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究

2023-07-04邱枫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实训课程学前教育

摘 要:游戏化学习理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为学前实训课程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本研究以沉浸理论为基础,从完善团队机制、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分层教学内容,迁移学习场域、创设教学情境,设定激励机制、及时评价反馈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学前实训课程与游戏化学习的适配性及可行性中寻求两者的融合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学前教育;实训课程

基金项目:2021年喀什大学教改项目“能力导向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编号:KJEY2103)

作者简介:邱枫(1987— ),女,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游戏化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23年1月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22亿。在根据职业划分的网络游戏用户中,学生占比21%,成为排名第一的用户群体,而游戏也已经成为大学生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设计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对象。若将游戏化机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为教学增添趣味性,也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以下简称学前实训课程)与游戏化学习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借鉴成熟的游戏框架将游戏机制融入课程教学,以提高学前实训课程的教学成效。

一、游戏化学习的内涵

(一)游戏化学习概念

游戏化是指将游戏元素应用于非游戏情境中。在教育教学领域,游戏化即在学习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游戏化学习是指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选择等理念,让游戏元素渗透教学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定教学内容和游戏规则,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简单来说,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但其本身并不是游戏。游戏化学习是有别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连接主义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更为科学、广泛地应用。

游戏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在学习活动中应用游戏辅助学生学习。这里提到的游戏分为数字化教育游戏和传统的教育游戏两大类。另一种是利用游戏机制(如生命值、团队竞技、排行榜等),将传统的学习活动转化为游戏活动。笔者探究的实践方式为第二种,即在学前实训课程教学中,以相关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游戏机制进行游戏化学习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二)游戏化学习理论依据

关于游戏化学习的理论依据,目前没有系统的参考内容,学者们普遍以体验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沉浸理论作为研究游戏化学习的理论依据。体验学习理论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学习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听讲,通常是将游戏本身融入教学活动,辅助学生进行学习。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率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在培养全人的过程中,游戏是承载多种智能的载体,而游戏化学习的方式也是提升多元智能的最佳途径。1975年,著名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首次提出了沉浸理论,该理论说明了人在进行某些活动时,如果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会忘却一切,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而这种沉浸感与活动任务同个人技能之间的平衡有关,挑战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沉浸感,进而影响个人在活动中的愉悦感。对于教学而言,这种沉浸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与之相关的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笔者设计的游戏化学习就是建立在沉浸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游戏机制为学生打造游戏情境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习经验。

二、學前实训课程教学与游戏化学习融合发展的适配性、可行性及应用现状

(一)学前实训课程与游戏化学习的适配性

游戏并不是学习的天敌,相反,其可以成为学习的重要助力。在古代,学习和游戏的关系几乎密不可分,无论是孔子还是古希腊教育,均强调学习中的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大力推行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高校更应从幼儿教师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注重课程教学与游戏化学习的融合发展。

1.有助于学生游戏素养的提升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指导理念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加快推进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学前教育质量工程,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探索性实践。游戏化学习如此重要,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不应只将其放入某一科目进行专题学习。游戏体验关乎精神、态度、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阶段都未有过游戏化学习的过程,未曾在游戏化学习中体验过获得感、愉悦感,又怎能真正理解游戏化学习带来的快乐,又怎会更好地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呢?对此,高校学前教育应当进行积极探索。实训课程是与职业关联较强的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游戏化学习,既能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又能为学生游戏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的青年学生已成为“数字土著”,教育者也成了“数字移民”。Marc Prensky早前就指出,我们的学生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设计的教学已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对象。我们这些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说着“过时的语言”(前数字化时代语言),正在吃力地教着一种使用全新语言的人群。有学者通过对美国数字公民教育的游戏化课程分析,结合中国当前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启示性建议,即不论是哪个学段的课程都可有所侧重地融入游戏化设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目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开展活动。教师要改革教育方法和内容,必须学会运用学生的语言和方式与之交流,游戏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则是方法与内容最佳的结合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训课程占比较大,其中较多的技能课程如果没有长时间地学习积累,学习成效就不明显,学生的获得感也不强。教师进行科学的游戏化学习设计,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游戏情境,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能极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前实训课程与游戏化学习融合的可行性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从课程类型上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应用性较强的教法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包括艺术类技能训练(音乐、舞蹈、美术等)、幼儿园环境创设、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一般依托校内学前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两者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和推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平台。这样的教学场域,为学前实训课程的游戏化学习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

1.实训课程主题化模块有利于游戏化学习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包含艺术类技能训练、幼儿园环境创设、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多个主题化模块,这恰好符合游戏化学习的故事性线索引导本质。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不同的主题游戏,在不同的主题游戏中可包含模块中的所有课程。比如,艺术类技能训练的游戏化学习,是将游戏背景定义为技能训练与强化,游戏机制是规则明确的闯关游戏,获得技能象征物的积累,而积累的象征物也可作为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依据。

2.实训场域便于创設游戏情境

游戏化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情境性,即将学习内容设置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真实性的游戏情境获取知识。学生能否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是游戏化学习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学前实训课程依托校内学前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需要学生定期入园见习,旨在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幼儿教师角色感。教师如果在实训场域创设情境,将游戏化学习机制融入其中,有利于构建学生知识梯度与能力衔接的游戏化系统模式。

(三)应用现状

游戏化学习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及效率的潜力,不少学者都将游戏化学习看作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手段。我国学者蒋晓在1987年就提出了可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改变传统学习较为被动的特征,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愉悦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中指出,“游戏化”将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趋势。《2020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中再次提到,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教学方式加快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游戏化学习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以及各技能培训行业中。此外,翻转课堂、MOOC等教学方式也融入其中,进行游戏化学习与学习游戏化的教学,即游戏活动特质辅助翻转教学,促进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的认知思考。

现阶段,游戏化学习融入学前实训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游戏化学习的理解不够全面,多以游戏本身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课前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在课堂中用做游戏的方式调动课堂氛围等,使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变得程序化和机械化。二是教学过程中游戏机制单一化。学前实训课程需要大量的模拟授课,小组学习必不可少,游戏中的对抗机制在小组学习中使用频繁,其他机制未被有效使用甚者从未使用过。

三、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学前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MDA框架是一种解构游戏的方法,该方法也是游戏制作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设计框架。该框架将游戏设计分为了机制(Mechanics)、动态(Dynamics)和体验(Aesthetics)三个部分,机制会产生动态系统行为,进而产生特定的审美体验。如果用游戏化的教学设计来理解机制的话,那就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发放“答题补贴卡”,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难度更高的“答题使用券”。游戏过程中的动态,指实时反馈信息给学生,便于其能知晓“生命值”以便改变学习策略。体验是指学生在游戏化学习中产生的愉悦情感,即感受游戏的乐趣。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将游戏细分为四个部分(以下简称J4元素)。一是全情投入。游戏可以使参与者更加积极主动、热情洋溢地参与到自己事情中。二是实时反馈。参与者在动态中获得持续反馈,更能成功地完成挑战。三是和陌生人结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建立目标,创造更强大的社群。四是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游戏可以使参与者获得的体验感持续至游戏外。J4元素可以看作MDA的具体化,它进一步解构了游戏机制中的元素,使游戏的设计更具操作性,对游戏化的教学设计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笔者尝试以J4元素为游戏机制,在沉浸理论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融入其中,进行游戏化的学前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一)设定团队机制,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学前实训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对于艺术类技能训练、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训课程而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进行小组学习。在游戏过程中,游戏者明确游戏目标后,需要快速评估自我能力并做出应对方案。游戏中的团队作战更加要求目标的明确与统一,因为那是整个团队的共同目标。沉浸理论中,体验感产生的关键因素就是在游戏情境中的任务挑战同参与者个人能力之间的平衡,任务挑战太难会使参与者因失去对游戏的控制力而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焦虑、沮丧的悲观情绪。在学习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学习,用强烈的团结感、凝聚力和共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形成学习共同体,能够预防学生对学习产生无趣、乏味的感觉。比如,在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实训课程中,将学生分成异质小组,依托实训基地,通过幼儿的反馈对学生的活动设计进行评分。全组学生分数的总和为小组总成绩,再按总成绩给小组排名,每个名次可以获得相应的分值。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各小组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要明白个人的成绩与小组总成绩息息相关。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成效。

(二)设置学习任务,进行分层教学

学前实训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任何学习主题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因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设计成不同难度等级的游戏化学习任务,并规定只有完成了当前的任务,才可进行下一级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学习任务的自主权,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当前的学习任务,只是将教学时间灵活化了,从宏观角度激发了学生的控制动机,但仍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情分析上下功夫,以保证游戏化学习任务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比如,在艺术类技能训练钢琴弹奏的实训课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难度等级进行划分,不同难度对应不同的弹奏任务,再由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与团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后自主选择弹奏任务。学生熟练地进行歌曲弹唱完成本级任务挑战后才算通关,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值”,并进入下一级任务。通关越多,获得的“经验值”也越多。

(三)迁移学习场域,创设教学情境

游戏化学习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合作团队、设置学习任务,还需要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情境包含玩家、任务挑战、场景,玩家在不同场景中完成任务挑战,以获取通关的各项条件。当游戏场景的设计与游戏本身的目标、规则不一致时,玩家就不能完全投入游戏,无法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学前实训课程的实践部分需要学生模拟在幼儿园授课,这本身就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支撑幼儿园各领域教学的相关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校内实训是主要方式。目前,大部分高校会依托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基地实训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领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如大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教学情境、中班幼儿艺术领域的教学情境,甚至教师可设定游戏规则,将课堂的学习场域进行迁移,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行创设教学情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增强认同感、获得感。

(四)设定激励机制,积极评价反馈

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团队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此基础上提供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游戏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游戏中,实时数据反馈和定量基准是参与者玩好游戏的关键,玩家的成绩以进度条、点数、级别等形式,持续地得到测量与反馈,玩家很容易看到自己在什么时候获得了什么样的奖励。实时的积极反馈让参与者更加努力,并有信心能成功地完成更加艰巨的挑战。在学前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装备”的方式对学生加以肯定。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好奇心、竞争欲等深层的内在动机。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琴的时间长度、完成的美术作品数量等,奖励其“装备”。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为每个学生做好过程性评价的记录,以便在课程目标达成度方面为总结性评价提供参考。

游戏化学习,是信息化时代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的特点与特色,从游戏机制入手,结合游戏MDA框架与J4元素,为学生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推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游戏化学习的融合发展,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游戏素养。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

[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游戏与教育:用游戏思维重塑学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3]李玉斌,宋金玉,姚巧红.游戏化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11).

[4]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职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5]吴继陈.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以低年级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6]蒋宇.玩出智慧游戏化学习的魅力[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7]陈思.教师游戏化教学素养模型构建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

[8]Prensky,胡智标,王凯.数字土著数字移民[J].远程教育杂志,2009(2).

[9]王晓晨,蔡进,杨浩.美国数字公民教育的游戏化学习课程建设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21(7).

[10]朱云,裴蕾絲,尚俊杰.游戏化与MOOC课程视频的整合途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6).

[11]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2]窦瑶瑶.小学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与案例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游戏化学习实训课程学前教育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B_S模式的游戏化学习系统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PBGS教学模式在“办税模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一次游戏化的探究式化学知识学习
《电子线路CAD设计》课堂教学创新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