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受教育水平与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

2023-07-04钱锦彬林丽娜王恬甜

新课程·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养适应性密度

钱锦彬 林丽娜 王恬甜

一、引言

Olson于1978年提出家庭“环状模式”(circumploar model)理论,该理论认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构成家庭功能的重要维度,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适应性是指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研究表明,成员关系亲密、功能良好的家庭中的儿童,通常会更自律,学习更主动,社会适应性更好。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父母采取何种教养行为与其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拟从中职学生的视角分析其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并考察教养方式在其中独特的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22年12月在问卷星平台面向全校各专业班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Ⅱ),回收有效问卷1391份,有效率为89%。其中男生528名,女生863名,平均年龄16.55±2.36岁。20级学生370人(占26.6%),21级学生505人(占36.3%),22级学生516人(占37.1%)。

(二)研究工具

1.父母受教育水平。问卷中将父母受教育水平编码为3个水平,并分别赋值为1~3。1=小学及小学以下;2=中学或中专,包括上过一段初中或高中、初中或高中或中专毕业;3=大专及以上,包括非全日制大专或大学毕业(夜大、电大、函授等)、全日制大学专科毕业、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硕士、博士)毕业。

2.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于1980年共同编制,是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1993年岳冬梅等翻译并修订成中文版,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六个维度(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66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從不、偶尔、经常、总是),父母教养方式无法作总分计算。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966。

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由Olson等人于1982年编制,费立鹏等人对此量表进行了翻译和多次修订。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分量表,主要用于评价亲密度和适应性两方面的家庭功能。量表共有30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即“不是”记1分,“偶尔”记2分,“有时”记3分,“经常”记4分,“总是”记5分。由于亲密度和适应性属于家庭功能中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并非同一变量的不同维度,因此计分时不进行总分计算。由于本研究仅需要探讨其他变量对实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因此仅采用实际部分。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925、0.925,效度指标拟合良好。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和Process3.4进行数据处理。

(四)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由本校中职学生评估,故有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为此,对中职学生评价的变量进行Harman单因素检验。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变量全部放入一个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26个,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0.93%<40%,因此,本研究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三、结果分析

(一)各变量的描述统计

以性别、生源地、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共居人和家庭类型为自变量,中职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发现,城市父母受教育水平均高于农村父母(t=8.432、7.838,p<0.001),而且市区和农村父母中,大专及以上所占人数均比小学及以下、中学或中专的人数少。数据还发现,父母学历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强;男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比女生强;农村学生家庭亲密度比市区学生弱,但适应性方面则比市区学生强;随着年级的升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则越来越强;在与谁共居方面,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最强,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的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最弱,留守学生(仅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比在此基础上加入亲戚一起生活的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强;双亲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高于单亲和留守家庭的学生。

从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来看,父母受教育水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均显著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父母惩罚严厉和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均显著负相关。

(二)父母教养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和步骤,构建以父母教养方式六个维度为中介变量,父母受教育水平为自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和图2所示,可认定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在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中中介效应均显著。对家庭亲密度而言,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中介效应量分别为34.59%和36.19%;对家庭适应性而言,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中介效应量分别为38.89%和41.45%。

四、讨论

(一)不同背景维度下中职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存在城乡差异,且中职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接受过中学或中专的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6.75%。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教养的知识、技能就越多,与子女的情感联结和家庭应对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要提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父母后续接受育儿继续教育十分重要,否则,其教养理念和方式根本无法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受青春期和家庭“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影响,男生更为叛逆且被父母更多包容,而女生对父母的依赖性相对更强,且更加敏感,更容易体验到不良情绪,为此,男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较女生强。本次研究还发现,只有24.73%的学生有机会与父母或与父母和亲戚生活在一起,更为可怕的是父亲缺位严重,单亲家庭中仅5.30%学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弗罗姆认为:“虽然父亲代表不了自然,但是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任了极其重要的精神导师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走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严重缺位过早地催熟了单亲或留守学生的心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本研究验证了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在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受教育水平对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有负向预测作用,而且父母教养方式中除父母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余维度均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相关,特别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家庭亲密度和適应性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4左右,且有正向预测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父母文化水平越低,对子女的包容度就越高。另一方面也表明父母如果能以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对待孩子,将有助于提升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此外,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均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负向预测作用,而母亲的惩罚严厉则对亲密度和适应性有正向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常遭父母拒绝的孩子多情绪不稳,冷漠并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敌意和攻击行为,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拒绝、过分管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子女对父母的依恋感,从而使子女的家庭适应性较差,家庭成员的亲密度体验也较差。本研究中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居多,大部分子女更多时间仅与母亲或与母亲和亲戚生活在一起,对母亲的依恋性更强,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锻炼了这些子女的独立性。

尽管有研究认为父母的养育方式通过与孩子的相互作用直接表现出来,具有多层次的稳定性,要改变教养方式并不容易。但教养方式更多受父母教育水平的影响,只有转变父母的教育理念,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才有可能获得改善。

五、结论

第一,中职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不同背景维度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强;男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较女生强。特别要说明的是,中职学生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缺位严重,使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的体验较差,适应性也较弱。

第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在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加强后续父母育儿的继续教育,将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Olson D,Russel C,Spenkle D. Cirupolar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VI. Theoretical Update [J]. Family Studies: Review Yearbook,1984(2):59-75.

[2]梁宗保,马林阁,张光珍,等.父母婚姻关系质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父母养育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3):499-503

[3]吕勤,陈会昌,王莉,等.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J].心理学报,2002,35(1):89-92.

[4]毕馨文,魏星,王美萍,等.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的关系:父母教养与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8,41(2):330-336.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养适应性密度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教养方程式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