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3-07-04张娟

求知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文章基于小学思政课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与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原则,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小学;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BY[2022]G25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娟(1977—),女,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小学。

在新课程改革阶段,如何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尤其在小学阶段,思政教师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对塑造学生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性,借助科学的方式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正确、有效地引领小学生的思想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阶段,小学思政课程教学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政课程被边缘化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德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思政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科目[1]。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智育,即只重视主要科目考试成绩的思想和现象仍然存在,在部分小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眼里,思想政治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副科”,部分思政教师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与学生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比重不足

由于思政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小学生受现有认知水平的限制,很难通过文字理解思政育人的含义,学生只有參与实践,才能切身领悟思政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然而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理论层面的教学,借助概念性和文字性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虽然许多教师会采用案例讲解的形式开展理论教学,帮助小学生理解理论内容,但在该种状态下学生仍然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这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

综合现阶段小学思政课教学情况,实践教学比重不足限制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素质水平的提升,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急需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并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小学思政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其能在生活中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三观,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行,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等,其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2]。因此,小学思政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及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准,对自身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教学交互性,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把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实际问题,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各类知识信息的状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升小学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二)启发性原则

小学思政课程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无法自发生成,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问题讲透彻,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悟。因此,小学思政教师在创新自身教学形式时,要立足启发性原则,借助各类问题或生活情景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使其在思考中领悟问题的本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还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质疑与困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消除学生内心的疑问。

(三)实践性原则

将思政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衔接是2022年版课标所强调的,其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小学思政教师在改革与创新教学的道路上,要以实践性原则为着手点,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深入挖掘显性与隐性思政育人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与生活实际案例,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不断提升其辨析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开展项目式、议题式与体验式等教学活动,并采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与时事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结合课程内容,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课是一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课的性质与内容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与此同时分阶段与内容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结合这一性质特点,小学思政教师在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前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避免出现只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或根本不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认识到自己应该时刻保持认真的教学态度,提前做好备课工作。第二,教师要做好课程内容归类工作,以提高实践教学的价值。综合小学思政课程知识可以发现,其可以分成几个大类。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若一味地迎合学生,组织过多的实践活动,如每节理论课配合一次实践课,不仅会导致思政课失去理论性和思想性,还会浪费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课程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在每一大类或某一单元教学后开展实践教学[3]。

为了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为理想,小学思政教师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并遵照以下三个原则来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一是特色性原则。教师要以思政课程内容为核心,结合时代发展与当地资源、校本资源,合理采用具有特色的案例开展实践课程,从而达到深化课程内容的目的。教师在创新教学体系时,遵循特色性原则还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认可度的目的。二是实用性原则。在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思政课专业内容的要求,保证实践能够与理论课程教学以及学生发展密切关联起来,构建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混合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混合、课内与课外实践混合、实践内容综合等方面,教师要淡化思政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知识内容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素材,融合课内、课外实践

结合现阶段思政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应提高教学素材的丰富性,通过融合多种元素,让课内、课外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一方面,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以此开展课内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准备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具,为学生营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促进课内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4]。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做好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发,让实践教学更具魅力。

例如,小学思政教师在讲解“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这一单元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视频和图片。观看视频和图片后,学生会认识到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地球遭到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下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并开展“保护地球我最强”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阐述小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保护地球,在其他人做出威胁地球环境安全的行为时,小学生可以做出哪些行动等。借助这一校内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该单元知识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进行回顾。在学生准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对保护地球的看法以及为此做出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分析教学主题,开展校外实地调研活动

在进行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实践活动场所与实践内容丰富性的重要意义。第一,其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从更广的层面认识思政课;第二,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实践的兴趣,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应做好思政课教学主题分析工作,结合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合理开发校外实践资源,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校外实地调研活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建议针对年龄较大的高年级学生开展该类活动。

例如,在进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单元教学主题——家乡,引导学生开展校外实地调研活动。在开展实地调研前,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学习的“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并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回忆小时候家乡的状态,或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要自己家乡以前的照片,通过照片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了解和更为浓厚的情感。进行校外实地调研时,小学思政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如博物馆、文史馆、艺术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新变化”等课程内容与自己的家乡联系起来,从而激起学生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四)强化品德培养,拓展实践教学评价维度

评价是思政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通过科学的评价助力教学工作,让教学效率与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小学思政教师要分析现阶段教学评价的不足,并拓展实践教学评价维度。一方面,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决定学生发展方向和成长状态的重要因素,并尝试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添加至实践教学评价内容中,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另一方面,实践是对抽象性理论知识的具象化表现,教师要分析学生在实践中所做出的行为和最终取得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估,通过全面考核与评估,找准发展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需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需要补充的实践教学内容等[5]。

例如,在讲解“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单元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课后生活的實践活动,在班级中打造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课后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写作、画画等课后活动。课后生活模拟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核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凭借学生的阶段性测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品德修养情况,而是应当从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日常学习与参与实践活动的状态、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出发,在拓展实践教学评价维度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情况的全面考量。教师应通过实践教学获取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更多信息,进而结合课程标准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规划与目标。

结语

在新形势下,小学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提高对思政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融合课内外实践、开展校外实地调研活动以及拓展实践教学评价维度等,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实现知行合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鸿.小学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研究[J].新教师,2022(8):83-84.

[2]刘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现状及其方法和路径研究[J].价值论研究,2021(2):140-156.

[3]祁玉山.浅谈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2(28):50-51.

[4]田万龙.小学德育活动要与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推进[J].新课程,2022(24):224-225.

[5]许桂香.“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4):137-138.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