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高水平发展普惠性聋童早期融合教育
2023-07-04沈玉林
沈玉林
编者按: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发挥区域特殊教育骨干作用,创新开展听障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实践,2009年学校创办了聋听融合七彩桥幼儿园,2016年幼儿园加入了中芬聾童融合教育实践项目,以双语教学为基础,以互融共进为目标,构建了听障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新样态,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摘 要】 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以聋童为本,推动学前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2009年创建了七彩桥幼儿园,2016年实施“手语双语融合教育”,创新了学前融合教育模式,是把党的教育方针放在首位、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落到实处的融合模式的跨越式变革,促进聋童与健听儿童共同进步、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融合教育;手语双语;聋童
【中图分类号】 G76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普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及,即让尽可能多的特殊儿童都能受到特殊教育;二是优质,即提供给特殊儿童适合的、优质的特殊教育。创新聋童学前融合教育模式则是发展普惠性特殊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以聋童为本,推动学前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2009年创办了聋听融合七彩桥幼儿园。2016年,在爱德基金会支持下,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学校七彩桥幼儿园开展“手语双语融合教育”实验项目,让年龄更小、听力损伤更重、残障类型更复杂的学前幼儿有机会进入优质幼儿园,与健听儿童一起接受适合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促进聋童听觉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手语能力协调发展,健康、认知、艺术、社会等素养与健听儿童共同进步。同时,健听儿童也学习使用简单的手语,在与听障同伴交流中,养成接纳、友爱、包容、互助、共进的良好品质与能力。幼儿园办学质量大幅提升,使党和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儿童和家庭,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大力支持。
一、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融合教育
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把培养聋童成长成才作为办学目标,克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习环境,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2003年学校就开办了聋童康复语训班,2009年率先在浙江省创建了七彩桥幼儿园,实施“先康复后融合”的康教结合融合模式。2016年七彩桥幼儿园被评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响应党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号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让更多聋童接受早期融合教育,学校与时俱进,创新融合教育模式,2016年七彩桥幼儿园实施了“手语双语融合教育”实验项目,将原先以听力口语发展为标准的单语言融合模式,发展成手语和口语同步发展的双语言融合模式。这种以语言为表征的融合教育模式转换的背后,是教育思想与融合理念的升级与创新,是把党的教育方针放在首位、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落到实处的融合模式的跨越式变革。
二、转变观念,大胆探索,从医学观的康复教育模式转向社会观的融合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转换首先是办学思想观念的转换。在创新发展学前聋童融合教育的改革进程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残障认知观、政策观、教育观的转变,要将传统的医学康复模式改为现代社会教育模式,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一切为了聋童、为了一切儿童的教育情怀,对原先康复教育模式进行了认真审视与反思,认为融合教育应面向一切有需要的儿童,以切实保障其应有的教育权利。聋童教育权包括合理使用口语和手语的语言权利,其语言权利不能因听力障碍、言语障碍程度的不同而被不同程度地剥夺。教育者不但要通过言语康复训练提升他们的听觉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要改变教育环境,创设无障碍信息沟通校园,以满足他们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的双语言发展需要。全校教师通过学习和思辨,大家的认识逐步统一到社会残障观指引下的手语双语融合教育理念,将国外融合教育方式与中国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思想相结合,学校提出“融而共进、和而不同”的“融·和”办学思想,为更好实施新型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这是思想观念转变的一小步,却是迈向国际聋童融合教育前沿领域的一大步,实现了由传统的、选择性的、非全面的融合教育迈向现代融合教育的转型升级。
三、优化师资结构,发挥聋人教师优势,打造双师合作型的融合教育师资团队
新型融合教育模式需要一支新型师资队伍。当代国际聋人社会工作的理念提倡“与聋人一同工作”(work with),而非仅仅“为聋人工作”(work for),承认聋人在教育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学前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大胆吸纳聋人教师,由原先单一的健听教师队伍优化为既有健听教师也有聋人教师的“双师合作”的教师队伍,双师优势互补,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双师合作的融合教育优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让儿童口语、手语双语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是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人类群体的多元性,并为儿童学会与不同群体互融、合作、共进提供了行为示范;三是能增强聋童的身份认知、认同以及自信,为未来融入社会与他人合作提供了学习榜样。
七彩桥幼儿园师资队伍是一支研究型教师团队,他们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资源和先进的专业支持,先后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芬兰合作,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双师的协作能力、聋人教师的幼教能力、健听教师的手语能力等进行培训,并采用实践、分析、总结、再实践的方式,打造了一支善于学习、敏于思考、勇于实践、精诚合作的融合教育教师团队,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型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四、调适课程框架,充实学习资源,强化双语环境,全面实现融合教育目标
七彩桥幼儿园的手语双语融合教育没有简单套用普幼课程,也没将康复和手语课程机械嵌入普幼课程,而是在全面实施国家普教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调整课程框架结构,有机融入特教课程,形成一个适合所有儿童的融合教育课程新体系。
一是将原有独立于幼教课程体系之外的康复课程调整到幼教融合课程体系之内。例如,原来是“先康复后融合”,即聋童先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融合班级,手语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而手语双语融合教育课程则让聋童直接进入融合班级学习,在融合中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手语学习,两种语言同时习得,同时运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鼓励健听儿童学习简单手语,具备和聋童手势交流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二是开设个别化康复课程。聋童每人每周都有详细的个别化听力言语康复课时计划,严格训练听觉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三是研发手语绘本,增设手语绘本教学课程,对聋童实行小组化的手语故事教学,提高其手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是实行“跟班支持”,康复教师进班级,在教学中随时对聋童提供及时支持。五是聋人教师进班与健听教师协作教学,以提高聋童的学习效果和沟通能力。各年级每天都有十分钟的手语学习,由聋人教师教两类儿童手语会话。六是聋人教师全方位参与幼儿园保教生活,包括每日晨检,使聋人文化成为课程资源,全天候地渗透在幼儿园保教生活环境之中,营造普特融合的自然生态。
五、利用家校合作机制,争取家庭教育配合,促进融合教育效益最大化
手语双语融合教育的最大挑战来自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七彩桥幼儿园是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开展手语双语融合教育之初,幼儿园园长在家长会上进行融合教育的政策、意义、作用等内容的宣导,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幼儿园开发了手语学习的网络课程,培训家长学习手语。家长看到孩子不仅能用口语、手语交流,还养成了同情与友爱的良好品德,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融合教育模式也更加欢迎与赞同。家长的开放态度形成了最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实现了融合教育效益的最优化。
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七彩桥幼儿园聋童手语双语融合教育在我国是一项开创性、前瞻性的新样态,为丰富融合教育样态,推进融合教育科学、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样板。当然,它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因素,还要继续坚韧不拔、攻坚克难。只要有国家政策和措施的持续保障和支持,有更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呵护与跟进,聋童手语双语融合教育模式一定能作为发展普惠性特殊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普遍运用。
(作者为爱德基金会聋童融合教育实验项目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