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陈鹤琴先生特教宏愿,书写新时代历史名校精彩篇章
2023-07-04童雯清李云玥杨雨婷张楠陈莲俊
童雯清 李云玥 杨雨婷 张楠 陈莲俊
【摘 要】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是国内第一所对聋人实施正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47年创办的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1994年,本科毕业的杨七平与聋青技校结缘,此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一路带领学校深入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传承弘扬陈鹤琴先生特教宏愿,始终坚持“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书写了新时代历史名校精彩篇章。
【关键词】 名校长;陈鹤琴;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0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聋青技校”)的前身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47年创办的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是国内第一所对聋人实施正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对于特殊儿童,陈鹤琴先生在1935年《儿童年实施后的几点宏愿》中写道:“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够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至今历届校友都以“鹤”的手势来代表聋青技校的校名,以此纪念学校创始人陈鹤琴先生。199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特殊教育专业就读的杨七平通过实习与聋青技校结缘,并在毕业时坚定地选择到聋青技校工作。2008年,他接棒走上校长岗位。他一路带领学校深入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传承陈鹤琴先生特教宏愿,努力把残疾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高尚、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社会适应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不少毕业生在世界与全国残疾人艺术技能大赛中荣获大奖,不少毕业生设计的作品荣获国家级、部市级大奖,许多毕业生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问:学校具有光荣传统,前身由陈鹤琴先生创办。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传承、践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作为校长,您是如何带领学校秉承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的?
杨七平校长:学校以传承、践行陈鹤琴先生特教思想为己任,一直坚持以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学校之前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育残成才”,这是基于当时的聋人中职教育提出的。但随着教育对象残障类型的多样化、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我们决定将办学理念调整为“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这同样与陈鹤琴先生的特教思想一脉相承,只是在不变的办学宗旨中加入了时代印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时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2017年,学校新增校牌“上海市鹤琴职业教育学校”,为智力障碍、孤独症、脑瘫等残疾学生(以下统称“辅读生”)提供中等职业教育;2021年,学校开办聋人普通高中教育,新增校牌“上海市鹤琴高级中学”。目前学校开展聋人中等职业教育、辅读生中等职业教育、聋人普通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美育为要,积极发挥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践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学校从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办学定位出发,确定了美育的课程目标:培养残疾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特长,促进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基于“活教育”的课程论,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美育课程。在公共基础美育课方面,聋生有艺术欣赏课,辅读生有音乐课、手工艺课。另外还有专业技能美育课、兴趣选修美育课和实践活动美育课,为实现“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提供重要载体。兴趣选修美育课中的葫芦烫画、书画装裱与修复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传统工艺项目进校园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美育课中的艺术节、艺术团等为学生搭建了校外展示的舞台,让这群折翼的天使在健全人群的舞台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学校先后在安徽西递、查济,江西婺源,浙江西塘、乌镇等地建立了学生写生基地,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学校搜集整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经常邀请聋人自强明星来校现身说法,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残而有为的精神。
学校将“做中教”作为教风,将“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作为学风。以行为规范养成为例,学校坚持学生自治、自理,注重发挥班级值勤、学生会自我管理以及学生团委自我教育的功能;以培养聋生适应社会为例,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习岗位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同时展示自己自强不息的风采。
在陈鹤琴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办学治校育人取得显著成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残而有为的艺术人才,促进了残疾学生的就业创业,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问:聋人中等职业教育是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学校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职业市场的人才的?
杨七平校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对聋人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紧跟国家职教改革发展新步伐。
一是优化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因应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学校根据大量新兴产业对美术设计、餐饮方面的人才需求,设置了工艺美术、中餐烹饪、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聋生眼敏手巧的优势,另一方面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特别是工艺美术专业,学校从1953年开始,就以实用美术和木工两科开始对聋人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工艺美术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加强聋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现代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化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开设有文化基础课、美术基础课、设计基础课、设计专业课等,使聋生全面掌握工艺美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后能熟练从事美术作品创作、广告设计、效果图绘制等工作。中餐烹饪专业主要面向星级宾馆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中式烹饪、中西式面点制作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式西式点心制作等课程及相关综合实训,要求聋生通过技能考核后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文化基础课和办公自动化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培养聋生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维护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通过技能考试获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能够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
二是突出专业特色,提升职业教育贡献度。学校积极争取上海市和各区的残疾人联合会、文化主管部门等的支持,依靠社会力量,开设了小众化的专业技能课程。一批非遗项目在学校落地,如竹刻、盘扣、软陶、葫芦烫画、皮具制作等,满足社会对小众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却填补了市场空白,擦亮了学校职业教育品牌。
三是开展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性。学校高度重视聋生培养就业工作,与希尔顿酒店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和用人合作关系,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共建实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养。学校编写了《自信走向社会——中职聋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南》,针对聋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引导和指导,组织聋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为民服务,积极参加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求职、面试等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学习、成长,聋生的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7%以上。
问:学校从2017年起拓展办学功能,教育对象从聋生拓展到孤独症、脑瘫以及智力障碍学生。学校是如何应对这一新挑战的?
杨七平校长:2017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学校开始招收辅读生。为此,学校新增了校名“上海市鹤琴职业教育学校”。辅读生在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有着和聋生完全不一样的特殊性,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不过多年来,学校教师在特教方面积累下来的经验,为辅读生职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快,以操作性强、易于就业为导向的中餐烹饪专业课程方案应运而生。但方案不局限于中餐烹饪专业课,还包括利于辅读生就业的中西式面点、客房服务、餐厅服务、插花等专业课程。学校采取“3+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3”指的是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1”指的是第四年学校会组织或者推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他们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发展职业能力,逐步實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承与发展陈鹤琴先生的特教宏愿始终是聋青技校人坚守的责任。杨七平校长带领学校沿着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开拓前行,书写了新时代聋青技校精彩篇章。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200062)
特别鸣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