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实施的思考
2023-07-04杨三艳
杨三艳
2022年3月,人社部印发了《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将从课程教学改革迭代到高质量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同时,为促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实施和落地,人社部还将发布《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优质课堂评价标准》《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精品课程评价标准》《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评价标准》《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骨干院校评价标准》等相关评优选先文件,分步开展针对课堂、课程、专业、院校等的一系列评价选拔活动。目前,各技工院校紧扣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百千万”任务目标及相关评优选先活动,为切实有效地落地实施《方案》相关内容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
无论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来讲,还是从评价选拔活动方面来讲,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必将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提出新的挑战。根据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要求,一方面,人社部通过组织院校分批开发、制定、修订的方式,制定100个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对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课程规范、實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规范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四个方面的评价选拔活动,加大各学校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校本转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力度,确保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实施。
目前,对于大部分技工院校而言,课标校本化是亟须开展的工作,各教学部门都要参与并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专业系部进行学习任务的转化和教学,教学管理部门针对各专业特点合理修订教学本文格式、学业评价、场地建设标准,教研部门整体策划、组织、推进课程开发和转化工作。
《方案》颁布以来,随着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各技工院校中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有效落实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技工院校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结合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经验,本文将从对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管理制度、教研项目统筹、教学平台搭建、学业成果质量等方面的思考和变革进行论述。
一、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落地实施的基础
根据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和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革,包括教学本文格式、教学安排、教学评价标准、场地建设标准等。
1.教学文本的编制需要根据从知识架构的分类方式,调整为以学习任务架构的分类方式,通过明晰学习任务各阶段涉及的知识及技能的关系,实现工与学的结合。
2.教学安排需考虑工学一体化教学节奏问题,探索连堂授课模式,减少对课堂内容的割裂,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工作实施的同步。
3.教学评价标准需要考虑工学一体课堂教学特点进行调整,除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外,增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表现评价、学习任务设置与工作任务关联度及完成性的评价、课堂产出学生成果的评价等,从而促使教师增加对学生自我学习、工作任务知识迁移、学习任务产出成效的关注度。
4.教学场地建设标准需要考虑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特点,尽可能按照专业特点,根据专业岗位模块进行实训场地的设置。实训场地中,需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设立相应教学区、资料检索区、实训区、成果展示区等,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使用需要。教学场地设置需避免因场地因素问题,导致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不断切换教学场所,从而造成课程教学内容的时空割裂,影响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效果。
另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单单依靠教师推进的工学一体化工作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通过相关制度,给予教学课堂时间、场地、评价方面的配套支持,才能实现学校的全员参与,从而促使学校工学一体化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教研项目统筹推进是落地实施的关键
如果说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是解决“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落地”的问题,那么教学教研的统筹推进解决的就是推进效果好坏的问题。根据《方案》的相关要求,要实现目标,对技工院校而言,关键还是校内教研工作的统筹规划。对师资进行教学任务规划、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案等方面的培训,才能保证工学一体化的质量落实。
1.教学任务的规划需要通过任务开发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文件及授课标准,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学习任务对应的岗位知识技能,避免安排学习任务时出现知识点、技能点的重复或者遗漏问题,保证参与授课的教学团队做好任务教学的分工与互补。
2.教学组织方式的研究需要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样板课等教研活动方式,让教师直观了解工学一体化课与传统课的差异,从而实现授课环节、教学手段、课堂管理要求等方面的规范与统一。
3.教学评价方案需要教师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针对行业岗位标准,编制出符合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案,从而让评价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岗位任务完整性,突出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侧重产出学业成果的评价,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教研项目活动的组织为规范教师教学流程及模式起到示范性效果,结合集体备课,能较快速实现教学模式的推广落实,形成适用学校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标准化流程。
三、优质、丰富的教学平台是落地实施的支撑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只有不断打磨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成就,更需要的是累积与沉淀。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可以保留历年教师对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及实施成果,为一线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教学平台需要具备服务一线教学的功能,包含资源共享、团队课程编辑、师生互动等基本功能。
1.资源共享功能可以实现对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成熟课程资源的共享,在更换任课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相关文本、信息资源在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仍具备有效性及统一性。
2.团队课程编辑功能需要满足教师团队集体备课、资源保存的需要,实现跨学期课程资源的共享及多人编辑。一门课程只有教师团队通过2~3个学期对课程内任务划分、内容说明、课件资源、堂练任务、课堂题库、教学视频的逐步完善,才能较好地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避免每学期教师各自备课,出现教学资源无法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因人员流动、教务任务变更而出现流失的情况。
3.师生互动功能需要满足教学过程中课堂任务的发布及学生作业采集的需求,通过教学平台的采集,实现对学生作业完成效果的分析,从而确定课堂任务设置的有效性,促使课堂任务不断完善,贴近岗位工作需求,达到支撑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促进教学经验“量”的汇聚,结合互动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功能,实现平台内课程培育一进一出的闭环循环,确保工学一体化教学课程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发展。
四、学生学业成果质量是落地实施的检验手段
多年来,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成了从分散式知识考核到组合式知识考核的完整体系,通过知识点、技能点的考核,可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考核内容的分散与组合不影响判断效果。而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转化形成的工学一体化学习任务的教学,将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检查和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评价课堂效果,需要从学习任务分类出发,构建适用于对应学习工作任务的成果验收标准,明确各个学习任务需要实现的成果产出内容,从而通过教学成果的产出,实现对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成果可包含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业成果两部分。学校可基于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教学文本、授课视频、实物作品等,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完成教学成果。对于由学业完成的学习成果,可作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学业要求。在课程结束时,除了通过试卷、技能操作等常规考核进行评价,教师还需设置符合课程任务目标、具有岗位工作特色的典型任务,作为课程终结考核,让学生通过不少于1周的时间,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并符合任务标准的学业成果,通过展示或答辩完成评价。
学业成果是教师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效果的集中表现,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学业成果制作的要求,倒逼教学重视成果的产出,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任务导向、成果导向的效果,赋予工学一体化教学更强的目标性,避免出现教学研究成果推进成效不佳、教师与学生“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
五、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廣泛开展,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但推广过程中,专业教师很容易只看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却未能察觉其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和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很容易出现学生该掌握的理论知识没有讲透、该掌握的实操技能未掌握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明显提升,甚至导致虽课堂氛围活跃,但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除此之外,人才的培养除针对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外,还需要包括针对职业素质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部分人文素养课程因与岗位技能关联度不强,并不适合分解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和培养,拆解其知识架构体系、时间架构体系,如语言学科、理论学科(物理、化学)、体育学科、思政学科、历史学科等。因此,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人文素养课程和实操技能训练课程。因此,学校在推进落实工学一体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还需要考虑人文素养和技能训练的策划与布局,形成互补,让学生在掌握满足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问题非常突出,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肩负重任。开展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工作既是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又是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技工教育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促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系统落地,需要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建立学校适用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为推动技工教育发展,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欧海林,彭琦雅,彭德洪,等.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培训,2022(12).
[2]崔秋立.从“课程教学”到“培养模式”的跨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评述[J].中国培训,2022(5).
[3]曾威.多元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交通样本”[J].中国培训,2022(12).
[4]祁娜.技工院校如何理解“五个一体化”工作任务[J].职业,2022(10).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