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

2023-07-03李向阳高小涵

政工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军士队伍智能化

李向阳 高小涵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加强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知识学习,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以科技素养提升促进能力素质升级”。加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引领和支撑军士成长成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士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2000多名军士进行了调查,研究界定了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内涵,构建了“六力三维”模型,提出了加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内涵、特征和模型构建

科技认知力是指对科学技术进行认知的能力,包括掌握科技知识与方法、养成科技精神与思维、理解科技应用与功效、研判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能力。军士是战斗骨干和装备操作维护骨干,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主要指军士群体对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蕴含的科学技术的性能原理、功效价值和发展趋势的学习、理解、洞察、鉴别、研究、前瞻的态度和能力,体现为六种形态,即学习力、理解力、洞察力、鉴别力、研究力和前瞻力。学习力、理解力是所有军士人员的基本要求,洞察力、鉴别力、研究力、前瞻力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军士人员有不同的标准要求。

军士队伍岗位职责、文化基础有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科技认知力表现出以下特征:在认知力指向上,突出军事科技的应用性。军士科技认知力应重点体现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战斗力发挥上,应聚焦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方面,以军事高新科技的学习、理解、掌握、运用为主,创新探索应突出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以提升武器装备的作战应用效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认知力基础上,日益表现出知识构成的复合性,要求军士的岗位知识面更宽、专业知识系统性更强、业务综合素质更高,需要具备跨专业复合性的知识能力结构。在认知力内涵上,日益呈现技术技能的高端性,需要提升军士的科技素养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技素养。在认知力构成上,突出表现为技战术能力的融合性,要求军士不仅要懂装备原理、会装备维修、精装备操作,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要将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构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模型是培养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的前提。遵循军事人员科技认知力的基本构成要求,适应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新要求,构建与能打胜仗要求相适应、以“六力三维”为内涵的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模型。模型包括能力构成和能力维度两部分,能力构成由学习力、理解力、洞察力、鉴别力、研究力、前瞻力组成;“三维”由科学观念、科技知识、科技能力组成,是科技认知力的三个外在表现维度。“六力”促进“三维”能力形成,“三维”是“六力”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抓手,共同影响科技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近年来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得到了重视,整体得到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力和学习力较为不足,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薄弱,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维护能力不强,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需要提升。为此,应重点在更新观念、严把标准、合力育人、改进管理、激发动力等方面下功夫。

(一)树立军士科技认知力培养新观念。军士队伍作为武器装备系统的直接操作者和维护者,其科技认知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作战效能的发挥,影响着人与武器系统能否形成最佳组合体,必须把科技认知力培养贯穿军士队伍建设全过程。着眼打赢高端战争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军士队伍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强化科技认知力培养,把过硬的科技素养突出出来,夯实军事高科技知识基础,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实现智能化素质的军士人才与智能化的装备体系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高学历军士人才培养,聚焦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岗位开展本科层次军士培养,支持军士就近攻读与岗位履职相关专业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促进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二)立起高技术专业军士选拔新标准。推行任职资格标准化。把握军队转型建设要求,系统分析军士岗位任职要求,建立高技术专业军士岗位目录,构建各级军士专业岗位资格科技认知力标准体系,并在人员选配时加强科技素养考核,严格要求专业背景。实现资格要求标准化。在军士任职培训考核中,把参加国家或军队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资格作为晋升的硬性指标;对于军士任职培训实施“理论+技能”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察对专业相关科技知识和科技技能的操作。

(三)发挥“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新效用。发挥军队院校教育的基础作用。军士教育院校要超前谋划未来战场军士培养要求,紧前创设新域新质专业,构建以“拓宽口径、发展个性、适应需求”为特质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突出公共课程智能化换代,打造具有铸魂性、为战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发挥部队训练实践的历练作用。横向上根据军兵种、专业领域的不同类别,纵向上根据军士军衔等级的不同层级,构建多层分级训练方案以及配套课程;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增加科技认知力的考核权重,考查军士在掌握专业基本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分析、判断和解决武器装备相关问题的能力;开展高科技知识学用活动,编发高科技知识学习大纲和成绩评定标准;大讲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引导军士队伍更新训练观念,从过去单纯追求“米数、秒数、环数”等传统的军事技能,转变到注重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展战法训法、装备技术革新改造上来,训练内容要与信息化智能化装备接轨,实现高素质人才与新装备的最佳融合;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创建军士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小发明小革新活动,让军士参与装备科技改造创新成为常态。发挥军事职业教育的拓展作用。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科技素养学习培训和内容体系建设,为不同层次的军士分类推送科技知识学习资源,注重高端战争制胜机理学习,创建全域全时学习环境条件。

(四)融入军士职业发展管理新路径。精准设计成长路线,按照军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分类设定培养目标,为每名军士设计短期成长路线和长远发展规划,实现依岗选人、以能定岗,定期考评、优胜劣汰。严把新兵准入门槛,除了固有的征兵考核环节,还应根据专业岗位要求设置不同的科技素养考试水平等级,科技素养成绩可作为士兵岗位分配的重要依据。把严军士选改晋升关,把科技素养融入选拔条件标准,以考促训、以考促学。军士岗位交流过程中设置对于科技素养的相关要求,理顺把严军士培养使用方向,切实紧盯主战关键岗位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工匠型”“专家型”技能军士、“复合型”管理军士,真正打造具备前沿科技素养的军士队伍。

(五)营造军士学习支持激励新环境。制订专项行动方案,加强工作指导,拓宽培养路径,提高科技认知力培养的质量效益。注重以赛促学,依托军事职业教育网络平台实施军士队伍科技素养提升行动,开展难题闯关、学习竞赛、水平测试、科普创作等活动,引导军士队伍常态化自主学习。优化学习保障,坚持线上与线下、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互补模式,组织科普讲座、讲解、展示,编发军士科普手册。采取领导授课、专家授课、专长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充实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军士队伍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军士人才任用与管理对策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合格的军士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15周年“明代军士”穿越巡游帝陵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