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摸尤卡坦密林中的玛雅古文明

2023-06-28林十之

世界博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马尔穆尔玛雅

林十之

被淹没在密林中的卡拉克穆尔玛雅遗址

在数千年中,中部美洲发展出了众多使用语言不同,文化差异显著,但又彼此密切交流的文明。前殖民时期,墨西哥是世界六大古文明之一:中部美洲文明的中心。除了一部分玛雅遗址分布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大部分成规模的中部美洲文明遗迹都位于墨西哥境内。

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400年,墨西哥湾沿岸发展出了奥尔梅克(Olmec)文明,被认为是中部美洲诸文明的母体。奥尔梅克文明留存下了大量的雕刻和手工艺品,巨石头像更是为人熟知。

在这段旅程中,我一路探访了墨西哥东南部的玛雅文明、墨西哥中部高原和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河谷,它们是中部美洲最重要的文明发展中心,希望能够为大家勾勒出中部美洲诸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它们的不同特点和文明交流的过程。

卡拉克穆尔:蛇之王朝

玛雅文明的活动范围从墨西哥的东南部扩及洪都拉斯,以尤卡坦半岛为中心。玛雅文明肇始于中部美洲文明的前古典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250年),玛雅人开始定居并逐渐从小型村落发展为城邦,农业和制陶工艺得到充分发展。玛雅文明在古典时期(公元250—900年)发展至巅峰,其建筑技艺走向成熟,建造出很多留存至今的大型城邦。此阶段的文字和历法也独步整个美洲。玛雅文字是美洲最成熟的文字系统,由音节文字字形组合成意音文字。每个字符既有表意的部分,又有表音的部分,和汉字颇有相似之处。玛雅字符排布成方块,也和汉字颇为类似。玛雅人有自己的书籍文献,有脱毛榕木内树皮制成的纸。可惜绝大多数的玛雅手抄本都被西班牙殖民者烧毁。现存的玛雅文字绝大多数是城邦遗址中的石碑铭文,这些铭文为我们重建玛雅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使得玛雅文明成为历史信息最为清晰、翔实的美洲古文明。除了文字,玛雅人依赖高度发达的天文观测水平,还发展出了精密的历法系统。玛雅长纪历的日期常常出现在石碑铭文上,使我们在追溯玛雅历史事件时,可以精确到某年某月的某一日。

现存于墨西哥国立博物馆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

古典时期的重要玛雅城邦大部分位于尤卡坦半岛南部的密林中。各城邦之间或是同盟,或是敌对关系,这其中以今墨西哥的卡拉克穆尔(Calakmul)和危地马拉的蒂卡尔(Tikal)的对抗最为激烈,贯穿了玛雅整个古典时代。作为当时最大的两个城邦,它们各自有众多同盟者,爆发了数次大规模战争。

卡拉克穆尔遗址位于今墨西哥坎佩切州(Campeche)南部靠近危地马拉边境的密林中,至今仍交通不便。我从临近的大城市坎佩切城出发,花费3个小时到达遗址区入口,换乘越野车再走1个小时的土路,才最终到达遗址的核心区。遗址淹没在热带雨林中,高耸的金字塔从密林中冒出一个尖顶,和它们当初被发现时相差无几。附生兰花和凤梨悬挂在遗址长出的巨树上,随处都能听到吼猴低沉的叫声。

卡拉克穆尔(Calakmul)是现代人对它的称呼,在玛雅语中意为“两座相连金字塔之城”。但根据卡拉克穆尔的铭文记载,它是城邦Kaan(玛雅语意为“蛇”)的首都,在当时被称为三石城(Ox Te' Tuun)。因此,卡拉克穆尔王朝有“蛇之王朝”之称,代表该城邦的蛇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其他城邦的铭文中。

在卡拉克穆尔的巅峰时期,约5万人居住于此。目前的遗址占地200万平方米左右,有约1000座建筑。遗址中最高的建筑金字塔结构II超45米高,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是玛雅文明最庞大的建筑之一。这座朝北的金字塔在卡拉克穆尔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建,最下方树立着众多记叙历史事件的石碑,中段有进行宗教仪式的神庙和陵墓,最上方则是皇室居住的皇宫。

卡拉克穆尔遗址中用于天文观测的建筑,站在其顶端可以根据阳光落在对面建筑的位置确定一年中的时令。

帕倫克王宫最显著的建筑是一座四层高塔,用以天文观测。

帕伦克最高的建筑十字庙,供奉天神,象征皇权的来源。

卡拉克穆尔第11任国王的陵墓中发掘出的玉面具,目前被保存在坎佩切城的博物馆中。

金字塔结构II的东南方向还有一座高40米的金字塔结构I,其上除了陵墓和神庙,基部附近还有3个圆形巨石,被认为是卡拉克穆尔“三石城”得名的由来。这3块石头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刻被阳光直射,有天文观测和指示时令的作用。金字塔结构II北面的主广场两侧,一组相对而立的建筑结构VI和IV也被用作天文观测,站在广场西侧结构VI顶端的平台上,可以根据阳光落在对面结构IV的不同位置,确定一年中的至点和分点。

主广场北面的金字塔结构VII曾发掘出卡拉克穆尔第11任国王(Yuknoom Took' K'awiil,702—731年在位)的陵墓,此王的形象也出现在附近的石碑上。陵墓中发掘出的精美玉面具和各种配饰目前被保存在坎佩切城的博物馆中。

帕伦克:玛雅艺术的巅峰

除了蒂卡尔,西面的帕伦克(Palenque)也曾不断挑战卡拉克穆尔的霸主地位。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邦,帕伦克的规模虽比不上卡拉克穆尔,却有着玛雅文明最精美的建筑、浮雕和工艺品。玛雅艺术在这里发展至巅峰。

帕伦克的中心是一座结构复杂的王宫,是行政办公和举行仪式的场所。王宫最显著的建筑是一座四层高塔,用以天文观测。王宫的石柱上有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展现王、武士和祭司的形象,充分体现了玛雅造像艺术的写实主义风格。房间C的阶梯上有大量铭文,记载着帕伦克于599年被卡拉克穆尔攻陷,并在巴加尔大帝(Pakal, 603—683年)的领导下复兴的历史。

秃鹫盘旋的乌斯马尔魔术师金字塔高约28米,和其他棱角分明的玛雅金字塔不同,呈现出弧线的椭圆形。

帕伦克庙宇中的浮雕。右边的巴加尔大帝之子在起舞,左边的母亲则呈上象征王室的神灵。

乌斯马尔“修女院”外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响尾蛇和雨神面具等形象。

乌斯马尔王宫前的广场上,一个双头狮像被作为王座使用。

帕伦克最高的建筑是十字庙,供奉天神,象征皇权的来源。造访的西班牙殖民者将壁画中的世界树附会于基督教中的十字架,因此得名。十字庙旁边的太阳神庙供奉太阳神,象征国王的军事力量。其中的浮雕描绘了684年巴加尔之子在死去的巴加尔的引领下继位为王的仪式。浮雕的中央是一块太阳盾,环绕着各种神明形象。另外一座神庙供奉闪电、皇权和农业之神,象征国王的生产力。太阳神庙旁标号为XIV的庙中另有一幅精美的浮雕,创作于巴加尔之子和其母亲相继逝世后不久,可以看到右边的巴加尔之子起舞,左边的母亲则呈上象征王室的神灵。

王宫西南面的铭文庙内有大量记叙帕伦克历史和巴加尔生平的碑铭。巴加尔大帝之墓也在其中,其棺盖是整个玛雅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现藏于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棺盖描绘了巴加尔从地下世界升至天界的过程,他如同玉米神一样,从一个绘有太阳标志的碗中升起,他的上方则是一颗象征天界的世界树。棺侧面和墓墙上则绘有巴加尔祖先们的画像。

从9世纪开始,古典玛雅诸城邦开始集体陷入衰退,城市被废弃,人口大幅减少,石碑的记載戛然而止。关于古典玛雅崩溃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长期的干旱摧毁了缺乏地表径流的玛雅文明,或是低效的农业生产跟不上人口的迅速增长。这些繁盛一时的城邦,逐渐被丛林吞噬。曾经的同盟和敌人,一同隐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古典时期结束后,玛雅文明中心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转移。在中部美洲文明的后古典时期(公元900年至1521年西班牙征服),玛雅城邦仍兴建了大量宏伟建筑,但不再镌刻碑文,使得我们无从窥知更多历史。

乌斯马尔:华丽精巧的玛雅装饰

位于尤卡坦半岛西北部的乌斯马尔(Uxmal),是玛雅由古典期向后古典期过渡的重要中心,也是现存最精美的玛雅遗址之一。乌斯马尔兴盛于7至9世纪,于13世纪左右遭到废弃。其名字可能来自玛雅语的“三次重建”之意,但仍存在争议。乌斯马尔遗址是普克(Puuc)建筑风格的代表,普克建筑华丽典雅,偏好用几何纹样、石砖马赛克和玛雅假拱进行装饰,该遗址同时兼具一定的车恩(Chenes)风格,体现在精细繁复的浮雕和面具上,两种风格都极具装饰性,仿佛玛雅建筑中的“巴洛克”。

乌斯马尔最恢弘的建筑是魔术师金字塔 (Adivino),高约28米,在玛雅传说中,由一位魔术师在一夜之间建成。和其他棱角分明的玛雅金字塔不同,魔术师金字塔呈现出弧线的椭圆形。金字塔上车恩风格的小神庙入口处包裹着精美的面具和纹样,顶上一个巨大的雨神面具(Chaac),使入口处仿佛巨兽之口一般。水源对于玛雅人来说尤其重要,雨神也就处于玛雅信仰的中心位置,在乌斯马尔的很多建筑上,都能看到他如大象一般的上翘长鼻子的形象。

金字塔的后方是一个矩形广场,殖民者因其像欧洲的修道院,而把这里称为修女院(Nunnery)。广场北面的建筑群装饰最为繁复,墙体上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动物和神像雕塑,如猫头鹰、响尾蛇等,还有三角形的玛雅假拱,这种通过砖石层层堆叠向内收拢的叠涩拱,承重效果远不如真正的拱劵,很多玛雅假拱在后期被封死堵上,可能是为了防止塌陷。

金字塔北方有一座被称为王宫的精美建筑,近100米长,是中部美洲文明现存最长的建筑。王宫前的广场上的一个双头狮像被作为王座使用。王宫外壁的装饰是典型的普克风格,满是马赛克镶嵌纹样,可以看到老鹰和抽象的漩涡蛇纹。王宫附近还有一座风格奇特的充满乌龟浮雕装饰的神庙。由于乌龟和水密切关联,这座神庙可能也是用来进行与水相关的祭祀吧。

漫步在乌斯马尔,很难想象这些精细的雕刻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工匠之手。站在王宫的山坡上,秃鹫在魔术师金字塔的尖顶之上盘旋,一切都像是千年前的模样。我不由得想起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诗人帕斯吟唱乌斯马尔的诗句:“阳光一眨眼,时间一刹那被清空,鸟就悬停在了空中。”

奇琴伊察和图卢姆:后古典玛雅的风采

由于临近度假胜地坎昆,乌斯马尔向东100多公里的奇琴伊察(ChichénItzá)成了造访人数最多的玛雅遗址。奇琴伊察在玛雅语中意为“在伊察的水井口”,兴起于古典时代的晚期,到后古典时期的公元900—1200年发展至顶峰,略晚于乌斯马尔,和后者可能有同盟关系。此时墨西哥中部高原的托尔特克(Toltec)文明的影响已扩散至此处,带来了羽蛇神信仰(kukulcán)。奇琴伊察的中心即是高24米的羽蛇神庙。每到春分和秋分,夕阳会在神庙拐角投下蛇状阴影,并随夕阳西下逐渐下降,如同羽蛇神降临人间。

羽蛇神庙东南方向的武士神庙和托尔特克文明的中心——墨西哥城附近的图拉(Tula)遗址中的神庙极其相似,庙前都有数量众多刻有武士形象的石柱。神庙的顶端有刻有羽蛇神形象的石柱和查克穆尔(chacmool)石像。查克穆尔是死去武士的象征,为人形半躺仰卧状,头侧着,腹部可放置包括人祭心脏在内的各种祭品。

奇琴伊察还有中部美洲文明最大的球场,长度达166米。很多中部美洲遗址都能看到类似的球场。在古代中部美洲文明中,球赛是一项取悦贵族并有宗教意涵的仪式性活动。球员需以肘、腰及膝把球送过球场中央的石环。球场两侧还有雕刻着球员形象的石板,可以看到一方的队长将另一方队长斩首的场景。行刑者一手拿刀,一手提着人头。被斩首者的鲜血化作蟒蛇如星芒般从脖子处涌出。

从奇琴伊察再向东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碧海蓝天映衬下的图卢姆(Tulum)遗址显得尤其秀美。兴建于1200—1450年间的图卢姆,是玛雅人在被西班牙征服前兴建的最后一座主要城邦。风神庙保卫着图卢姆的海湾入口,厚重的城墙起到防御作用,显示出中部美洲文明后古典时期末期不稳定的地方局势和加强防御的迫切。

奇琴伊察有中部美洲文明最大的球场,长度达166米。很多中部美洲遗址都能看到类似的球場。图1为球场中央投球的圆环。

奇琴伊察的中心是高24米的羽蛇神庙。每到春分和秋分,夕阳会在神庙拐角投下蛇状阴影,并随夕阳西下逐渐下降,如同羽蛇神降临人间。

图卢姆风格独特的精美雕刻——下降神庙中的下降神,其双脚朝上,手置于头前向下,呈现出从天而降的姿态。

在建筑中大量使用石柱进行支撑,是以图卢姆为代表的东海岸玛雅建筑的特征之一,颇有希腊神庙的味道。位居图卢姆中央的是高7.5米的金字塔,其过梁上雕有蟒蛇纹样。图卢姆还有一些风格独特的精美雕刻,比如下降神庙中的下降神(Descending God),其双脚朝上,手置于头前向下,呈现出从天而降的姿态。壁画庙的四角还有令人震撼的大型面具浮雕,据推测可能是创造之神伊察姆纳(Itzamna)的形象。

16世纪的玛雅先民,或许就在风神庙里,远眺到了第一批乘船来访的西班牙人。由于尤卡坦地区的气候潮湿炎热,并不宜居,又被热带雨林覆盖,难以进行耕种,西班牙人对这里一直缺乏兴趣,使得玛雅文明在这里遭受的破坏程度相比墨西哥中部邻居要小很多。如今的玛雅后裔们,依旧在说玛雅语。而众多的玛雅城邦遗址,仍然等待着考古学家的重新发现。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马尔穆尔玛雅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神秘的玛雅密码
神秘的玛雅密码
得到满足的童心
百岁老兵去世,英国降半旗志哀
少年未染风与雪
超越的原因
福州的玛雅
“科学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记IPCC第三工作组主席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