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05-31季晓南

理论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体系高质量发展

季晓南

〔摘要〕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由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区域经济和对外开放六个子体系构成。其次,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体系,包含现代创新、现代法治、社会信用、现代分配、现代保障、现代治理这六大支撑体系。再次,要筑牢現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重点,即贯彻一个发展理念,围绕一个发展主线,明确一个主攻方向,把握一个发展根基,筑牢一个战略支撑,把握一个根本动力。此外,还要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指标体系研究、系统性研究和运行机制研究等。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3-0011-08

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变化的立论出发,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大判断,同时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1 〕29。这一新的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需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

一、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建设能够适应和引领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济体系,或者说,经济体系的内涵和边界是什么。要明确什么是经济体系,又要弄清楚什么是体系。所谓体系,通常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内相同层面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或者说,是一定范围内不同性质但相互关联事物的集成。与体系比较近似的概念是系统,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两者都是相互关联事物集合而成的整体,而体系更多强调的是不同性质但基本平行的事物的集合,系统更多强调的是相互联系但有主有次的事物的集合。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体系不仅有分有合,也有大有小,对国家经济体系这样的大体系来说,包含着若干平行运转的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又包含着若干更小的体系。根据对体系的理解和界定,经济体系可以理解为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平行的经济子体系构成并且由多维度、多层次经济体系构成的一个大体系,或者说,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经济体系符合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或者说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和要素,就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着眼于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和平行关系,可以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由六个经济子体系集合而成,每个经济子体系又由若干更小的经济体系组合而成,由此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宏观调控体系。对任何经济体来讲,宏观调控都是经济健康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实现经济平衡健康运行、降低经济运行风险、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重要保证,也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部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第一条就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可见宏观调控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财税体系和金融体系以及与宏观调控密切相关的协调体系、监管体系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时明确提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 〔1 〕33。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健全国家发展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要构建更加有效有力的宏观政策供给体系,更好发挥财政、货币、消费、投资、产业、区域等政策工具的作用;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协同性。运行经济监督体系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是现代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也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要求。现代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和支柱。《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部分的标题就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2 〕,可见现代市场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体系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集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广义的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及市场主体、市场要素、市场监管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市场主体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市场要素是指构成市场体系的基本元素,包括劳动力、资金、商品、信息等。市场监管是指为保证市场有序有效运行而对市场主体及市场活动进行监督的各种监管机构、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关键是要使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判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识。

三是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体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强劲支撑,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和核算依据。产业体系是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不同产业的相互关联及组成的一个系统,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观层面。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体系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根据我国对产业的统计分类,第一产业农业广义上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形式,狭义上仅指种植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和建筑业,我国通常将第二产业等同于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可以理解为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体系包括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服务体系等。构建现代农业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工业化与现代化相伴相生,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最为重要的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提出和实施“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凸显了工业化对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工业门类众多,包括46个大类、469个中类和4690个小类,是实体经济的主要部分。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现代工业体系包括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体系、工业生产体系、工业销售体系等。现代工业体系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智能化迈进的体系。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发展动能转换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部分,即: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单位,这部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建设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是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与实体经济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现代金融体系。

现代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现代供应链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供应链是建设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体产业发展的要求,还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协调协同发展的经济体系,包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包括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链有效整合,还包括支撑现代产业发展最重要因素之间的协同发展。按照现代增长理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都是经济长期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方面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协同的问题,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关键原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就是要把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协同起来,通过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现代企业体系。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竞争主体,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现代化经济体系必定是建立在现代企业体系基础之上并相互作用的体系。众多企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了现代企业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分重要的一个子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层面。通常在论述市场体系时将市场主体包含在内,习惯上也就将企业体系纳入市场体系。实际上,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是现代化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力量,但企业并不是市场主体的全部,也不是微观主体的全部,因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包含现代企业体系,或者说现代企业体系是与宏观调控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等并行的子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设计,是现代企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现代企业体系相配套的一套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在论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系” 〔1 〕31,这里的企业与市场是相提并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 〔1 〕33,都凸现了现代企业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现代企业体系包括企业的相互关联及作用,包括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企业集群及提高企业链接效率的现代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等。

五是区域经济体系。经济运行总是在特定的空间进行,产业总是在特定的区域分布,区域经济体系直接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设置和经济质量的高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体系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整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体系就是不同区域经济体集合而成的整体,包括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还包括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等,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理分布和空间格局。现代化国家必定是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国家,必定是城乡之间融合发展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条件和经济水平差异明显,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悬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彰显优势、协調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形成东中西部经济共同发展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 〕31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六是对外开放体系。世界是一个整体,地球就是“人类村”,世界各国经济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由此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包括全球生产体系、全球流通体系、全球贸易体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确立标志着全球贸易体系的创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中国经济体系是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更深地融入世界投资和贸易体系之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分工协作深化的体现,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也一定是开放的经济体系,全面开放是我国经济体系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频繁,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连接更加紧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中国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对外经济体系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对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外联层面,是我国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系和沟通的总和。对外经济体系是我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的各种要素及相互关联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联。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的需要。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更加开放的对外开放体系,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上述六个子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框架结构,这些子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这些子体系的质量、结构及有效运行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方面要根据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质量,改进各子体系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更加完善的经济体系保障。

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体系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和过程。现代化发端于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都催生了现代化浪潮,并推进现代化迈向新的高度。目前,普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使经济体系适应现代化的进程,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引领现代化的进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必须加快实现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现代化的内涵和趋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需要建设好六个支撑体系。

一是现代创新体系。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系统。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现代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撑。创新是一个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弃旧扬新过程,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既包括理念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既包括组织创新也包括模式创新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各类创新中,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牛鼻子”,具有强大的引领和牵引作用,也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每次重大科技进步特别是重大颠覆性技术的涌现和应用,给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改变,给世界产业结构和军事发展带来重大变革,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重构人类社会秩序。哪个国家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赢得先机,哪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就能占有优势。从世界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1 〕3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科技创新的自主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技术创新是一个链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一个完整的链式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要提高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是现代法治体系。法治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国家一定是也必须是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和要靠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制度层面的现代化首先是法治体系的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法治体系,首先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还要完善执法体系和司法体系。

三是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普遍缺乏信用的社会和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换,不可能实现严格的产权保护,也就不可能建立现代市场经济。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信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快建立征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个人和机构信用平台。要推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完善社会仲裁体系建设,使各种纠纷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仲裁。要加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使任何破坏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为和主体受到严厉惩戒,付出沉重代价,提高违反和破坏社会信用的综合成本,提升失信的威慑力。

四是现代分配体系。分配是社会激励机制最为重要也最为广泛的内容,事关社会效率和公平,事关我国能否闯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配作为创造财富的激励手段和社会利益的调节工具,对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否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分配体系,做到有效激励与兼顾公平相结合,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收入分配悬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也是需要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建设现代分配体系摆在重要位置。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五是现代保障体系。现代保障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体系有效运行的可靠保证。现代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应急体系等。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编织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障体系。要加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要加强社会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六是现代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总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紧密相联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是对各方面体制机制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概括、总称谓,是现代治理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实现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依法治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体现。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相对于国家法律,政府政策更具灵活性、时代性、指导性、探索性等特点,在指导创造性实践、解决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情况新问题方面发挥着法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配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更要发挥好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建设现代化国家,既要发挥国家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公共政策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策与法律的各自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无数扎实细致、切实管用的公共政策,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加强监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体现。要完善各类监管体系,特别是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以上六个体系可以称之为与经济体系现代化紧密相关的主要支撑体系,这些支撑体系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效运转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这些支撑体系与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的子体系纵横交错、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要重视框架体系的完善,也要重视支撑体系的构建,要把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之中。

三、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重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为推进和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紧紧围绕我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同时,必须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或者说战略支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 〕30-34。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做好这六项工作,持之以恒抓出成效。根据这六项任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握六个战略重点。

一是贯彻一个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这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也是衡量经济体系是否达到现代化要求的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是围绕一个发展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需求。建設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体系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高度的关联性。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适应和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整个进程之中。

三是明确一个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大幅提升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要求。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必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1 〕30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升级,追求卓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聚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一主攻方向,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提供体系保证。

四是把握一个发展根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不管现代化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根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要把我国经济发展着力点真正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上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大力发展,纠正这些年出现的“脱实向虚”倾向,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五是筑牢一个战略支撑。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创新决定了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因此,创新被置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1 〕30。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要靠创新,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关键也要靠创新。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创新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活动和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 〕26。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创新,同时也是体系创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和潜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形成了各地相互竞争的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发挥和发展各地有效竞争的模式和机制。

六是把握一个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难免会遇到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难免会遇到固化利益的阻碍,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支撑。要坚定不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经济体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校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强供给结构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构建现代对外经济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形成与经济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新模式,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打造对外贸易新平台、新业态,拓展对外贸易新领域,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加快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战略目标,把握好六个战略重点,就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了明确方向,也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了前进动力。

四、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提出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以往党的文件在论述经济发展时,在体系之前使用的都是“现代”这一术语,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首次提出,是一个新提法、新概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待探讨,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一要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作为一个新的论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加强理论研究,用理论自觉推进行动自觉。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少,包括经济体系是否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是客观存在为什么还需要构建和完善?还包括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否等同于经济体系的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既要符合全球趋势,具有时代特征,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研究的还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什么?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关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

二要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证研究。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主要目的不是用于得出结论,而是要用于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注重方法研究。实证研究是认识客观现象,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力求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强调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努力提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自身的运行规律及内在逻辑。实证研究虽然也要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但注重事實验证,强调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迫切的实际问题,需要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得结论更加具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因此,要重视实证方法的研究。

三要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标体系研究。确立指标体系是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证研究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合理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更为科学、更加精准,相应的政策体系才更为完善、更好实施,各行各业根据现代化体系才更好对标、更好操作。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确立要坚持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量化原则、简明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但要从不同侧面反映各子体系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各子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指标评价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包括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考核体系、评价体系等。

四要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性研究。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的推进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既要注重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的研究,也要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内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的体系及相互关联的研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应有任务。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还要注重经济体系与其他体系相互联系及作用的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经济体系外,国家治理体系还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了20多种体系,包括制度体系、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救助体系、安全体系、治安防控体系、能源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作战体系、军人荣誉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国防动员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这些众多体系与经济体系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群。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推进多方面的体系建设,这就要求加强经济体系与其他体系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这应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要加强体系有效运转的机制建设研究。体系的构建类似于一幢大厦的四梁八柱,体系要有效运转,必须有机制驱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 〕,实际上就是强调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关系、自由交换、价格作用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是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的一套机理,是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大量论述建立体系时,多处强调要建立健全机制,如在论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强调,“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 〕32,在论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时,强调“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1 〕33等。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把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密切相关的机制研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报、说明(全文)〔EB/OL〕.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node2/n4/n6/u7ai173782_

K4.html.

责任编辑 于晓媛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育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质技能人力资源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
浅议消费安全问题多发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