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2023-06-28王娟,熊杨

物流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思政

王娟,熊杨

摘  要: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高校物流专业对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初步探索,但需要进一步探究融合模式,物流专业通过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平台强化实践和增强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培养新时代物流人才。

关键词: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52; 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1.042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has begun to transform to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training. A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lso has an urgent demand for high-quality logistics talents. Logistics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ut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mode, logistics major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platform to strengthen practice and enhance cultural construction, etc., to cultivate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logist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0  引  言

中國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等都是为改善供需平衡,提升需求侧和供给侧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平衡社会发展中主要矛盾的政策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资源至关重要,尤其德才兼备并且具有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十分稀缺。国内市场畅通高度依赖供应链物流的完善和进步,高校教育中物流专业承载着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能够与时俱进的综合型物流人才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概念最早由上海教育委员会提出并在高校试点,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协同育人的理念、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结合的方法和科学创新的思维[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利用课堂工具,寓思政元素于学,将思政教育贯彻专业教育的始终,为此,物流专业教育要做到避免“思政”和“课堂”的割离分裂。同时,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参与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素质标准,学生仅依靠专业课知识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达到市场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堂和实践活动,例如物流专业开设的商业计划书撰写课程与供应链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存在系统性差异,二者在教育起点、实施过程、应用策略和实现目标中有众多交叉融合地带,都是培养社会优质人才,引导高校人才树立远大理想,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为社会进步奠基石。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政策出台,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勾画出前景蓝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课堂上的实施落地[2]。因此,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在同向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是非常必要的,突破课程的固有限制从而拓展各自教育边界,实现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赢效果。

1  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开拓精神等,旨在培育出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其中创新与创业是相互统一的,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基石,物流行业竞争同质化严重,一味模仿势必被市场淘汰,需要以创新来开拓新的物流市场。创业是创新点的落地实行,是创新思维的价值实现[3]。创新提供源动力,创业过程中用实践检验创新。农业物流的创新创业在脱贫致富的大背景下进行,近年物流助农模式,借助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渠道的开通,帮助贫困偏远地区长效脱贫,实现了创新创业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课程思政是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现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使物流专业人才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

2  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新时代课程思政要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1],物流专业思政教育在和专业课程、项目课题融合过程中要强调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是育人[4]。然而现实物流专业的思政教育存在众多问题。第一,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严重分离。培养过程中极度重视学生技能和知识的提升,引用案例类型西化严重,例如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技术经济学等,课程内容“公式化”和“数字化”居多,学生未能认知到物流技术应用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忽视学生专业素养中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第二,专业老师认知不到位。思政课教育不能只靠思政老师,隐性影响和显性影响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物流课堂专业老师默认思政教育依靠思政老师这种思想很普遍,形成不合理的“两套”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将思政教育当成应试学习,而非思想教育;专业老师要重视教书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的融入本课程教授过程中,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政治觉悟。第三,思政教育流于表面,浅显不足。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思政方面实践经验少,优秀案例不足,缺乏科学的试点和改革体系,难以满足《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特别的,现有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较少,并且是纯粹专业知识杂揉思政元素的“1+1”模式,课堂内容生搬硬套,只达到换老师讲思政的程度,没有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和谐并行,导致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并不理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驱动力,并写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尤其是激发青少年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国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已达两万多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商业模拟实验室等相继建立。然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创新创业与金钱高度挂钩,功利性质严重,很多高校创新创业课堂已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金钱似乎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的主要动力与导向,甚至追求创新创业速成。外聘公司负责人在讲堂上甚至出现“你们是不是想赚钱,想赚钱就来找我”的话语,给学生传输错误的价值观,塑造扭曲的企业家精神。其次,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未能紧跟现实,一方面,在互联网普及与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结构、经营模式、创业途径和创新方法在不断变革进化,而课堂或实训中的案例仍十分单一老旧,创新创业思想无法跟进时代,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切合现实需求,其中最为重要是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形成敏锐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授方式和教材老旧,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并且师资力量薄弱、基础差,很多物流专业老师技术背景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部分高校让辅导员接替这项教育工作。最后,应试模式束缚严重,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传统课堂基本是教师阐释学科知识,学生接收理解即可,但创新创业能力与市场经济匹配,需要的是积极主动、灵活多变的思维,传统被动学习方式只停留在书本,这需要物流专业创新教育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宏观上看,国家愈加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不再割裂开来,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教书育人,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应用场景丰富。其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离不开人才的储备,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要求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思想觉悟高、技术素质强和具有远大抱负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当代数字化背景下带来高度的环境不确定性,歪曲的政治倾向通过信息网络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近些年国家加强打击欺骗学生参与快递刷单和校园贷等违法行为,这些现象正是错误导向在高校的实体化。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性质模糊,与培训、就业等名词概念交叉,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定位,重点在“培育”,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学校正确培养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5]。

从微观上看,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对未来规划更加明晰、创新创业方向更加符合社会进步要求、实践更加脚踏实地。一方面,课程思政具备时代特征,吸取中华民族历史中优秀的思想观念,例如家国天下和实业报国等思想,同时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课程思政具备赋予学生创新创业时代责任感的效用,削弱“资本”思维的影响,避免学生思想出现功利性偏差。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凝聚了前人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精华,理论价值高,丰富了创新创业理论体系,进一步疏通创新创业教学和实现路径;同时课程思政的本质反映的是社会运行中的规律,可以引导物流专业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及时抓住机遇、剖析现实问题,比如对局部地区供应链问题的思考、物流体系中如何更好服务社会等,要抓住问题的实质,用问题导向的创业创新更具现实性,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接受融入思政元素的创新创业教育后,创业者可以更好建立自己的团队,树立正确团队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4  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

第一,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思考创新创业问题,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从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优化师资结构,物流专业的单一师资队伍很难实现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融合。聘请物流企业管理者作为专业校外教师,定期邀请区域京东、顺丰、德邦等物流企业的高管来学校宣讲,不仅可以让专业老师学习到创新创业前沿的经验和理念,也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加现实的实例,分析物流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未来面临利益纷争时,可以得到企业老师给予学生更好的价值引导与价值抉择。其次,不断提升师资素质,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与课堂质量有直接关系,但物流专业教师专业水平高不代表思政融合水平高;学校内部可以由专业思政教师来培训专业老师的思政知识,提供丰富案例,例如上海疫情严重期间,京东快递运输物资支援疫区,类似案例通过合理改造可以在《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课堂中应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同学感受到作为物流人,应当为国家与社会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感受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崇高社會主义精神,进而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最后,要构建师资激励机制,建设可量化的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与教师薪水福利挂钩,保证公平公正。对于自我要求高、敢为人先进行课程改革试点并取得成果的老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并设置专项基金予以支持。总之,以培养复合型教师为目标,对当前专业教育深入挖掘,结合学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与培养特色,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借助互联网和虚拟平台,打造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新范式,以鼓励自我学习、校外培训、校企交流等方式联合提升师资队伍素养,最终形成擅长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一批骨干教师,打造物流专业优势高地。

第二,创新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的意义。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的教学模式,突破被动式学习的束缚,充分利用大学课堂的充裕时间,将课堂主体由老师转为学生,学生结合物流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剖析个人对现实物流问题看法,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辅助配合的学习效果;学生课下组队形成“创业团队”,划分团队职责,课上头脑风暴思考创新创业模式,提升学生商业模式思维,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此过程中老师起着确保专业理论和价值观正确的引领作用。其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专业知识与教育理念最直接的展示,加强物流专业课程质量建设十分必要,探索物流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寻找《大学生职业规划》、《物流沙盘模拟经营》、《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创新创业课程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的关联;课堂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融合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知识,需要课堂方法、课堂理念和教课堂模式的相互渗透,不能简单叠加、形成面子工程,要杜绝形式主义在课程融合中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中始终坚持融合课程思政的思辩方式,以展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感、敬业友善和团结友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拓展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边界,学校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中明文规定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地位,鼓励学生自觉按照培养方案提升能力,加强思政素养,并在学校举办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比赛,后期能够转接挑战杯赛、三创赛、互联网+等大型比赛,既可以提升课程融合效果,也能孕育大型比赛项目的雏形,促进学生素养、教师素养和物流专业实力的提升。

第三,设置专业平台,强化实践练习。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中的关键环节。目前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在书本,课程思政以了解为主。通过详细的理论知识学习后,需要在实践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践可以增强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效度。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时事问题,发掘行业潜在风险,钻研物流业创新创业方案,在实际问题之中应用专业理论,并依据理论分析问题形成认识框架,提升课堂认知效率。同样重要的,校外实践平台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参与市场调研,感受当代物流行业中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利益纠纷等状况,增强学生责任感与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把握。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商业赛平台,互联网+大赛具有较高含金量,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配备指导老师和网络平台,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商业比赛,在物流专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最后,学校尽可能建立校内和校外的项目孵化基地,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后,需要项目孵化基地等相关平台实践自己的创新点,并在基地中觀察学习他人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实现理论价值与实践的统一。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当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思想以一种文化在校园和物流专业内传播时,课堂教育的效果会进一步升华。从文化建设重要性来看,目前课堂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很低,教师深入挖掘精神不足,学生接受程度低,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将二者融合的理念普及开来,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形成聚集效应,使专业教育获得更多创新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具体措施看,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和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物流专业可以举行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讲座,邀请师生参与;校院或者物流专业公众号经常推送相关文章,搭配有奖竞猜等小奖励,提升效果。

5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在高校工作的重要地位,高校课堂作为教育主战场,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物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尤其在疫情期间,物流业的运作对战胜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物流专业更应注重物流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现实市场的切实需要。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二者交融发展需要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参与摸索下逐渐进步,形成合理规范的教育模式,增强国家物流业后续人才储备数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 任文岱.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新教育,2020(19):32.

[3] 张光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24(5):44-47.

[4] 曹镇玺,孙志伟. 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与实践逻辑[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6):54-60.

[5] 王佳卉.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2(1):198-199.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