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企产教联合,培育少年工匠

2023-07-10胡龙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宝安职校产教

胡龙

2010年前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宝安职校”)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探索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宝安模式1.0”。近年来,宝安职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构建了以中高企产教联合体为平台,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中高一体、多元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工匠型教师发展体系和多元共治管理体系为保障的“职业教育宝安模式2.0”,努力为深圳“双区”建设、为宝安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少年工匠。

打造产教联合平台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宝安职校不断加强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的力度,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宝安职校凝聚政府、中职、高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牵头组建了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以满足宝安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多元化、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集团理事会成员单位达46个,成员包含政府机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国际机构、培训机构等,促进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作为集团的牵头学校,宝安职校不断推动集团建立健全“政校行企”多方合作联动机制,积极建设“中高企”一体化职教集团。

依托“中高企”产教联合体,宝安职校与高职成员单位合作开设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与企业成员单位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或企业校区)、行业培训中心、技术技能传承创新中心、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引企入校,共建企业学院,形成了以“中高企”产教联合体为主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为两翼,专业学部、企业学院、行业培训中心、技术技能传承创新中心为平台的“一体两翼四平台”产教融合新模式。“中高企”产教联合体建设促进了宝安职校及集团理事会成员单位之间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中高职衔接办学,为宝安职校推行“产教融合、中高一体、多元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基础平台。

聚焦三个核心内容

四链融合,构建产教融合专业体系。专业是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载体,是职业教育的立教之基。围绕产业链、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宝安职校形成了立体化的产教融合专业体系。一是强化专业对接产业,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会计事务等14个专业,涉及7个专业大类,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根据区域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组建数控技术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专业群。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实现学生就业,如数控专业群与合作公司共建模具产教车间与智能制造工作站,软件专业群将合作公司企业文化融入师生工作室等。三是“中高企”打造品牌专业,形成立体化的产教融合、中高一体专业体系。

中高衔接,探索中高一体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载体。学校形成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和“中高企五年贯通培养”两种模式,构建出“递阶分层定向式”中高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将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分为新手、入门、胜任、精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两个学习层级,由此构建出“四阶八层”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共享课、专业核心课三个课程平台,以及专业方向、专业拓展、公共拓展三类课程模块,形成基于公共基础平台共通、专业群平台共享、专业方向模块分立、专业拓展模块互选、公共拓展模块通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构建“465”课程建设模式,凝聚中职、高职、行业、企业四方力量,按照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等六大环节,开发调研报告、工作任务分析表等五项成果,推进课程立体化建设。

德技并修,建设多元发展教学体系。教学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宝安职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形成多元发展的教学体系。一是完善五育并举教学体系,坚持德育为先、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二是完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改善软硬件建设,推进“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打造中高一体教学体系,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和职教高考升学,打造中高一体化教学体系。四是探索国际化教学体系,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深入合作,开设“中澳空中课堂”等。

强化“两项保障”

产教研训,完善工匠型教师发展体系。通过“产、教、研、训”四位一体培育机制,学校聚焦教师思政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教研、创新五个维度,助推教师“怀匠心、精匠技、明匠德、践匠行、铸匠魂”,构建“四纵五维、五匠合一”工匠型教师发展体系。学校推进教师建设工程,着力建设掌握先进生产工艺、行业前沿技术的专兼结合的工匠型教师队伍,推行教师定制式企业职场锻炼,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和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健全递进式教师培养体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实施“新秀、骨干、名师、领军”工程,实施分层分类分级培养;开展项目驱动式名师培养,建设名师工作室、教科研专家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实施项目化管理,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研发专利等;推进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实行评聘合一,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协同创新,健全多元共治管理体系。高效的管理体系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宝安职校以完善“产教融合、中高一体、多元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为主体,探索出“一体五化”管理体系。一是治理多元化,制定集团理事会章程,完善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教代会、家委会、学生会建设;成立校、部、专业群、专业“四级”建设指导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激发各方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二是制度标准化,完善人事、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健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是党建品牌化,建立“校部二级”党建主任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如开展书记思政课活动、建设党员名师工作室等。四是考核常态化,实施上级考核与学校考核、个人考核与集体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五是管理信息化,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开发“云校通”信息管理系统和“中高企”产教联合体管理平台,配置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库平台、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等。

深化思政工作引领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宝安职校努力构建“大思政”体系,将其贯穿于专业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教师发展体系等方面。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着力突出“党建铸魂+特色育人”引领,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构建“五心合一”匠心德育模式,建设由中职班主任、高校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工匠等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二是党的领导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组织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任命、重要项目的决策机制,修订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中高企”联合培养思政工作队伍,把思政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使其成为人才培养体系内部的自我意识、自觉行动。

多年来,宝安职校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宝安模式”也走向了“产教融合、中高一体、多元发展”为核心的2.0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宝安职校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第十五届文博会举行颁奖大会,宝安收获满满 尽情展示魅力 喜获六座奖杯
宝安艺术家赴汉中取经
朗诵名家宝安“献声”掀热潮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