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研究

2023-07-04郭亚军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    要:“课程思政”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教育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对实现全面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尝试对“数理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的思政教育实现方式进行探索,提出在“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设计中应遵循的五个原则,而且构建了富有“数理经济学”内容特色的五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期对“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规律和實现方式作出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理经济学;思政引领;思政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7-0043-03

作者简介:郭亚军(1971—),男,陕西潼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21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农科强校特色下新文科管理学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XJJGJG202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作用,而且要有效利用专业课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新的历史时期内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改革创新举措以及要求作出部署[2],充分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而,研究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不仅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时代课题。

“数理经济学”是一门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分析、解释经济学现象、描述经济学理论的专业课程[3],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模型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精通经济分析方法,不仅有理想信念而且能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层次人才创造条件。因此,在“数理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外部融入教学,而且要用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全面育人根本目标。

本文以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类本科专业学生培养为背景,提出“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设计的原则,并根据课程具体内容精心结撰了五个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把专业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与思政内容的思想性、亲和性巧妙结合起来,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一、“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设计的原则

(一)把思想教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讲授的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不同,既非纯粹的专业内容,也并非纯粹的思想政治,必须注意思政内容引入的方式和契合度,实现传授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双重目标。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生发而不是机械结合,尤其是“数理经济学”这类一方面涉及到数学方法应用的实证分析,另一方面涉及潜在价值观传递的规范性分析。因此,在“数理经济学”课程内容讲授中,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理经济学”模型构建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以思想政治提升模型构建分析层次,另一方面以专业知识具体化思想政治内容,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会到思想政治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乐趣。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高级黑”和“低级红”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两种思想错误[4]。“低级红”发生的原因是只红不专,有政治素养却缺乏专业知识,本意为党辩护,却无意中给敌对分子递上攻击武器;“高级黑”发生的原因是只专不红,虽然有专业知识却缺乏政治立场,刻意曲解党的各项政策。为了避免此两类错误,课程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深厚,而且政治理念必须准确,做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 “高级红”。“数理经济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专业课程,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而且暗含一定的政治理念规范,教师在讲解中要准确认识每个专业命题背后的思想假设,如此才可在案例设计中站稳思想政治立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三)用唯物辩证思想指导“数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世界观,而且是认识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对任何事物不仅要一分为二,把握事物某一方面的同时也要认识事物的另一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因为两点论而忽略了重点论[5]。“数理经济学”本质上是运用数学工具处理成本与收益的均衡问题,把握矛盾分析方法,熟悉成本函数与收入函数的运行逻辑,认识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决策原则,就是成本和收益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通过分析“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经济学原理,强化学生一切收益都需要付出代价的认识,不劳而获的东西反而可能最昂贵,从而深化对事物内部矛盾辩证统一的认识。

(四)把“数理经济学”课程讲授与当前热点问题分析相结合

“数理经济学”是一门数学和经济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用数学方法说明经济学逻辑。“数理经济学”没有因为应用数学而更难,而是由于应用数学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要认识“数理经济学”的数学逻辑,更要充分利用数学逻辑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只有在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中,学生才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也充分领略“数理经济学”的分析之美。从供给需求分析到矛盾的对立统一,从理性人分析到毛泽东主席的阶级分析法,从钻石价格为什么贵到树立朴素生活作风的必要性,从投资均衡理论到什么是最好的专业。在反复的思想训练中,不仅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技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伟大性与必然性。

(五)将“数理经济学”课程讲授与“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四个自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又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7]。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虽然“数理经济学”成熟于国外,原因是实现了理论化和系统化,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经济分析的萌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道德经》中“我无为而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市场理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价格变化思想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理论,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等[8-9]。通过此类讲授,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实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构建

(一)供给需求分析与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对立统一的两个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需求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消费者与供给者的利益是对立的,消费者希望价格越低越好,而供给者却希望价格越高越好。然而此两者的对立之中也存在着统一:第一,供给者提高价格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因消费者购买量减少而降低了自身的收益,消费者压低价格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因供给者减少供给量而减少了自身的收益。第二,任何损害供给者利益的行为也同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导致供给者生产成本提高的行为必然也使得市场供应量减少,任何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也同时损害了供给者的利益,因为导致消费者收益减少的行为也必然同时减少了对供给者产品的需求。第三,任何促进消费者收益提高的行为也提高了供给者收益,消费者收入提高,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价格提高且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收益与生产者收益同时提高,任何增加供给者收益的行为也提高了消费者收益,供给者进行技术研发,生产成本下降,导致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数量增加而且价格下降,供给者收益与消费者收益同时提高。根据以上供给需求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可引申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加深学生对该原理的领悟。

(二)理性人假定与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法

理性人假定是数理经济分析的基本假定,每个人都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认为,阶级社会里每个阶级都在追求本阶级利益最大化,各个阶级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追求利益,而在于所处约束条件导致追求利益方式不同,以及该利益是否与生产力发展方向一致。

在学习中,可以把理性人假定与阶级分析法结合起来。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是阶级分析法的经典应用,根据革命对每个阶级利益的影响,确定每个阶级对革命的态度,从而明晰谁是革命的朋友,谁是革命的敌人[10]。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革命对他们是解除三座大山的压迫,因而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农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尤其是贫农和其他半无产阶级,深受封建主义压迫,革命给了他们发展机会,所以是革命最坚强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属性,有“需要革命”的一面,又具有反对工人阶级的属性,有“怀疑革命”的一面,对“需要革命”的一面需要团结,对“怀疑革命”的一面需要防范;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代表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革命的对象。

通过把理性人假定与毛泽东主席的阶级分析法相结合,一方面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阶级分析法的深刻,增强革命文化自信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并不反对利益,而是反对那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利益。

(三)“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本科阶段“数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利用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或者解方程组的方法求最优解或者均衡解,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是研究最优解或者均衡解如何随着外生参数或者外生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不是运动的静止,而是各种作用力量的暂时均衡。所以,静止分析就是静态分析,静止状态的变化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利用静态和比较静态法分析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全体人民谋福利,在目标不变的同时,不同阶段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是“打土豪分田地”,激发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是“减租减息”,不仅激发广大农民踊跃抗战保家卫国,而且要团结一切愿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到解放战争时期则是通过土地改革政策让农民成为主人,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政治基础。通过此种教育,既加深了对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认识,又可以领悟中国共产党在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时制定各项政策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提高学生的政策把握能力。

(四)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经济學的基本原理。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额是递减的。“数理经济学”证明,商品价格不取决于商品效用,而由边际效用决定,边际效用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商品越多则价格越低,商品不是因为好才贵,而是因为少才贵,食品不是因为好才好吃,而是因为少才感觉好吃。钻石比水贵,不是因为钻石比水更有用,而是因为钻石比水更稀缺,从实用角度看,爱马仕手提包并不比普通手提包更具备价值,爱马仕手提包比普通手提包昂贵也只是由于厂商人为制造的稀缺。

通过上述分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不拒绝奢侈品,但也不能被奢侈品所迷惑或绑架,除了必要的社交价值以外,奢侈品对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作用不大。更何况,当一个人需要通过奢侈品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说明他或者她对自己也太不自信了。真正的人生在于让外物因为我而具有价值,而不是借助外物增添自身价值。如此设计课程教学,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五)投资均衡理论与如何选择最好专业

“数理经济学”证明,在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投资均衡的条件是一单位资本无论投资于任何领域,所得到的投资收益率相等。如果那个行业的收益率大于其他行业,资本自然会离开其他领域而投入这个领域,导致这个领域的供给增加,收益率开始下降,直到各行业的收益率相等为止。

根据这个原理,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专业。从静态角度考察,有的专业可能比其他专业收益率更高,但如果从动态角度考察,没有一个专业的收益率可以长期高于其他专业,因为人们对最好专业的竞争同样使得各专业的长期收益率基本相等。然而无论哪个专業,总有表现出色的优胜者,原因是该参与者的竞争力在本专业排在前列。因此,短期而言,基于结构分析的专业选择很重要,长期而言,基于核心能力的个体竞争力更重要。通过此类案例分析告诉学生,与其选择最好的专业,不如选择做最优秀的自己,只有与自己的天赋大致相符并且全力以赴去努力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把专业学习与学生的专业选择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教育与“数理经济学”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不是把思政教育从外部灌输进课程内容,而是以思政理论为指导,从课程内容自然生发出思政内容的有机生成教育理念,并基于“数理经济学”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要求设计出富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另外,“数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但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学生思想认识和时代变化特点不断完善,设计出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和时代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案例,以期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立德育人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9-03-18)[2022-04-05].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2-04-05].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  芮少锋.数理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

[4]  粟显淇.拒绝“低级红”“高级黑”[J].法制与社会,2019(29).

[5]  彭远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视角[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8(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5)[2022-04-05].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8]  沙少海,徐子宏.老子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14.

[9]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732.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9.

[责任编辑  巴登其其克]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