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班级活动,点亮学生“心”灯

2023-07-10张静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小鑫班会情绪

张静

新一轮教学中,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叫小鑫的男孩。他个子不高,被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上课时,他常把手放在抽屉里捣鼓,请他回答问题时也不说话。一次下课后我找他谈话,其间他一言不发,双手互相揉搓。我苦口婆心地说明上课听讲的重要性,而他始终低头不语。之后,他在课上的状态一如从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鑫,我以日常家访的名义与他的父亲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他很小的时候哥哥因病去世,之后小鑫就变得不爱说话了。三年后,小鑫的母亲也病逝了,他更沉默寡言了,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亲一直没能改变他,也就无奈地随他去了。

和家長交流后,我对小鑫充满了怜爱,决心通过关怀来影响他。我时常对小鑫嘘寒问暖,试图和他多交流。一周过去,孩子渐渐地有了一些回应,偶尔能答上一两句话。我欣喜于他的点滴变化,但发现他仍然不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流,对老师的劝导表现得漫不经心。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极强的挫败感。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我是不带任何目的性地来对待小鑫吗?”“不是!我其实只是希望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听话。”继续追问内心后我发现,自己只关注了孩子表面的行为,只是试图通过简单说教来改变孩子。回顾社会情感能力培训课程中的所学后,我确定了接下来的行动方向:可以利用班级活动课,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作为抓手。

聚焦情绪,帮助调适

我召开了“想法换一换,情绪大变样”主题班会,我想让孩子们,尤其是小鑫明白如何与自己的消极情绪共处。课上,我引导孩子们填写分析表,梳理自己的情绪。小鑫填的情绪是不高兴,不知道怎么应对,平时的应对方式就是看手机。这验证了我的预判:小鑫陷在消极的情绪中,难以找到出口。

我鼓励他参与主题为“如何面对不快乐”的小组讨论。起初他只默默听着,当有人提到自己的情绪无人理解时,他点了点头。不过轮到他表达时,他还是低着头、红着脸一言不发。当小组内成员问他:“你是不是也这样想的?”小鑫的眼神中流露出认同的目光。全班交流环节,孩子们评选出“积极心态口头禅”。

我发现整场班会中小鑫都很专注,虽然没有积极表达,但已逐渐打开心门。我看到他把“积极心态口头禅”写在了笔记本上,这令我备受鼓舞。我轻声询问他:“孩子,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小鑫“嗯”了一声。之后,我陆续开展了几节有关情绪调节的班会课,让孩子们学会接纳情绪、调整情绪,掌握跟他人沟通的技巧等。

聚焦优势,树立自信

后来我召开了一次“我的班徽我设计”的班级活动。我知道小鑫很擅长电脑设计,想鼓励他参与这次活动,让其他孩子关注到小鑫的闪光点,也让他更加自信。课下我悄悄问他:“孩子,你可以帮咱们班设计一下班徽吗?”这次,他重重地点了头。

第二天一早,小鑫就把他设计的班徽发给了我,并附上了他的构思:锦竹班,寓意前程似锦、势如破竹。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投票,小鑫的设计收获了最高票。当孩子们把他围在中间向他祝贺时,他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我走上前去拉着他的手说:“咱们班的小鑫是个设计高手啊,我要向你多请教!”他开心地回应道:“老师,好的。”

两个系列的班级活动以后,小鑫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获得了更多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学习热情提高了很多,好的学习习惯也一点点养成。

若能时常开展以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为主题的班级活动,使孩子们被温暖友爱的环境所包围,更易于打开他们的心扉,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好的班级活动不仅需要班主任掌握规律、科学组织,还需倾注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调动整个集体的积极性。如此,更有可能使孩子们在温暖积极的场域中有所悟、有所行,发生积极的变化。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利用主题班级活动提升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践研究”(CIDB2241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鑫班会情绪
一份“弃而复得”的助学金
一张照片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