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促表达螺旋式上升
2023-07-10陈雪娇王学进
陈雪娇 王学进
一、穿越时空,揭题导入
1.引发疑问
(师出示)
地球霸主 凶猛异常
茹毛饮血 脑颅膨大
天之骄子 凌空翱翔
行动敏捷 身体轻盈
师: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两组词,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组词。(生读)你注意到了多音字,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两遍——
(师生合读:茹毛饮血)
师:那你们知道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吗?
生: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师:所以,“茹”的意思就是——吃。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遍。看到这组词你联想到什么动物?
生:恐龙。
师: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好的,再请一名同学读第二组词。(生读)你又想到了什么动物?
生:鸟类。
师: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出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2.揭题引入
师:这两组词放在一起,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与“天之骄子”鸟类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出示第1自然段)
(生读)
师:它们之间怎么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让我们穿越时空访问中生代时期的地球。
(生齐读课题)
师: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时,你心里最想知道什么?
生:恐龙那么笨重,它怎么能飞向蓝天呢?
生: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师:今天我们就抓住你们提问中最最重要的问题,也是课文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师:(出示初读要求)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找一找具体介绍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段落,找到之后在前面标一个星号。
(生读)
师:谁来说说你找的是哪一个自然段?
生:第4自然段。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我们可以看第3自然段,它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其中“看看这一演化过程”,也就引出了第4自然段。
师:你会抓住关键句来找,这是一个好方法。所以,第4自然段是写作者推理恐龙演化的过程。第3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是:对,这是一个过渡段。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前面写了——
生:恐龙飞向了蓝天。
师:是科学家发现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证据。那在寻找证据之前科学家们先做了一件什么事呢?(生:提出假说。)“假说”在这里的意思是——
生: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确证之前的假定阐明。
师:那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所以,作者就是按照“提出假说—寻求证据—推测过程—揭示结果”这样的科学研究思路来写这篇文章的。
三、磨重点段,填表梳理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第4自然段的文字,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中生代的地球,去看一看这演化过程。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第4自然段,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出表示时间的数量词。
(生读)
师:好,刚才我们用朗读的形式把恐龙演化的过程呈现了出来。说说看,你们圈了哪几个词?
生: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师:可见,恐龙的演化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它到底经过了哪几个关键的阶段?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第4自然段,根据表示时间的数量词去找找恐龙演化过程中的大事件,圈画出关键词。
师:好,我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生: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地面带羽毛的恐龙,奔跑,飞行。
师:你找得很准。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一些”两个字能不能省去?
生:不能省,因为不是所有的猎食性恐龙都飞上了蓝天。
师:是的,“一些”“一种”“一支”这些数量词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师:显而易见,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推理恐龙的演化过程,非常有序。现在我们都对恐龙演化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恰逢常州博物馆恐龙展厅需要一个解说员,谁愿意毛遂自荐?可以看着这张进程图表,按照时间顺序向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大家先自己练一练。
(生练习)
四、回顾策略,深入阅读
师:谁来说说?
(生说)
师:真不错,掌声送给他。一下子就将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介绍清楚了。同学们,听完解说员的介绍,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过程?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中相应的句子。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提问,大家有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出来,写在书上,试着解决。
(生自由谈,重点研读第二个过程。)
师:陈老师对这个过程也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它的后代是如何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同桌之間互相读一读。
(生读)
师:读着读着,聪明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什么吧?
生:我发现它用了排比的写法,每句话都是“有些怎么样,有些怎么样”。
师:对。因为要写的种类太多了,所以用了六个“有些“来介绍,这样就清楚了。排比是修辞手法,那在说明文里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呢?看看作者从哪几方面列举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生:行走、体形、性情。
师:并且,每一方面里写到的恐龙还各有不同。有两足恐龙,还有四足恐龙;有庞大的恐龙,还有小巧的恐龙;有凶猛的恐龙,也有温顺的恐龙。这一前一后正好形成了一个对比,所以这一系列的“有些”句式在说明文中的手法是对比列举。
师:请男女生分别来读,读出前后对比的语气来。
(男女生读)
师:认真阅读的同学一定能发现这段话中也用到了数量词,有“几十米”“数十吨”“几千克”,这里可不是用来介绍时间的,而是用来介绍恐龙的体形体重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有庞大的恐龙,也有小巧的恐龙。
师:作者用这些数量词让我们很形象地感受到了恐龙的体形大小。用的也是那么精准!你们看,数量词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可以用来表现恐龙演化的时间很漫长,也可以用来体现恐龙的体形大小。“一些”“一支”,就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本文的一大特点——用词精准。让我们一起齐读这段话。
(师生齐读)
师:作者就是通过注意用词精准和对比列举的说明方法,有序推理了恐龙演化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恐龙如何飞向蓝天”这个问题,并深入了解了恐龙演化的第二个过程,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在小组里以解说员的身份再次相互练习一下,结合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和演化进程,大家可以互动配合。
(生练习)
师:我们就请小小讲解员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掌声欢迎他们!
(生介绍)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下节课,我们将研读恐龙演化的其他过程,并走近科学家,看看他们是如何提出这个假说,又是如何去探索的。课后,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你们看纪录片《飞向蓝天的恐龙》和本文作者的同名科普讲座《飞向蓝天的恐龙》。
【评析】
课堂上,陈老师设置了明暗线双目标,关注实用性文本的语用特点。
一、目标清晰,层层深入
本节课,陈老师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先总体梳理了文章结构,由形成假说到寻找证据,之后推理演化从而得出结论,完整呈现了科学研究思路。然后把语言学习聚焦到第4自然段,让学生具体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给予支架
在重点教学第4自然段时,陈老师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恐龙演化的过程。这一教学策略也为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创设的“担任常州博物馆恐龙展厅解说员”这一任务时能轻松应对,水到渠成。同时,解说这一暗線教学目标贯穿整节课,通过有梯度的推进学习,达成最终配以视频解说。
三、语言特色,反复体悟
课堂上,陈老师带领学生多次去体会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尤其强调了数量词使用的严谨、科学。数量词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可以用来表现恐龙演化的时间很漫长,也可以用来体现恐龙的体形大小。还有“一些”“一支”等词语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确用词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常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