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测评与政策建议

2023-07-10蔡迎旗邓和平

学前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蔡迎旗 邓和平

[摘 要] 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本研究在构建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模型对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总体水平一般,且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各异,呈现出“物力资源处于高均衡水平、人力资源处于较高均衡水平、财力资源处于欠均衡水平”的特点。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省际间差异明显,高均衡和较高均衡省份不足,一般均衡和欠均衡省份居多。政府应通过拓宽资源筹集渠道,完善资源分配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强化资源配置的监督管理等举措来完善和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并举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资源;资源均衡配置

一、问题提出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确保所有男女儿童获得优质幼儿发展、看护和学前教育”[1]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不要让一个儿童掉队,促进所有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也逐渐从规模扩张向可持续内涵发展转变。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均强调要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2]因此,在当前我国坚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事业发展政策,公办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几近相当的背景下,要实现所有儿童受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公办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事业发展方针,打破公办民办壁垒,均衡配置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教育资源。目前,无论学界还是普通公众都普遍认为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之间在办园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即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凸显。[3]然而,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差距究竟有多大?薄弱环节在哪里?很少研究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因此,研究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的指标体系、测评方法及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对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谢蓉使用锡尔指数模型,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校舍状况、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省际均衡性问题进行了分析。[4]黄亮利用PISA 2015年中国省际数据,探索了學校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教育结果均等之间的关系。[5]王少峰构建了一套包括人、财、物在内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公平指数,并对北京市西城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6]在学前教育领域,冯婉桢、吴建涛基于产出可能性边界分析框架,构建了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指标,并利用2003—201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考察了人口流动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影响。[7]李克勤、郑准从财政投入状况、师资队伍状况、办学设施状况等维度构建了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沙市岳麓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尝试性检测与定量评估。[8]王艺芳、姜勇等利用Leslie预测模型,从幼儿园数量、幼儿园教师配备、财政投入等方面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需求进行了分析。[9]张玲等以CIPP测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了综合测算评估。[10]陈蓉晖、赖晓倩基于DEA和Tobit模型,对2011年至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评。[11]杨田、王海英等从人、财、物三个方面构建了学前教育资源指标体系,并利用全国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12]

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当前对于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主要是针对省际间、区域内或县域内的资源配置状况、配置效率展开宏观分析,[13][14]较少关注校际(园际)间的微观比较;在研究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主要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15]等方面展开,但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差异较大;在评价方法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且没有统一的方法。鉴于此,本研究尝试聚焦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两大载体(公办园和民办园),构建以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为核心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加权算术平均模型对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状况进行量化评价,为下一步优化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前教育公平、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地描述和比较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的指标体系,是对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的基础。本研究在坚持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等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和构建了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数计算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研制过程

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逻辑思路展开,[16]一是从理论层面分析指标,二是从实践经验确定指标,力求科学、清晰、准确地厘清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的内涵和外延。本研究过程具体包括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文本分析阶段。采用文本分析法,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建设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现行的政策文本以及近10年关于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3.0编码软件,对这些文本进行编码处理和聚类分析,提取出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第二步,理论建构阶段。结合一般均衡理论的观点以及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现实特点,界定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等概念,以进一步确定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操作性定义。

第三步,专家咨询阶段。本研究邀请了8位与学前教育领域密切相关且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专家咨询,一共开展了3轮问卷调查,以进一步对指标框架、指标内容和监测点进行修改完善,确认指标体系的适切性和针对性,并确定指标权重。第1轮共发放专家咨询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回收率100%,专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反馈意见与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修改指标名称”“修改指标表述”“增加/删除指标”“指标从属领域变更”4个方面。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和专家建议,经过删除、拆分和合并,本研究最终确定3项一级指标和11项二级指标。第2轮专家意见征询的实施步骤与第一轮相同,重点是继续针对第1轮修订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第2轮共发放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回收率100%,有3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主要是建议指标表述更加清晰、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等。第3轮专家咨询则是让专家对指标进行主观赋权。根据8位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对指标重要程度的评分,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各指标权重。[17]

首先,计算各指标得分的平均值,其公式如下:

Xj=(j=1,2,3,…,n) (1)

其中,Pi为指标在不同重要程度上的得分;Ni为赞同指标得分为Pi的人数;n为参加评分的指标总数;m为参加指标评分的专家总人数。

其次,计算同一维度指标的总得分,其公式如下:

T=ΣXj(j=1,2,3,…,n) (2)

最后,计算各指标权重,其公式如下:

Kj=(j=1,2,3,…,n) (3)

按照上述步骤,分别计算一级、二级指标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权重的大小,一级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第四步,量表试测阶段。为更好地验证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根据前期拟定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幼儿园园长问卷,从题项表述是否可理解、题意是否清晰等角度出发,在被试填写完后咨询其想法和意见。本研究根据试测的填写情况和被试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最后的组内协商,对部分指标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和优化,通过SPSS 23.0对数据各维度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使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达到0.723以上,最终确定了衡量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个,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每个一级指标下有若干二级指标,包括师幼比、生均图书、家庭投入水平等,共11个二级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二)量表编制

基于上述我国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自编《幼儿园资源配置状况测评量表》,共设计了30道题目,包括17道填空题和13道选择题,其中选择题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点计分法,1至5分依次对应“完全不符”“基本不符”“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在正式发放量表前对各项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经检验,总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4,分半信度为0.812,各项目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均在0.70以上,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外,总量表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56~0.547之间,呈现中等偏低的相关;各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33~0.845之间,呈现中等偏高的相关,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幼儿园园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回收问卷8 132份,有效问卷6 962份,有效率为85.6%。调查样本分布情况如下:公办园4 028份,占57.9%,民办园2 934份,占42.1%;东部地区2 115份,占30.4%,中部地区1 860份,占26.7%,西部地区2 092份,占30.0%,东北地区895份,占12.9%。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湖北787份,吉林603份,山东512份,安徽407份,贵州391份,宁夏373份,浙江343份,四川302份,河南240份,江苏236份,广东201份,上海196份,云南189份,天津187份,湖南182份,江西180份,重庆174份,福建169份,辽宁157份,广西152份,北京139份,黑龙江135份,陕西127份,新疆101份,内蒙古97份,甘肃87份,海南85份,山西64份,西藏51份,青海48份,河北47份。

(四)数据处理

根据本研究构建的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加权求和的综合计算法评价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标准化。为消除不同测度指标在数量级和量纲方面的不一致性问题,本研究以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之比对指标作标准化处理。[18]同时,由于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指标中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见表1),其标准化处理有所差异。

对正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方法是当民办幼儿园观测值小于公办幼儿园观测值时,采用民办幼儿园观测值除以公办幼儿园观测值;当民办幼儿园观测值大于或等于公办幼儿园观测值时,指数为1。计算公式如下:

对逆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方法是当民辦幼儿园观测值小于公办幼儿园观测值时,指数为1;当民办幼儿园观测值大于或等于公办幼儿园观测值时,采用民办幼儿园观测值除以公办幼儿园观测值。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Sj表示指标层指标标准化指数,Rj表示民办幼儿园第j类资源配置指数,Tj表示公办幼儿园第j类资源配置指数。

第二步,计算指标综合评价值。本研究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模型完成对指数的合成,即对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值进行加权求和。[19]为此,本研究先是计算二级指标的指数得分,再计算一级指标的指数得分,最后计算总指数得分。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指数取值区间为0~1,若该指数为0,则意味着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均衡水平极低;若该指数为1,则意味着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均衡水平极高。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6)中,E表示公办民办幼儿园各子项目的均衡指数;Wi表示二级指标的权重。公式(7)中,Ej表示各项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指數;Sj表示一级指标标准化指数;Wj表示一级指标的权重。

三、测评结果与分析

(一)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

本研究分别测算了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总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结果如表2所示。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总体均衡指数为0.707,物力资源0.901、人力资源0.744、财力资源0.535。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总体均衡水平一般,而且不同维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物力资源配置处于高均衡水平,达到了0.901。其中,生均图书、信息化程度、园所文化环境均处于高均衡水平,指数分别为0.920、0.903、0.948;玩教具设备总值、绿化面积占比的均衡程度相对较低一些,指数分别为0.821、0.895。由此可以判断,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在物力资源上的差距较小,特别是在生均图书、信息化程度、园所文化环境等方面已经基本实现均衡配置,下一步可以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玩教具设施设备及幼儿园绿化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人力资源配置处于较高均衡水平,达到了0.744。其中,师幼比、学历合格教师占比、教师年总收入均处于高均衡水平,指数分别为0.874、0.872、0.855,但已评职称教师占比的均衡水平则非常低,只有0.273,处于欠均衡水平。这表明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数量、教师学历合格率、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上均已经达到较高的均衡水平,但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仍然有较大差距,需要对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最后,财力资源配置处于欠均衡水平,只有0.535。其中,生均教育经费的均衡水平非常低,仅0.177,这可能与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有关。我国一直以来都更重视公办幼儿园的财政经费投入,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相对重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后续需要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此外,家庭投入水平的均衡性较高,达到了0.892,这可能与近年来国家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落实有关,使得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水平正逐渐回归“普惠”水平,从而缩小了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家庭投入差距。

(二)不同省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

1. 不同省份公办民办幼儿园总体资源均衡配置情况。

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的均衡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办民办幼儿园总体资源均衡配置指数处于0.660~0.758之间,其中北京、青海、天津名列前三名,云南、贵州和河南垫底,排名第一的北京总均衡指数为0.758,排名最后的河南总均衡指数为0.660,这表明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均衡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基于层次聚类法中的组间连接法,利用SPSS 23.0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办民办幼儿园总体资源均衡指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办民办幼儿园总体资源均衡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呈现出4类,可以划分为高均衡、较高均衡、一般均衡、欠均衡4种类型。其中,高均衡省份包括北京、青海、天津、辽宁,这些省份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均衡水平的均值;较高均衡省份包括山东、宁夏、河北、上海、新疆、江苏、浙江、甘肃、内蒙古、福建,这些省份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也都高于全国均衡水平的均值,但相比高均衡省份稍显不足;一般均衡省份包括湖北、陕西、江西、西藏、海南、湖南、山西、四川、广东,这些省份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略低于全国均衡水平的均值;欠均衡省份包括广西、安徽、黑龙江、吉林、重庆、云南、贵州、河南,这些省份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均衡水平的均值。除西北5省(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与广东省之外,其余省份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西北5省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靠前,则可能与国家自2011年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主要针对西北省份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关,促进了这些省域内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提高。广东省虽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靠前,但是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这可能不利于其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有14个省份(占45.2%)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达到较高均衡程度,但是仍然有超过半数的省份(17个,占54.8%)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较低,其中9个省份(占29.0%)处于一般水平,8个省份(占25.8%)尚未达到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基本均衡的水平。

2. 不同省份公办民办幼儿园分项资源均衡配置情况。

本研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的分项指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见物力资源处于高均衡水平,人力资源处于较高均衡水平,财力资源处于欠均衡水平。在物力资源的均衡水平上,所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均衡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最高的是新疆(0.976),最低的是青海(0.782)。在人力资源的均衡水平上,北京、青海、天津、辽宁、山东、宁夏、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陕西、西藏、海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安徽、黑龙江、吉林、重庆、河南的均衡指数均较高,江西、新疆的均衡指数处于一般水平,甘肃、内蒙古、山西、云南、贵州的均衡指数则处于欠均衡水平。在财力资源的均衡水平上,31个省(市、自治区)均处于欠均衡水平,这进一步说明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存在不同维度资源配置欠均衡的情况,其中财力资源是影响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未来各省(市、自治区)都应该重视对公办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加强财力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的影响因素

上述分析发现,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的均衡水平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为此,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重点讨论人均GDP、城镇化水平、人口出生率等因素与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的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人均GDP与总资源配置均衡指数的相关系数r=0.541,P=0.002,这说明在0.00的显著性水平下,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区域人均GDP水平高度相关;城镇化水平与总资源配置均衡指数的相关系数r=0.544,P=0.002,这说明在0.00的显著性水平下,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区域城镇化水平也高度相关;人口出生率与总资源配置均衡指数的相关系数r=0.260,P=0.158,这说明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区域人口出生率不存在相关性。可见,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为此,在制定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政策时应该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打好县(区)、省(市、自治区)、中央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科学配合的组合拳。

四、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指标体系,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模型对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总体状况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状况进行测算与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全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一般,且不同维度的教育资源均衡水平各异,呈现出“物力资源处于高均衡水平、人力资源处于较高均衡水平、财力资源处于欠均衡水平”的特点。第二,不同省份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高均衡和较高均衡省份不足、一般均衡和欠均衡省份居多”的特点。第三,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具有紧密的联系。针对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拓宽筹集渠道,保障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足额到位

在我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下,首先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资源筹措机制,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加大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以保障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足额到位,[20]为后续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应加大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通过科学核定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标准,[21]以“三个过半”作为政府财政投入是否足额足量的底线:确保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本地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确保在编幼儿园教师占本地幼儿园教师总数的50%以上;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本地学前教育总经费的50%以上。其中,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可将“三个过半”中的任何一项提升到60%甚至70%以上,以确保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供需适配和充足够用。第二,应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投入学前教育。社会力量作为支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通过减免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社会团体捐资助园,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等手段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公益性质的、有质量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2]同时,需要落实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管理责任,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返还税费、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资源投入和管理,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的资源配置水平。

(二)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省际间、园际间的均衡发展

要改善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均衡状况,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制度,实现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资源均衡配置。[23]同时,要重点关注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欠均衡省份,做到有针对性地扶持。为此,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财政投入制度。各省(市、自治区)要打破“唯公”思维,落实“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理念,统筹安排对区域内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资源投入,坚持以公平为原则,平衡好公共财政对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发展数量充足、办学规范、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评价与投入标准,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明确分担比例,统筹制定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推动区域内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由“教办园财政”向“普惠性幼儿园财政”的转变,[24]按照生均学前教育经费精准配置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25]切实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能够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保障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另一方面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省份公办民辦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且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欠发达省份受自身财政收入限制,导致其可用作学前教育经费的部分非常有限,难以有效平衡对公办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甚至对民办幼儿园的公共财政投入为零。这些省份需要提升财政支出的统筹层级,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其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总投入供需适配,从而为其省域内学前教育资源在公办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均衡配置提供财力支撑。

(三)优化配置结构,推进各项资源要素指标的全面提升

资源配置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是一个根据配置主体对资源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不断进行合理调整的过程。[26]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动态把握不同类型幼儿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状况,深入了解和掌握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各种教育资源要素的供需实际,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区域内公办民办幼儿园在人、财、物方面的配置比例,推进不同类型幼儿园各项资源要素指标的全面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我国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中,物力资源配置已经达到高均衡水平,但是在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两个方面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一方面,对于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中某一方面存在明显弱势的幼儿园,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例如,在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明显薄弱的环节上,首先应尽快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金补助政策,并严格按照区域内制定的普惠性幼儿园财政投入标准给予支持,切实提升民办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对于民办幼儿园在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应尽快探索出台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代理”制度,[27]破解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准入与退出”随意、晋升困难、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保障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薪酬、社保、职称、培训等方面逐步实现“同岗同质同待遇”,进而保障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28]另一方面,要建立区域内园际间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深入调研对资源整体充足甚至冗余的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再分配。例如,地方教育部门可以积极鼓励区域内优质公办幼儿园建立对民办幼儿园的帮扶机制,[29]通过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委派园长等方式予以人力资源的支持,促进区域内公办民办幼儿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要保证学前教育资源能够在公办民办幼儿园之间进行均衡配置,还需要政府担负起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的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制度规范,根据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学前教育资源在公办民办幼儿园之间科学规划、分配、投入、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范,以确保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具有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其次,应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多层次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监管机构,加大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均衡配置的监督力度,并将各级政府对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落实情况作为其履行学前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严惩经费截留行为,对于失职者应坚决问责。最后,应加强对公办民办幼儿园的资源投入及使用情况的动态评估和调控。完善幼儿园资源分配、利用的评估标准,采用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发展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30]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配置的依据,从而调动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幼儿园高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进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陈孜.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议程: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12.

[2]石泽婷,张学敏.“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198-204.

[3]李立敏,陈锦泉.建立公办民办并举、竞合、统筹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模式——以福建省为例[J].发展研究,2018(01):94-97.

[4]谢蓉.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定量研究[J].教育科学,2012(06):18-22.

[5]黄亮.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否能够促进城乡教育结果的均等?——来自我国四省市的证据[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30-39.

[6]王少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小学教育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01):122-129.

[7]冯婉桢,吴建涛.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内涵、指标与经验研究[J].教育科学,2014(04):69-74.

[8]李克勤,郑准.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23-30.

[9]王艺芳,姜勇,林瑜阳.“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基于Leslie模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03):59-66.

[10]张玲,裴昌根,陈婷.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程度的测评研究——基于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96-106.

[11]陈蓉暉,赖晓倩.优质均衡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差异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1(07):22-33.

[12]杨田,王海英,闵慧祖.人口流动会影响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吗——基于2014—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06):8-15.

[13]郑益乐,史文秀.“全面二孩”背景下区域学前教育资源供需格局及其应对[J].教育科学,2019(02):62-71.

[14]姜勇,蓝素芬.我国各省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与充分性分析——基于2013—2018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J].教育发展研究,2021(02):14-22.

[15]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68-269.

[16]戴云.走进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视野[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73-77.

[17]廖红强,邱勇.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的探讨[J].机械工程师,2012(06):22-25.

[18]刘飞燕,张建方.多指标回归综合评分[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03):408-415.

[19]范逢春,谭淋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绩效测量: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年鉴,2019(01):53-64.

[20]蔡迎旗,王佳悦,张亮.我国学前教育供给模式的演变历程与展望:1949—2019[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25-37.

[21]庞丽娟.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亟须优化[N].中国教育报,2014-05-25.

[22]李帅.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基于学前教育法和财税法的交叉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6):12-18.

[23]洪秀敏,马群.“全面二孩”背景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供需变化与挑战——以北京市为例[J].教育学报,2017(01):116-128.

[24]刘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路径与方向[J].教育研究,2019(03):25-28.

[25]叶欣,陈绍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逻辑[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91-97.

[26]陈蓉晖,赖晓倩.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156-164.

[27]张安然,王默.“人事代理”: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15(04):21-26.

[28]毛盈飞,曾宏兵.公办民办并举推进学前教育发展[J].中国财政,2011(17):29-30.

[29]赵丹.教育均衡视角下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及改革对策——小规模和大规模学校的对比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156-163.

[30]苏娜,黄崴.区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现状与改进——基于广州市的调研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02):5-11.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