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的办报特色及启示

2023-06-29王卓亚郭永虎

传媒 2023年10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

王卓亚 郭永虎

摘要:《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党政宣传、舆论引导和群众动员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东北日报》在发行期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报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东北日报》的办报特色加以分析,以期对当今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解放战争 《东北日报》 办报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不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的虚假面目,还在动员指导群众运动和组织开展解放区各项建设上发挥巨大作用,为解放东北全境乃至全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党媒党报的模范,《东北日报》具有十分鲜明的办报特色,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东北日报》的创立和发展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抢占东北这块战略要地,除了勾结土匪、伪军等反革命势力大举进犯东北解放区,还利用其宣传武器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攻击。在革命形势极为紧张严峻的情况下,以彭真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提出了要靠“二万干部、十万兵、一张报纸”开展工作的口号,而“一张报纸”指的便是1945年11月1日在沈阳创办的《东北日报》。《东北日报》在创刊词上旗帜鲜明地指出,“本报就是东北人民的喉舌,以东北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以东北人民的意志为意志,反映人民的要求,表达人民的呼声。”并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作为报纸努力的方向。报纸的一版主要刊登社论与要闻,二版和三版则发布国内、国际新闻,第四版为副刊,主要刊登解放区的文艺作品。

《东北日报》创办初期的办报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东北局直接领导的机关报,《东北日报》被反革命势力视为眼中钉进行打击破坏,报社的工作地点不得不对外保密并悬挂“文化社”的旗号;而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报纸先后迁往本溪、海龙(现吉林省梅河口市所辖镇名)、长春和哈尔滨,在此期间多次停刊,直至东北全境解放后才迁回沈阳。然而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东北日报》以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在党和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并逐渐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成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日报》继续承担了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宣传动员工作,并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舆论动员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东北大区行政区划的撤销,《东北日报》也于1954年8月31日终刊,在发行3115期后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二、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的办报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之所以能成为党报的模范,成为发行量最高达20万份的东北地区报纸的旗舰,主要归功于其在不断适应革命需要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鲜明办报特色。

1.坚守政治立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报的宣传作用,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日本侵略者长期的奴化教育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东北地区的广大群众缺乏对共产党系统和正确的了解。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直接领导的党报,《东北日报》坚守政治立场,始终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东北日报》创刊正值国共谈判期间,创刊号的头版便刊登了《毛泽东飞返延安,国共商谈获重要成就》,第二版则转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目前时局宣言》,这些报道充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口号,以及“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停止战争、和平建国的强烈意愿与诉求。

1946年6月底,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对东北解放区发起疯狂进攻。7月1日,《东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上发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廿五周年》为题的社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25年来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辉历程,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援助下“要在东北人民的身上加上新的奴役”并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图谋。文章客观承认了“在我们面前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又通过抗战胜利的成功经验指出“建立坚固的革命根据地”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在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危急关头,《东北日报》重申党的路线、方针,起到了凝聚民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推动了革命事业不断胜利向前。

除了党的路线与方针,《东北日报》还承担发布中共中央东北局所下达指示的任务。报纸所刊登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处理日伪土地的指示》和《中共中央东北局对新区土改的指示》等政府文件,使东北人民及时了解党的土地革命与生产运动的具体政策,从而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生产运动与参军支前等群众运动。

2.紧跟战争形势,准确及时报道军事信息。在战争背景下,军事报道是新闻宣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创刊以来,《东北日报》紧跟战争形势,发布和报道解放战争的最新动态,在解放战争整个过程中成为党重要的舆论宣传武器和广大群眾了解战争动态的主要媒介。

一方面,《东北日报》对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残害无辜百姓的种种罪行加以揭露和批判。1946年6月27日,报纸刊登了一则题目为《国民党军进入后,长春重陷恐怖苦难》的报道,国民党反动派打着“收复长春”的旗号与土匪、伪军势力狼狈为奸,杀人抢劫、无恶不作,不仅对聚集的居民开枪射击,还对民主人士实施监禁甚至屠杀,寥寥几百字便将反革命势力的罪恶行径展现在读者眼前。除了新闻报道,《东北日报》还利用多种题材披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如刊载了《救国必须灭蒋》《驳蒋介石》等社论,揭露蒋介石卖国求荣、独裁统治的丑恶面目,号召广大群众团结一致,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而漫画家华君武在担任记者期间为报纸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讽刺漫画,其中漫画《磨好刀再杀》描绘了蒋介石一手高举“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又在磨刀霍霍,将“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其所塑造的身穿美军军服、头贴膏药的蒋介石的奸诈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华君武以“诬蔑领袖”的罪名被国民党特务列入暗杀名单。

另一方面,《东北日报》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各条战线的信息,记录了全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荣事迹。1948年7月22日,报纸刊载了一则《共产党员董存瑞:英勇爆炸扫除障碍自我牺牲换取胜利》的报道,生动记录了共产党员董存瑞为了战斗舍身炸碉堡的英勇事迹。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巨大反响,人民军队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深深感染了广大群众。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东北日报》在第一时间将前线捷报传送给东北全境。1948年10月17日,报纸刊登了《解放战略重镇锦州,受敌十万全部就歼》的报道,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战略重镇锦州,十万敌军全部歼灭,无一遗漏,缴获武器弹药物资甚丰的消息传向东北全境,提高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3.为人民服务,动员指导宣传群众运动。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支援解放战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并命令各地党委“坚决拥护广大群众这种直接实行土地改革的行动”。《东北日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刊登了大量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报道和社论,对东北地区的群众运动起到了动员、指导与宣传作用。

1946年5月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发表了《解决土地问题是深入群众运动的中心环节》的社论,向广大群众与党员传达了中共中央“放手解决土地问题,是我们目前发动群众运动的中心环节”的重要指示,同时强调了“我们党必须坚决地拥护农民获得土地这一要求,不仅要减租减息,尤其要坚决分配敌伪及汉奸之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东北日报》又接连发表了《全体农民起来平分土地》《平分土地运动中的几个问题》等重要社论,向广大群众进一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先进理论,调动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于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进行宣传动员,《东北日报》还对各地群众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交流各地的经验以指导群众运动。例如,中共宾县县委书记马斌常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疾苦,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陈云同志亲自撰写《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的社论并发表在1946年7月3日的报纸第一版上,文章介绍了马斌做群众工作的先进经验,号召党员干部要以马斌为榜样,在领导群众斗争时要不怕脏不怕乱,了解群众的要求;从群众需要出发,将党的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不搞恩赐办法,推动群众自己起来干;有接近底层的习惯,善于向群众学习。这些典型经验的宣传对于群众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解放区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群众运动屡创佳绩,《东北日报》对胜利成果进行宣传报道,例如一则题为《胜利完成 丰盈秋收》的新闻向人民群众报道了秋收喜获大丰收的喜讯,同时还发布了“精耕细作为主,开荒为辅”的下一年生产计划。纷至沓来的喜讯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群众运动的热情,调动了人民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积极性,有力支援了全国的解放事业。

三、《东北日报》的办报启示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作为党报的旗舰,既坚持党性原则,通过舆论宣传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又作为人民的“喉舌”,反映广大人民的心声。《东北日报》对于当今主流媒体发展的启示有以下三点。

1.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东北日报》便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生动实践。1948年9月1日,《东北日报》刊发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开展《东北日报》通讯工作的通知,明确指明“党报是党的喉舌,党的每一个政策、运动和斗争,都必须依靠和通过它来反复地多方面地进行宣传”。并提出要在全党内进行加强党报观念的教育;同时通知中还强调,报纸要“密切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要和要求,注意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充分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当今主流媒体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新闻宣传工作既要坚守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切实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反映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地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坚持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性既是新闻的本质规定,也是我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始终坚守真实性原则,对各条战线的真实情况进行如实报道。根据《东北日报简史》一书记载,曾经有一名叫吴云的知识青年怀疑《东北日报》所刊登的前线讯息的真实性,于是他进行实地考察,将战利品收缴数量和战俘数目与报纸的报道进行核对,最终发现报道完全属实。吴云因此亲自撰写了一篇题为《实际经验中,打破了对报纸的怀疑》的文章并向《东北日报》副刊投稿,他表示通过证实报纸的真实和准确性,使他今后“更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吴云的事例充分证明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助于新闻媒体树立自身权威和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当今各级主流媒体应筑牢“真实性”之基,坚持还原事实真相,杜绝“以假乱真”、凭空捏造和夸大事实。新闻报道不仅要报道事务表面的现象,更要反映事务的本质与客观规律,从而对事务的真相进行宏观、全面的把握。只有讲真话、讲真理,才能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与传播力,才能发挥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最终价值。

3.充分发挥报纸副刊的服务功能。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日报》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副刊栏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分为报告、散文、小说、诗歌、民谣和科普性文章等,且政治立场鲜明,紧扣革命主题。例如,1946年12月18日,该报副刊开始连载赵树理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小说描写了木匠张铁锁在饱受地主、军阀等势力残酷压榨后毅然加入共产党的经历,揭露了旧社会地主、军阀等势力的剥削本质,颂扬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启迪人民群众揭竿而起向黑暗恶势力宣战。再比如1948年8月17日副刊所刊出的《卫生》专刊第四期,通过纪树生《痢疾》、田明的《急性小儿消化不良症》和王仲的《沐浴的卫生常识》向人民群众介绍了各种传染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副刊的内容既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准,发挥了娱乐大众、服务大众、引导大众的功能,又配合了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革命教育意义。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在当前新闻同质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下,副刊是增強报纸竞争力、提高读者黏性的重要方式。高质量的副刊要兼备思想性与文学性。副刊的内容既要表现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加强文学性与艺术性,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教育人、启迪人、塑造人。

作者王卓亚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永虎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共中央东北局与抗美援朝研究”(项目编号:18FDJ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东北日报.纪念中国共产党廿五周年[N].东北日报,1946-07-01.

[2]东北日报.共产党员董存瑞:英勇爆炸扫除障碍,自我牺牲换取胜利[N].东北日报,1948-07-22.

[3]东北日报.解放战略重镇锦州,受敌十万全部就歼[N].东北日报,1948-07-22.

[4]陈云.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N].东北日报,1946-07-03.

[5]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开展《东北日报》通讯工作的通知[N].东北日报,1948-09-01.

[6]辽宁日报社.东北日报简史[M].沈阳:辽宁日报社,1988.

【编辑:李栋】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五星红旗,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解放战争忆事
解放战争战略考
何时由自卫战争转入全国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
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究竟是何时提出的?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
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到底如何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