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写作的创新策略

2023-06-29姬海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微写作

姬海英

内容摘要:“怎么让习作不再是苦差事”让许多老师苦思冥想,读写结合的课堂也就成为了主流阵地。笔者却认为,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与文本的情感联系,继而才能有意识地在阅读课堂找到“怎么写”的技巧,最终找回“乐于写、愿意写、主动写、持续写”的本心。

关键词:“微写作” 习作技巧 习作热情

传统灌输法教育模式下,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维受限,生活化素材和内容比较少,写作素材比较少、不会收集写作素材,阅读量也比较少,无法支撑学生进行写作。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片段式写作和微课程资源上面,将书面对话、图文结合、诗句,广告词、标语、短新闻等片段式写作内容引入练习课堂,开展片段式微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基本定位:“写作教学要帖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成了空谈,总不见落地。从学生习作的需求考量,以切入口小、操作便利的“微写作”为抓手,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延续写作激情三个维度,或逐一突破,或相互融合,采取片段式的方法,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搭桥铺路。

一.多彩生活“微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做过一项调查,调查过程中我直接设计了一道关于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请问你喜欢写作课么”,结果显示选择喜欢写作课的有35%的学生,而选择不喜欢的有55%,其余15%的学生选择的是一般。由此可见对写作训练感兴趣的学生还不足总体学生的一半,这样看来,写作课堂教学显然是比较失败的。那么片段式,微写作教学模式就有开展的必要性。微写作形式可以比较丰富,只要学生想象的到的形式都可以作为微写作的形式,无论是对话、诗歌,还是图文结合、广告词、新闻、标语都可以。对话微写作训练,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单元的主题情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微写作练习;诗歌,就是让学生按照主题内容创作诗歌,诗歌难度比较大,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慢慢完善,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图文结合的方式就是学生对照图片的内容进行意境微写作练习;广告词和标语,广告词学生经常接触,而且语句比较短、精炼程度比较高,标语同广告词类似,教师或者教学小组给出一个广告主题,让学生编写广告词或者标语,锻炼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短新闻形式,短新闻就是学生练习写类似于微博的文章,写作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这些形式中,开展微写作练习,尤其是小学生的练习,最好的就是写日记。让学生去参观历史遗迹,了解身边的历史遗迹,融合自己所知、所见、所闻,将自己所做作为、所观察所感,都使用笔和纸进行记录,尤其是个人活动、思考、感觉等内容。进行日记训练可以通过观察、感悟记录下自己值得记录的事情,生活中听到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班级的事情等等,可以有效的解决时间不充足、素材少的难题。

(一)发现生活,写“真”事

有位作家曾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是食品,根本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的吃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我们学生怕作文,从选材都构思都得咬紧笔杆,皱起眉头,抓破脑袋,写写想想停停。这其中缺少最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也就是“没有题材”,这才是学生怕作文的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引导他们去“找米”,这些“米”就来自“微日记”。

老师们一贯以来采用的是为了训练而训练的指导:或开展一次活动,或课堂上做个小游戏等,乍一看是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可是这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自己的生活才是习作的永不停歇的泉源。

“微日记”秉着让生每天动动笔,留下写作素材的初衷,让同学们用100-200字左右,简单记录事件过程,或是某个细节。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亲身经历的是才是习作最好的材料。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让学生尝试用“地毯式搜索法”去“发现”生活:

1.我今天有经历什么特别的事吗?我身边的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冤家朋友)有经历什么吗?

2.今天的课堂有什么特别吗?今天我或者有谁被表扬吗?被批评吗?

3.我今天看了什么书?听到了什么新闻?

4.今天身边的人说什么了吗?有什么特殊、异常举动?

5.今天开小差了吗?今天还记得那个奇妙的梦吗……

6.今天我突然想起什么往事了吗?

……

放手让同学们大胆地写,引导同学们真实地记录。父母吵架了,老师批评了,同学闹翻了,课堂上开小差了……成为了学生习作的素材。老师继而在课前的“微日记”分享中,让同学们知道原来生活中的七零八碎、鸡毛蒜皮,是可以自由叙述的。

(二)关注内心,抒“真”情

写作教学和训练归根结底是写自己知道的或者想象中的事物、故事,但无论是自己知道的还是能够想象出来的,这些都要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只有深入生活之后才能够有所感悟,只有经历过才能够写出有水平的内容,写句子是如此,写段落是如此,写文章更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可见,习作的核心是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导同学们捕捉刹那的情绪:哪个瞬间,我特别委屈、尴尬、纠结、愤怒……;某个时刻,我有了出乎意料或是意料之中的情绪。

鼓励同学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引导同学们真实地表达。评理诉苦的、击鼓鸣冤的、尴尬丢脸的……成了学生习作的素材。通过“微日记”分享,再让同学们明白,只要把自己最真实、最想表达的情感写出来,那就是好的习作。

在“微日记”的探索与践行中,我们的学生可以开拓更广阔的习作天地:1.我们班的笑声;2.课间十分钟;3.起床大作战;4.有一些纠结;5.你真是我的冤家;6.考试前后;7.我們一起吐槽;8.一千个读者;9.如果绿植会说话;10.假期生活……每日一练,让同学们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形成自己的发现习惯与写作的思考。

二.课堂阅读“微练笔”——学习写作技巧

“微日记”在于唤起同学们有兴趣地写,有兴趣才会追求“好”的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基于阅读训练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探索并总结写作技巧,在教学中引导同学们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学习写作技巧。

(一)发掘精彩典范句段

精彩句段的赏评,不仅仅停留于对于范本的模仿,有一环课堂的“微练笔”,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举一反三,让学生学有所鉴,学有所用,学有创新。

比如《穷人》一课的心理描写: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课中的模仿练笔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结。以这种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为切入点,与同学们探索了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让同学们去“发现自己的情绪”,去开创更广阔的语言天堂,将内心涌动的千言万语述之笔端。

有矛盾分析式的内心活动……忽然,阵阵尿意袭来。现在正上着课,怎么办?和老师说一声吧,她应该会让我去的。不行不行,这么打断老师,她万一不让我去怎么办?可是,眼下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几乎要站起来了。要不还是憋着吧?可是下课的铃声还远在天边。我犹豫不决,双腿都要绞成麻花了。不行不行,我一个激灵,实在憋不住了!我一下子站了起来,冲到了老师跟前……

有联想幻觉式内心活动……天哪,我的作业本没带!我呆若木鸡,猛地转头,爸爸的车早一溜烟扬尘而去。我第一次感到绝望,仿佛看到老师瞪得又圆又大的眼睛,要喷出火来。仿佛看到同学们叽叽喳喳,指指点点……山雨欲来风满楼,恐怕这次,足以让我的牙齿倒立,血液凝固……

有物我相融式的内心活动——拿着那布满红叉叉的卷子,我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天阴沉得厉害,我的心也沉得厉害。漫天的乌云随风飘动着,一块一块也随风飘进了我的心里。

再有《桥》的环境描写、《一面》中人物神态、外貌描写等,教师如此指导,学生便能记得牢、用得上。

(二)关注点睛传神字词

习作指导时,教师总容易走到这么一个误区:只“说教”不“指导”。比如:你写得不具体,你这词用得不恰当……我们说学生习作“假大空”,教师的指导何尝不是呢?归根究底,教师的课堂教学没能让学生在细节的推敲上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如《花种》中的这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眼里的蔷薇展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确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课堂上将这些句式全部改成“XX花开花了”。同学们就很快能发现字词的传情达意作用。通过“微练笔”磨炼学生遣词炼字的能力,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拥有这种言语的敏感度,才能在习作中注意用词。

阅读教学时,不妨关注这些语言要素的揣摩和评述,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对语言文字有充分体验感悟,为习作中的模仿、迁移和运用搭建桥梁。

(三)把握作者独特情思

一篇好文章不仅在于句段的精彩,还在于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更在于作家情感思考的特立独行。每一篇文章都需要从不同角度,或是借物喻理,或是叙述说理阐述人生的哲理。作家的本领在于用小事琐事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意味深长。这就是作家独有的情感和思想。学生的思考力就需要在“胡思乱想”中得到锻炼,掌握写作的思路,微小、片段式的写作更能够快速锻炼单个写作技能。

“微练笔”不在于课堂中的模仿练写,更在于课堂后的迁移运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就要让学生们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有效利用文本,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高习作水平而努力。

三.互相赏识“微评价”——延续写作热情

学生们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此时再获得一些同伴老师的赞许,他就会有写的自信,有追求更好的动力,就有写的热情。

(一)微评语,点燃写作热情

写评语首先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是学生的读者,得带着欣赏的眼光,我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去写。

1.幽默评语引期待

有学生写的幽默的,我评:哈哈哈,笑料百出的宋小宝附身啦!有学生写了一长串人物对话的,我评:仿佛在看相声,太有画面感了!有学生书写挤在一块了:我评:请送我放大镜,不然我不批了,再画一个哭脸。也有遇到学生乱抄一通:评:举报!打假!重写!用这样评价語展现出老师的包容态度,幽默,学生喜欢,学生就期待,才能用心对待。

2.挑出毛病学修改

微评语更重要的是指出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修改。比如读学生文章,发现没有语言描写的——评:故事中的人全是“哑巴”哦。动作描写都是笼统的“弄”——评:一个“弄”字打算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啊。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共性问题,及时开设关于人物语言、动作的系列讲评:如《精彩的提示语》、《不简单的动作》等。

例如有一次班里有学生:“……老师张开她的河马大嘴大笑起来。”——我评:老师认为这么笑不是很漂亮。Ps:你是不是故意丑化我?

课堂上专门把这句话出示在课件上,并写上一个大大的“‘奇文共欣赏”。同学们读罢哈哈大笑,瞬间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讲评课。接着和同学们“疑义相与析”,挑出毛病指出不足。然后品典范片段,找出《红楼梦》中写笑的片段,和同学们一起大声读一读,学一学。最后创设“笑”的情境,再观察再写再赏评。当然在此过程中依然要肯定同学们追求生动描写的态度,引导学生注意文字的美感,以及语言与情感的联系。

3.不断追问促自改

评语还可以追问,让学生学习自主修改,如: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检查了吗?句子通顺了吗?还有比这个词更恰当的吗?提示语可以更精彩些吗?这个感悟可以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述吗?

把“微评语”当成与学生交流的契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有写的热情。

(二)微点赞,延续写作激情

习作评价要注意学生间的不同,有些学生天天都能写出好习作,但有些学生可能只能写出一个好句子来。因此教师要面面俱到,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金句分享”:微写作讲评前,开设固定“金句分享”,让这些难得写出好句子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五星级”好词:无论是教师批阅或是学生传阅,要求同学们互相点赞用得恰当、传神、优美的字词,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点赞。“微写作”分享时,一一出示朗读,既能锻炼学生推敲字词的能力,又能鼓励同学们,一举多得。

“米其林作家”:根据每月的“微写作”赏评分享,一个月中,有别样角度、别样叙述、别样精彩的同学、“微写作”进步巨大的同学推评为“米其林一星作家”、“米其林二星作家”、“米其林三星作家”。

互阅互赏互评,让习作在每个同学们手中流通起来。互相影响,互相点赞、互相激励,延续写作的激情。

以片段式,微写作,为习作教学的突破口,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途径,为写作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这三个维度的指导下,习作的水平有了相对的提高。正如著名作家巴金所说:“只有写,才会写。”习作教学的探索需要教师用“韧性”浇灌,才能助力学生习作“生态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金潇.浅谈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6):147-149.

[2]林喜彩.基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1):90-93.

[3]杨剑梅.微写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0):60-61.

[4]周海博.刍议“微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C]//.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2:223-225.

[5]梁景兴.微写作 大作用——小學语文教学中微写作的运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2(10):85-87.

[6]庄小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与微写作的融合策略研究[J].教师,2022(28):33-35.

[7]甘雁.微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35):53-55.

[8]刘桐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微写作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教材文本的职高英语微写作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