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2023-06-29张云钧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张云钧

摘 要 文章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方法提出了“咀嚼文字,细致揣摩;结合情境,分析推敲;广泛阅读,聚沙成塔”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并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以上所枚举出的语文感知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教学实例佐证。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感知能力 能力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必须要规避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教学心理,而是要在为学生营造优越语感氛围的基础上,将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贯彻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鉴于此,本文从自身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出发,以语文阅读教学为抓手,对学生语感的有效培养策略展开思考。

一、咀嚼文字,细致揣摩

阅读中包含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绝佳材料。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极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中所传递的语言信息更是会给人一种流连忘返之感。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教材中的优秀课文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反复咀嚼文字、耐心品味语言、细致揣摩语言深意的方式增强语言感受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就可在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后,向学生提问“《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在用词、句式上有怎样的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荷塘月色》一文的品读,并在思考与分析中认识到:《故都的秋》多用短句,且句中停顿较多,既舒缓了文章的节奏,同时也营造出了清静、悲凉的秋味气氛;而《荷塘月色》则多用叠词,相较《故都的秋》其语言较为朴素,但却极具诗意,对荷叶、荷花、月色等景物的描写十分准确传神。在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对以上两篇课文的用词与句式特点展开细致分析后,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以勾画批注的方式将《荷塘月色》一文中的叠词勾画出来。譬如,“渐渐”升高的月亮、“阴森森”的小路、“淡淡”的月光、“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静静”泄在花与叶上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随后,再引领学生展开美读与赏读。如此,学生便会在细致揣摩文章中各种叠词、动词、名词等词语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不但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朱自清语言的精炼优美、清新隽永,在咀嚼文字、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为细致地领会到朱自清在语言文字背后所传达的哀乐交融、悲喜交加之情,从而学会运用感性的直觉体会语言、品味语言。

二、结合情境,分析推敲

古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有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思想、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积极作用,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感知能力上更是有着超群脱俗的突出价值。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时,就要将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性与意境的深远性最大限度的彰显出来,并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立体、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对古诗词展开深入、细致的推敲与分析,促使学生在领会古诗词用词之巧妙、意境之深远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并学会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语意、探究语言的情感色彩。

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菊”是陶渊明喜爱之花,是陶渊明洁身自好的表现;“悠然”则体现出陶渊明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见”字更是标志出陶渊明超脱于尘杂与俗世之外。为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陶渊明在本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所抒发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无车马喧闹之音的田园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构想陶渊明采菊东篱,恍然间看到南山,而飞鸟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结伴飞返山林的场景。如此,学生便会感受到陶渊明对田园自然景色与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其洁身自好的志趣与宁静淡泊的心境。在此之后,教师再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在本诗的关键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上,向学生提问“如果将这一诗句中的‘见改成‘看或者‘望怎么样?”。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与启发下展开小组合作式的探讨与分析。由此,学生便会在交流想法、互换观点、表达意见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思维的活跃与发散,从而提出带有主观色彩的见解:

“见”“看”“望”“瞧”虽表示的都是看到的意思,但四者所呈现的语意却有明显差别。其中“见”表示的是非主观意愿的看,是被动、无意识中看到南山,是诗人陶渊明悠然自得心情的充分体现;“看”“望”表示的是知道南山在哪里,主动走向南山主动去看;“瞧”更是主观意愿的充分体现。如果用“瞧”取代诗句中的“见”,那么陶渊明就不必“采菊东篱下”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由衷地认识到语言文字在不同语境下语意与情感色彩的云泥之别,其语言感知与感悟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地加深。

三、广泛阅读,聚沙成塔

正如上文所述,阅读是培养高中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最好途径。但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是一项系统、综合的语言素质与语文素养,并不是简单阅读几篇课内课文就能实现,并稳定发展与提升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仅依赖语文教材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语感培养上所存在的局限性,并要坚持以教材为主要教学依据的教学原则,向课堂之外进行延伸拓展,展开“1+X”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从而在有效扩大学生语文阅读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得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实现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鲁迅《祝福》一文时,教师就可将作者“鲁迅”作为群文阅读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药》《狂人日记》等文章和小说。在打開学生阅读视野,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让学生在广泛阅读鲁迅先生文章的过程中对语言感知感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领会鲁迅先生犀利、深刻、幽默、讽刺的文风中感悟到鲁迅先生在语言文字背后所传达的对国民、国事的悲悯之情,体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忧患意识;或者,在教学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教师可基于《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几篇课文共同反映出的主题“讽刺”为中心,推荐学生阅读《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中国四大讽刺小说,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小说、持续思考的方式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力量,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在得到语感的有效锻炼与提升的同时,生成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语言感知能力在学生深度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语言感知能力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这就使得这一能力的培养工作难度较大,过程也极为繁琐复杂。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研究、组织与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完善语文教学内容、补充语文教学资源的方式将学生语感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在有效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