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2023-07-10贾文贤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幼小语言表达学会

贾文贤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一种积极主动且自觉的学习行为。当前,部分地区的幼儿教育忽视了儿童倾听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直到升入小学阶段尚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表达自我。作为社会化学习的重要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因此,小学教师应在活动及课堂中切实加强渗透,重视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

让儿童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儿童表达和倾听能力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让儿童学会倾听,既可以提高儿童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及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儿童在与他人交流、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更加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儿童在倾听他人时,需要关注说话者的语言内容、表情、语气等,因此,让儿童学会倾听能够使其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他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对策

在游戏中培养倾听能力

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应注意将观念转换至“幼小衔接”的视域中来,以儿童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多用表扬、鼓励、提问、引导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儿童倾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倾听能力。

在鼓励中培养倾听能力

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促进。《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提出,教师要引导儿童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有趣的见闻、故事、图画书等,营造儿童敢说想说的氛围,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多鼓励儿童,让他们在倾听与分享中感受快乐,从而养成自发的倾听意识和习惯。

在谈话中鼓励培养倾听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尽量采取灵活多样、适宜性强的方法和形式,让他们在课上学会自己组织语言表达、交流与合作,在课下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话,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同学,在与他人的谈话中积累表达技巧,养成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在听读训练中培养倾听能力

有效的听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说话技能,使其在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时集中注意力,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在倾听的同时挑出所听内容的错误,训练他们倾听的准确性,使儿童在短时间内准确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

幼小衔接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帮助儿童在生活和教育中提高倾听能力,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语言表达学会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学会分享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