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是谁,将往何处去……
2023-06-28向衡
向衡
琉球群岛,是位于台湾岛与九州岛之间一系列岛屿群的合称。图为当地时间2023年3月6日,琉球群岛中的石垣岛西北海岸的川平湾。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日本当局晚至1895年才窃据钓鱼岛,将其以所谓“尖阁列岛”的名义并入冲绳县。在此之前,不仅钓鱼岛与日本毫无关系,就连“冲绳县”也才被日本吞并不久,它更为国人所知的名字是琉球。
华风沐,建津梁
琉球群岛,是位于台湾岛与九州岛之间一系列岛屿群的合称。在中国的史籍里,《隋书》就已记载了“流求”。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节出使包括琉球在内的海外各国,宣告自己已经推翻元朝。在诏书里,第一次把称呼改成了“琉球”。按汉字之意,石之有光者为“琉”,磨圆之美玉即“球”,“琉球”合意就是海中一串发光的美玉,如此佳名足可以与朱元璋赐给高丽的“朝鲜”(意为“朝日鲜明”)之名媲美,几乎在中琉建立官方关系的一开始,“天朝”对琉球的厚爱就显露无遗。
当时的琉球尚处于“三山(山北、中山、山南)分立”时期,对于明朝使节提出的入贡要求,中山国的反应最为积极,不但率先接受诏书,而且立即于同年前来应天(南京)“奉表称臣”,并奉明朝正朔,正式加入了朝贡体系。中山国对“天朝”的恭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1392年,明廷“更赐闽人三十六姓”移民中山国,帮助当地造船,以方便往来。这些福建移民定居在久米村(今久米岛町),其后裔被称为“久米人”。他们不但造船,还带来了中华文化和先进技术,甚至充当了汉语教师——以至琉球人学习的汉语官话都带有明显的福建方言成分。在久米人的帮助下,中山国“节音乐,制礼法,改变番俗,而致文教同风之盛”,在三山的国力竞争中占尽上风。1430年,从政治到文化都“尽沐华风”的中山国如愿兼并山北和山南,统一了整个琉球群岛。
几乎在琉球实现统一的同时,大明王朝结束了波澜壮阔的“郑和下西洋”活动,代之以严厉的“海禁”政策,向世界关上了大门,门上只留下了一道狭隘的缝隙——由朝廷垄断的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中外贸易形式。
所谓朝贡贸易,源自受明朝政府敕封海外诸国获得明朝政府颁发的贡舶勘合(朝贡凭证),在“朝贡”名义下,准许附带一定数量货物来中国互市。对于朝贡国进献的贡品,“天朝”以赏赐方式酬偿,通常其价值远远超过贡品的价值。这显然违背公平交易原则,实在是赔钱赚名声的亏本买卖。
在朝贡贸易中,明廷有意优待琉球,甚至令被称为“小中华”的另一个藩属国朝鲜也感慨“不得与琉球为比”。首先,琉球经常一年一贡乃至一年数贡,查《明史》记载的诸国朝贡次数,日本19次,朝鲜30次,爪哇37次,安南89次,而琉球一国独占171次,几乎近于其余各国的总和。其次,明朝对琉球人带来的“贡品”(实即商品)往往出高价收购,比如胡椒,原产地价格是十文一斤,别国商船贩运来的收购价是三贯一斤(1贯为1000文),而琉球商船带来的胡椒收购价却高达三十贯一斤。中国对琉球船运来的苏木收购价亦比他国商船高出两倍。这种以“朝贡”为名义的贸易利润异常优厚,故而被琉球人称为“唐十倍”。
其实,琉球地产贫瘠,并不是胡椒与苏木的产地,之所以能以每年苏木2万斤、胡椒6千斤的规模上贡明朝,是因为琉球国王在“进贡天朝、采办贡品”的名义下,与朝鲜、日本及南海诸国进行频繁贸易,成为联结大明与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中转站。从永乐到嘉靖年间,琉球派往南洋的贸易船达101艘,人员约1万人。琉球商船出没于中国福州、朝鲜釜山以及泰国、越南、苏门答腊、爪哇等各地港口,贩卖香料、象牙、丝织品、瓷器、刀剑。公元1458年铸成的“万国津梁之钟”的铭文足以表达当时琉球人的自豪与抱负:“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
和風冽,国两属
在“万国津梁之钟”铸成一个世纪后,琉球海上贸易的光辉逐渐褪色。1567年,明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葡萄牙人盘踞的澳门和西班牙人占领的马尼拉就此取代了琉球的中外贸易转口港的地位。
而长期陷于分裂的日本在丰臣秀吉手中完成统一之后立即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导致明朝的军事干预。这场长达7年的战争最后以丰臣秀吉病死,侵略军撤回本土宣告结束。失败的日本一无所得,由于中日交战导致明朝禁止与倭通商,位于九州岛最南端的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在财政上已经山穷水尽,“除了将琉球置于领国之下,使之作为对明贸易的中介而自由颐使之外,别无他策”。
1609年,在得到统治日本的江户幕府同意后,萨摩藩主岛津忠恒发兵三千余人,分乘兵船一百余艘,南下入侵琉球。入侵的“大义名分”是琉球对萨摩藩送还漂流岛民未派遣使者致谢,对幕府期望琉球能在日本与明朝的关系修复中做工作的愿望也没有积极的回应。垄断琉球从朝贡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的真实目的就这样被掩盖在冠冕堂皇的辞藻之下。
当时在日本国内,萨摩武士以剽悍尚武著称,此次入侵琉球更是带上了700挺当时最先进的“铁炮”(火绳枪)。双方军力判若云泥,萨军只用了3天时间就攻破琉球。随后,日本式的集体劫掠就开始了。当时的琉球人沉痛地留下了“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奇)珍万宝,尽失无遗”的记载。萨军在琉球的暴行,不啻近代日军在中国大陆“三光”政策的滥觞。琉球王国就这样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中日两属”。
表面上,琉球依然是“天朝”恭顺的藩属国,明清鼎革之后,依然如故。康熙十二年(1673),琉球在久米村创立文庙,“庙中制度,悉遵《会典》”。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中山世土”的匾额挂在了琉球王宫的正殿大堂之上。值得一提的是,琉球王宫——堪称北京紫禁城的微缩版本——朝向往西,与东亚文明圈通行的“天子南面”的传统明显不同。西向的缘由,正是“以中国在海西,表忠顺面内之意故也。” 作为征服者的萨摩藩为了保证朝贡贸易的顺利进行,也不得不尊重琉球固有的政体和风俗,而且规定琉球遭风难民漂到中国沿海地区,在回答中国官员讯问时也严禁提及和透露萨琉关系,甚至事先编纂好应答文书使难民背诵以应付讯问。一言蔽之,“琉球入于鹿儿岛之手一事,对唐禁止谈论”。
福建移民曾定居的久米村(今那霸久米町)的孔庙。
在维持琉球国自主表象的同时,萨摩藩要求琉球国王递交誓文,强调琉球自来就是萨州岛津氏之附庸,琉球国王此后须世代宣誓效忠萨摩藩主。萨摩藩通过出资、准备进贡物品以购买、交换中国商品的方式控制了中琉朝贡贸易;又在琉球推行了日本式的“检地”(土地丈量工作),私自将琉球北部奄美群岛5岛割归萨摩藩(以致今天这块土地仍然属于鹿儿岛县而不是冲绳县)。此外,琉球每年要向岛津氏纳税的额度为贡米九千石,以及其他各种物资,这成为琉球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中日两属”的奇特局面下,华风与和风的双重影响渗入了琉球人的生活。琉球人既祭孔子崇儒学,又像日本人一样建神社拜天照大神;学习汉语,也讲和日语有亲属关系的琉球语;用汉字写汉诗,也以日文片假名写琉歌(类似和歌);身着沿袭自大明衣冠的琉服,却剃去头顶之发,挽髻于前额,亦很像日本武士的发型;甚至琉球士人通常也有两个姓名,一个是“唐名”(中国式姓名),一个是“和名”(日本式姓名),譬如史书《中山世鉴》的作者向象贤(1617—1675),他的“和名”是“羽地朝秀”。
首里城(琉球王宫)的正殿大堂上挂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中山世土”的匾额。琉球王宫是依照中国明清的紫禁城为范本而建。
首里城中的守礼门上,题写的“守礼之邦”四字,出自明朝万历皇帝册封琉球王尚永的诏书中所述“惟尔琉球国,远处海滨,恪遵声教,世修职贡,足称守礼之邦”。
西风渐,国祚终
琉球的“中日两属”,从1609年开始持续了两个多世纪。1842年,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同意“五口通商”;10年之后,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率领的美国舰队抵达日本,史称“黑船来袭”,江户幕府同样被迫“开国”。在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全盘接受了西方鼓吹的“弱肉强食”理论,公然叫嚣“布国威于四方”。孱弱的琉球就此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第一个牺牲品。187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维新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
1871年,琉球商船在海上遇到台风,难民66人漂到台湾的牡丹社,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54人被杀,11人获救,经由台湾送至福州。福建官员按照海难救助的定例,给予抚恤救助,使其跟随琉球贡船回国,并要求台湾地方官员查办此事,惩治杀人土著。这件事本来已经结束,谁知日本闻知后,却决定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以展示对琉球的统治权。1873年,日本派遣外务卿副岛种臣到北京质询琉球难民在台被杀事件,并扬言依照国际公法,“我藩属琉球人民遭杀害,为之报仇乃日本帝国政府之义务”。第二年,日本政府悍然派兵入侵台湾,利用军事压力迫使清朝签订《北京专条》,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并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换取日本从台湾撤兵。
《北京专条》的墨迹未干,1875年,日本政府就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他帶来的日本政府命令包括:使用日本年号,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庆贺清帝即位而派遣使者的惯例,同时也废除琉球国王更迭之际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琉球此后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贸易业务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等。就这样,琉球王国被迫停止了对大清国的朝贡,中国与琉球的藩属关系就此终结。
1879年3月27日,日本当局宣布废除琉球藩,改置冲绳县(“冲绳”意即“海上的渔场”或者“海上的地方”)。5月,第一任冲绳县知事锅岛直彬到任,琉球末代国王尚泰被封为侯爵,强令迁往东京居住。琉球国长达五百多年的国祚宣告结束,日本对琉球群岛的直接支配开始了。
当地时间2018年5月31日,冲绳,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
正好此时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来华访问,清政府好似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乞求其出面调停,中日双方对琉球问题开始谈判。当时中俄之间因为伊犁归还问题正展开交涉,两国关系紧张。俄国甚至以武力相威胁,15艘战舰云集长崎,威逼中国沿海。为避免日俄之间相互勾结,清朝内部关于速结琉案的呼声很高,有官员甚至提出以此换取日本的支持来对抗俄国。日本对清廷严峻的外交形势也洞若观火。至光绪六年(1880)十月,清政府在日方提出的方案的基础上签订了《琉球条约拟稿》,即日本以琉球南部最贫瘠的宫古、八重山两岛分让于中国,换取清政府对日本吞并琉球的正式承认,并促使清政府给予日本内地通商及最惠国待遇条款等优惠。
眼看复国无望,5年前就渡海来华求援的琉球使节林世功(和名:名城春傍)于1880年11月20日做绝命诗“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后,愤然挥剑自刎于清总理衙门前,为命运多舛的琉球王国的历史添上了最后一曲悲歌。
美风疾,地易主
日本当局一方面将《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的臣民三大义务(纳税、义务教育、兵役)强加给琉球人,另一方面却迟迟不给予琉球人参政权,直到1912年冲绳县才有权选举日本议会议员。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3月,美军为建立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发起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惨烈的冲绳战役。当6月份美军占领冲绳,战役结束时,琉球已经牺牲了五分之一的人口(约15万人),而能令人追忆起昔日琉球王国的历史遗迹(包括王宫),也在战火中被摧毁殆尽。
美军当即成立了“美国琉球民政府”,推行军政管理制度。同年10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下令正式决定把琉球群岛作为美国的基地,将琉球群岛置于美国单独控制之下。1947年4月,联合国秉承美国意志颁布了《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正式交给美国进行“托管”。琉球进入了“美国的统治时代”。
起初,因对冲绳战役中日军暴虐残害原住民的行为痛恨不已,琉球当地人视美军为“解放军”。宫古岛记者团在与美国军政要员对话时表示,他们不是日本人,而是琉球民族,“希望在称之为‘琉球的国家中,受美国的保护而生活”。但美国肆意强制征收当地居民的土地,以扩张军事用地,露骨地表露出“占领军”意识。“用枪、剑和推土机进行的土地征收”成为美军强权的代名词,令琉球人对美国大失所望,又产生了“归属中国”的思潮。
1948年7月25日,“琉球革命同志会”的蔡璋(琉名:喜友名嗣正)等17人以“琉球人民代表”身份联名向蒋介石送交请愿书,呼吁政府收回琉球。“琉球革命同志会”还拟具了《琉球与中国之关系》的长篇文件,直言“今天琉球虽已挣脱日本之统治,但投入祖国怀抱,建立中琉一体之最终目的尚未达到,诚为吾辈同志最引为憾者”。而此时的蒋介石无心也无力过问琉球问题。
与此同时,实際控制琉球的美国出于“冷战”的战略考虑,逐渐从《波茨坦公告》中“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的规定的立场后退,走上了扶植日本作为远东桥头堡的道路。1945年12月20日,美国国务院下令以日语读音的“Ryukyu”取代以前文件中汉语发音的“Liuchiu”来称呼“琉球”,“克服了早期琉球名称的不连贯性,认为该群岛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日本的一部分”。1951年,美国进一步在中国未曾参与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中承认日本保留对琉球群岛的“剩余主权”,使得战败国日本竟然实现了自吞并琉球以来从未实现的“国际承认”。美日单方面媾和之后,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在此影响下,琉球人中出现了“本土复归”运动,期望借此赶走扰民不断的美军基地。
1971年,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把冲绳的行政权交还日本。一年后,冲绳群岛正式交还日本,冲绳县成立。仅仅一个世纪之间,琉球人就经历了由中国向日本、日本向美国、再由美国向日本的三次转换。琉球的历史,就这样连续不断地翻开了一页又一页。
然而,即便距离“冲绳返还”已经过去了50余年,美国依然是这片土地的“大当家”和绝对主宰。冲绳本岛约20%的土地仍然被美军基地占据,以致有人讽刺这一局面是“冲绳在基地里”而不是“基地在冲绳里”。仅占日本领土面积0.6%的冲绳却集中了大约70%的驻日美军专用设施。由于美军管制了冲绳的领空和海域,琉球人也无法在近海发展渔业生产,更无法像传统时代那样自由地进行远洋贸易。这样,冲绳丧失了独立发展的基本经济手段,不得不依靠畸形的“基地经济”(即以美军消费为对象的服务业)生存,遂令冲绳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日本各府县的排名中长期敬陪末座。这一切也使得美日双方时常在冲绳美军基地问题上龃龉不断,而它也将促使琉球人继续思考困扰了近代琉球百余年的问题,“我是谁?”“我将往何处去……”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