质量”向“高质量”的发展定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以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与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指标为抓手,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教育资源均等化为手段,遵循公平—质量的发展逻辑,既实现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又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的普惠发展。
二、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赖学前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代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在机制构建、理论突破、供需匹配、评价监测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需要我们精准把握和应对。
(一)学前教育高质量普惠发展的机制尚需完善
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升级的动态过程,需要我们及时审视规模扩展带来的新问题与系统化建设呈现的新样态,以创新性的机制构建应对和保障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系统性建设不足。从学前教育内部系统看,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托幼服务的供求不匹配问题越来越严重,“托幼一体化”逐渐成为我国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然而,“托幼一体化”绝不是将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地等同或连接,只有在对0~6岁婴幼儿保教服务进行整体性思考和系统性规划的基础上,创新机制构建才能有效满足0~3岁婴幼儿家庭的育儿需求并减轻家庭的教育养育压力。其次,从学前教育外部系统看,近年来国家愈加关注学前教育系统与其他教育系统的有效衔接问题。无论是教育部出台的“双减”政策还是幼小衔接方面的指导意见,都强调两个学段的科学衔接和平稳过渡。只有深入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创新“幼小衔接”行动机制,才能为儿童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助力。[12]最后,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动态机制有待建立。当前,学前教育虽然已进入普及化时代,但是普惠性资源的持续供给需要动态优化。“三孩”政策的实施是否会带来新的入园需求、城市新增人口和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是否会出现新的无证园、幼儿园收费标准如何动态调整以达到供需平衡、民办幼儿园如何加强监管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动态发展机制,以更好地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阐释尚需突破
夯实理论研究与加快理论创新,既可以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也能有效弥补理论指引对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支持不足。首先,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尚需回归本源。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发展中的位置,集中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促使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回归本源,重新认识学前教育中“人”这一核心要素,回归教育理性和教育规律,聚焦到“为何培养儿童”“培养什么儿童”“如何培养儿童”的核心问题上来。其次,学前教育概念体系有待重新阐释。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热点议题,如教学与游戏、课程游戏化与游戏化课程、核心经验与学科知识、学前教育“小学化”与小学“零起点”教学等,都迫切需要我们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澄清与再阐释,厘清體系建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征属性及运行规律。这样才有助于深度理解学前教育的核心内涵,明晰学前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逻辑理路。最后,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学前教育理论建设。数字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必然带来学前教育传统形态、价值观念、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重要改变。学前教育要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契机,聚合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多层次场景的国际和国内、线上和线下联动,促使学前教育跻身智慧教育的行列。
(三)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尚需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教育以高水平的教育资源配置为前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提高供给质量。从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进而提高供给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13]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充足、不均衡已经成为构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障碍。首先,普惠性资源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不准。以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为例,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主要以生均经费的方式下发给相关教育机构,这种制度沿袭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保障机制。但是,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完全采用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无法覆盖对非正规学前教育资源的财政保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必然要求资源供给破除平均投入的痼疾,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其次,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必然会促使学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从硬件投入向软件投入转变,从主要投入公办向公民办均衡投入转变,从正规学前教育投入向正规非正规学前教育共同投入转变,同时还应兼顾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领域,进行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
(四)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价与督导尚需完善
没有基本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就是无本之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构建多元、高效的质量监测评价机制与督导机制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首先,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需落地。202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贯彻落实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科学质量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体现了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方向引领。[14]但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如何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特征完全适应,成为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中的自评抓手,还需要通过理念解读、指标细化、操作指引、结果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来落实。其次,学前教育的督导监管尚需加强。以幼儿园办园督导为例,幼儿园办园必须坚守基本的规范和底线,办园规范是幼儿园质量的基本保障,对于幼儿在园享受安全、充实、有质量的一日生活至关重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国家为推动县级人民政府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加强幼儿园办园规范性的重要举措。督导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建,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督导也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课题。
三、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取向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包含“量”的稳步推进,又要依赖“质”的有效提升。这不仅仅关系到学前教育系统各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均衡匹配,更与学前教育服务力、竞争力与核心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要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科学的路径取向。
(一)机制完善:保障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外部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就成为普及普惠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须强化政府职能,多主体共同参与。学前教育发展是政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教育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衔接共治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家、园、社协同不力,幼小衔接不畅等问题频发。要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必须凝聚多主体高质量体系建设共识,群策群力,同频共振。一方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引导政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达成一致观念与目标。[15]各主体除了应明确自身在体系中的职责与义务外,还要引导其他主体主动参与到协同治理中,形成自组织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建设、制度支持等提供多主体对话的机会,激励全员参与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保障多主体的共同利益,促进整体效能最大化、最优化,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体系优化的成果。
其次,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须系统化建设,整体推进。体系建设不是平均发力,不是原体系的“加强版”,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甚至重建。[16]学前教育体系结构复杂,各教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根据系统理论,系统要素、子系统之间的正向联系可以转化为系统存在的内在依据与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因此,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就要统筹高质量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推进系统各要素有序发展。同时,要注意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不是平均发力,不是在原体系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加叠,而应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甚至体系重建。因此,在体系建设的实践推进过程中,要明确高质量体系建设问题清单,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和问题排查,厘清问题轻重、先后的次序,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综合诊断。
最后,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须动态调整,回应现实需求。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教育体系的过程,对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和高度关切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一方面,要敢于机制创新,实现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迭代更新和功能优化升级,促进学前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竞争力和服务力。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机制体制须通过改革创新回应新时代发展诉求。因此,需要总结实践经验,以创新思维改良固有的做法,从政策机制、管理机制、课程建设机制、评价机制等创新着手,对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进行系统重构和完善建设。
(二)理论突破:重释儿童本位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纵观历史,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历经两次大规模国外理论引进,分别引进了苏联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与欧美的自由主义教育模式。[17]国外的教育理论体系给予我国学前教育诸多有价值的借鉴,但我国的幼教工作者也一直在努力建构中国化、科学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的学前教育理论。目前,伴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学术界正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18]那么,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也就迫在眉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所做出的理论判断、所倡导的理论主张、所构建的理论体系。[19]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标志是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20]因此,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必然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论体系。
首先,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须回归本源,聚焦人的发展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要回答学前教育是什么、学前教育为什么和学前教育怎么做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沃土中发展起来的,统筹并引领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幼儿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三方协作的教育方法观以及科学的教育评价观,涵盖了新时代学前教育要求的全部内容,对学前教育的这三个本质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21]因此,要系统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前教育论述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让学前教育研究回归本源,重新认识“人”这一核心要素,回归教育理性和教育规律。
其次,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须植根传统,在传承中创新。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不是无根的创造,而是对已有基础的合理借鉴与创新。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才能保持一个民族教育持续的生命力。[22]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丰厚资源。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学前教育要从中寻求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观念特质,形成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我国的学前教育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种独特的基因连续性中,传统教育智慧仍然存在于当代的教育实践之中,不可忽视。
最后,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须观照现实,在实践中创生。我国学前教育的独特实践问题是学前教育理论产生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时今日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实践问题的综合性、独特性与复杂性。要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建构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发展需要的理论体系。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专业工作者要深入幼儿园实践中,密切研究者与实践者(教师、幼儿、家长等)的互动和对话,加强对幼儿园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同时,还要勇于吸纳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照搬跟风,不盲目崇拜,积极进行学前教育本土化转换实践。
(三)抓住关键: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持性环境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师资作为构成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学前教育“专业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可以说,幼儿园师资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水平和儿童发展的结果。[23]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师资较为薄弱,城乡幼儿园师资力量差异显著。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加快建设一支结构稳定、专业素养高、有幸福感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保障。
首先,应建设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24]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健全幼儿园教师保障制度、加速学前教育立法,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其職业权益。[25]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经费长效投入机制、设立专项教师专业发展基金及制订专项经费使用督导与监管制度等途径,整体优化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投入机制。
其次,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应是全程性环境。全程性支持环境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应职前职后贯通,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因此,需要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发展环节协同用力。在职前阶段,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应从师范生开始,以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基准保底。各级师范院校应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入职阶段,应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入职标准体系,通过优化教师入职筛选制度,加强入职教育的甄别功能,坚决抵制不合格教师流入幼儿园。在职后阶段,应建立满足各类需求的、精准化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学前教育机构应准确把握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甄别优势与不足,通过实施精准化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职后教师培训质量。此外,还应构建幼儿园教师发展共同体、联合学习小组,以平等、创新、个性、多元的发展理念,以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等实践活动,构建教师间的平等对话,激发教师共同发展的活力。
最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应是全方位环境。支持性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具体可以从功能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制度环境4个方面进行构建。支持性功能环境创设要求幼儿园及相关部门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出发点灵活配置相应功能与服务,满足幼儿园教师的发展诉求。支持性人文环境创设就是要挖掘与彰显幼儿园文化特色、精神风貌,构建公平、积极、和谐的专业成长氛围,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支持性自然环境创设就是要保护与利用幼儿园及周边的自然资源,使教师身处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工作环境中。支持性制度环境创设要求相关部门完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系,如职称评定、培训进修、福利待遇等,为营造积极向上的职业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四)供需贯通: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民对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首要的诉求就是公平与均衡。[26][27]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在城乡、区域、园际间差距较大。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也是公平、均衡的教育体系,必须从资源配置出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贯通。
首先,应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要实现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就必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进行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现实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调整和优化整体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循序渐进地调整供需关系。同时,为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选择要基于可持续的原则,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确保资源投入效率和良性循环。此外,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不仅要在供给侧发力,还要抓好需求侧,做好需求侧的配套管理。
其次,应多途径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在过去的10年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从2011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200亿元,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2011年的41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 532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2%提高到5.9%。[28]不过,从占比来看,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仍然不高,下一步应继续提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和绝对数额。同时,应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源是基础也是关键。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不断复杂化,中央资金与政府财力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因此,可以考虑让家庭自愿、适度分担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成本或规范引入社会资本以提升教育效益。
最后,应继续优化学前教育投入保障长效机制。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将学前教育单独列入预算、规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等多项制度手段,确保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持久高位运行。[29]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面临更复杂的社会变量,为实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未雨绸缪,继续优化学前教育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尽快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即是保障学前教育体系有稳定资源支撑的重要路径。[30]为实现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从“有”到“优”的提升,财政部门要转变资源配置逻辑,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使区域、城乡、园际间的供需达成相对均衡,资源配置体现积极差异,同时要妥善处理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规范与监督,确保不同类型的教育良性互助,共同满足民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此外,应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契机,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园际间信息分享和资源传递,实现资源有效流动,逐步缩小差距,推进学前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五)评价引领:完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
近年来,随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改革不断深化,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相关制度亦日趋完善。[31]不过,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仍面临督导、评估和监测关系模糊,评估队伍专业化不足,第三方评估制度供给不足,评估结果应用机制不健全、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32]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评估方式要“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2022年,教育部下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具体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仍要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其生命活力,为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应坚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导向。教育质量评估是保障和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就是幼儿园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因此新时代创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仍要坚持评价的科学导向。一方面,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要秉持“评估为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的思想,以评促建、以评提质,评估与保教交融并进、和谐共生,真正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另一方面,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应坚持以儿童为本,强调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关注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
其次,应建立质量数据采集与持续监测的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以借鉴使用国外评价工具为主,难以兼顾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区、水平及文化差异。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虽然构建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落实到具体评价工作上,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本土化、可操作化的评价工具,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实施和有效开展。在评价的基础上搭建全国性的、专业化的学前教育质量数据库非常必要。通过建立数据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库资源合法使用,灵活设置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平台,可以为专业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及时可靠的事实依据。此外,要建立健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完善质量动态监测与反馈改进机制,以保障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
最后,应完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与结果应用机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相对稳定、完善。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加大评估中过程要素的比重、机构自评和教育职能部门他评相结合、加强质量督导和动态监管、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及经费补贴挂钩等措施,激励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的自主性,达到以评提质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将评估问责与发展支持相结合等手段,不断创新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结果应用机制,还可以增强评估的适宜性和解释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估监测的教育提质功能。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3]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689.
[4][13]郑金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教育学研究[J].教育科学,2022(11):8-14.
[5]柳海民,邹红军.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路向的时代转换[J].教育研究,2021(04):11-24.
[6]陈朝兵.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与特质属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03):65-71.
[7]牛楠森,李红恩.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八[J].教育研究,2022(08):4-19.
[8]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07)[2022-12-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xw_fj2018_01/201811/t20181116_355005.html.
[9]秦玉友.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5-24.
[10][23]黄瑾,熊灿灿.我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内涵与实现进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21(03):33-47.
[11]周凌华.五个“必由之路”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J].创造,2022(04):50-54.
[12]李召存,李琳.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2022(05):1-10.
[14]侯莉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J].上海托幼,2022(04):8-9.
[15][30]龚欣,曲海滢.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基本构成、主要特征及建设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1):34-42.
[16][26]周元宽,鲁沛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取向[J].重庆高教研究,2022(04):49-59.
[17]霍力岩.走出盲目学习国外学前教育模式的“怪圈”[N].中国教育报,2015-07-12.
[18][22]韩震.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21(05):24-26.
[19]冯建军.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21(10):8-16.
[20]虞永平.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N].中国教育报,2022-11-06.
[21]张春海,王悦悦,叶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幼儿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探源、内涵及时代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21(05):60-65.
[24]杨莉君,邱诗琦.幼儿园教师享有权益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省40所幼儿园为样本[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6):68-75.
[25]吴琼.我国幼儿园师资保障质量评估与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57-66.
[27]王处辉.警惕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J].人民论坛,2020(Z1):126-129.
[28]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EB/OL].(2022-04-26)[2022-12-3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05/.
[29]虞永平,张斌.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成就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18-26.
[31]高丙成.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分析与实践落实[J].幼儿教育,2022(Z6):3-8.
[32]潘月娟.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演化变迁与优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