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记者角色转变探析
2023-06-28程曦
程曦
摘要: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數量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迫切需要记者进行角色转变,加速向新媒体转型。本文探析了融媒体时代记者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自觉增强“四力”、提升综合素养、找准角色转变重点等建议。
关键词:记者;融媒体时代;转变
融媒体是把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等进行整合形成的新型媒体。它综合发挥了它们的优势,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了“宣传互融、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利益共融”。融媒体时代让宣传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宣传质效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记者作为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员,在融媒体时代,迫切需要进行角色转变,加速向新媒体转型。不仅要树立新闻价值观、拓宽新闻视角,还要苦练内功,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出更多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新闻报道,才能更加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
舆论引导者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新闻信息内容的同时,也给媒体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基于此,记者在融媒体发展视域下应进行重新定位,发挥记者新闻信息传递、整合、挖掘的专业能力,加强舆论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信息,净化网络平台,为人们健康上网提供保障。
融媒体建设者
记者是传媒行业的主力军,其综合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融媒体时代,需要记者具备融媒体工作思维,有创新意识,积极学习掌握新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媒体工作模式实现创新。比如:组建融媒体中心,搭建工作平台,革新传统记者的工作方式,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形式,提升媒体领域新闻信息传播、传递的效果,成为传媒领域信息的引领者。
知识管理者
融媒体时代,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视域下,信息资源丰富,对担任知识管理者的记者提出了新要求。融媒体解决了传统纸质平面媒体无法在第一时间内立体式报道的难题,既给记者提供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元化方式传播信息的途径,也让受众可以随时全方位关注新闻热点。记者必须强化自身知识储备和转化,通过对采写的新闻源进行深度的加工、处理,来传递具有真实性、人民性、价值性的新闻信息,真正吸引更多受众。
判断新闻源的真假难度加大
记者报道新闻第一要求是真实客观准确。由于网络炒作和剪切合成技术运用等因素影响,社会中的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对新闻信息的真假判断难度进一步加大。有些记者在采编工作中没有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没有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和辨析,从而导致虚假消息的传播,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采写的时效要求更高
新闻的影响力离不开其突出的时效性。现在既是融媒体时代又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见证者、都是麦克风、都是传播者。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线,记者采编的新闻要确保第一时间报道出来,那样才不会失去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融媒体记者在得到新闻线索后,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通过采访当事人、观察现场情况等方式,客观准确地收集第一手素材,并将素材尽快整理成稿进行报道。
记者的采编能力急需提升
融媒体时代是信息高速传播、集聚爆炸的时代,对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融媒体的背景下,记者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容易出现懈怠情绪,逐渐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习惯用老视角、老办法做新闻报道,对新闻的嗅觉灵敏度不高、洞察能力弱,采集的新闻素材不够新颖,文章内容挖掘深度不够,得不到大众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记者在融媒体的高标准要求下,要坚持正确导向,校准角色转变“定盘星”,自觉增强“四力”,点燃角色转变“助推器”,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操守和素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融媒体要求。
坚持正确导向,校准角色转变“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新时代下,融媒体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校准角色转变“定盘星”,坚持党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统一,以爱党之心、为党尽忠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一是要坚持党性。要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改变文风,坚持走基层、察实情、听真言,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多出有思想、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二是要坚持人民性。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做深做实民生新闻,采写的内容能够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三是要坚持时代性。始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要提高思想站位,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主流媒体阵地作用,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
自觉增强“四力”,点燃角色转变“助推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新时代融媒体记者,要不断掌握新知识、开拓新视野,自觉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要多动脑、勤思考,提前做好新闻策划,在一次次实践中锤炼“四力”。
一是要深入一线,增强“脚力”,提升调查能力。“脚力”是新闻宣传的源泉,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基础。记者要努力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善于在基层一线挖掘鲜活的新闻素材,多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优秀作品。融媒体时代,记者可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提高“脚力”,涉足多角度全方位获取新闻信息。此外,记者也可依托互联网提高无形的“脚力”,做好线上调研,获取新闻素材。
二是要立足现实,增强“眼力”,提升观察能力。记者要树立“大局意识”,始终关心大势、关切大事、关注大局,不断开阔视野,找准新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树立“发展意识”,学会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时刻保持新闻的敏锐感,更加全面、深刻地去认知事物。树立“辩证意识”,用好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高度关注社会焦点、发展难点、民生热点,增强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新闻采编内容。每时每刻都有新闻事件发生,记者还要增强新闻的敏感性,要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有用的新闻线索,深入采访当事人,并从相关部门获取新闻素材,深入思考,制作有深度、能反映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新闻作品。
三是要善于思索,增强“脑力”,提升思索能力。“脑力”是核心,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记者要通过学习,深钻细研,熟练掌握运用融媒体技能,做到“既专又杂”,不断提高自身“脑力”,当好专家型的记者。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为自己的新闻工作“蓄能”,及时学习新出台的法规政策、新的论断观点、新的表述提法,系统领悟好思想之“源”、精神之 “髓”、动力之“魂”,奉獻出有思想、有价值的精品新闻。还要时刻保持一颗思索的心,对所接触的理论、实际、规律、本质等进行不断地思索,从而写出有深度、广度、力度的新闻作品。
四是要转变思维,增强“笔力”,提升表达能力。“笔力”是落点,是记者的基本功,最能体现记者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功底。在融媒体时代,“笔力”正以口头、笔头、镜头等方式多元化呈现出来。记者要多读书、勤练笔,不断给自己“充电”,练好“笔力”,方能“妙笔生花”,写出鲜活、吸引人、打动人的精品力作。在不断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积极转变思维,让文风与党风、政风、社会风尚等进行有效的融合,让表达更深入人心。要用自己的“匠心”记录中国好画面、讲述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让新闻报道更有情感、有温度、有力度。
提升综合素养,夯实角色转变“压舱石”
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记者提升综合素养,有超高的心理素质、较好的文化修养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快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焦点新闻等。
一是要着力提升心理素质。记者工作中会遇到困难与突发状况,加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记者的工作压力加大,这需要记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此,身为记者应积极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中获取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自我教育,开展优质的记者工作服务模式,为媒体领域创新及发展服务。
二是要着力提升文化修养。在传统媒体向融媒体方向转型中,记者应具有文化素质,提升记者工作实践的质量,使新闻报道的信息更具深度性。尤其在多元文化视域下,记者具有文化素质,可立足于本土文化,针对当前部分人文化缺失的问题,以新闻报道为主要模式,融入文化信息,促进本土文化的传递与弘扬,使人们认知与理解本土文化,以文化教育他人与自己,引起人们的共鸣,彰显记者工作的魅力。
三是要着力提升专业素质。传统媒体向融媒体方向发展,需要记者具有专业素质,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进一步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当下,记者编辑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给读者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要转变思维方式,在采访、写作方式上寻求创新和突破,以新媒体的采编手段整合处理新闻信息,并报道新闻事件。记者应具有超高的专业能力,在提升自身写作、报道、信息整合能力的基础上,用好融媒体平台,进而提升工作质量。
找准重点发力,吹响角色转变“冲锋号”
记者在融媒体时代的角色转变,应该是从增强新闻工作使命和责任感出发,积极主动掌握新环境、适应新要求、提升新技能的转变,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转变。
一是采访要向专精转变。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方式和记者的职能定位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新的考验,记者要更加专精于新闻采访,更加发力于新闻的时效性,把更多时间、更大精力投入到创作有深度、有热度的新闻稿件中,并且在采编的时候,能准确判断新闻作品的呈现形式和预期效果,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视频融媒体载体,保质保量完成“一次采集”,并根据新闻现场情况及时和融媒体中心沟通,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二是采访要向“把关”编辑转变。融媒体时代,并不缺少信息的“生产者”,却比较缺乏筛选审查信息的“把关人”。“把关”不仅是对事实真伪进行核实甄别,更是对所传播内容进行价值判断,是保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重要工作机制。特别是自媒体极大方便用户表达,产生了发布者门槛低、内容生产者多元化、相关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迫切需要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由采访向“把关”编辑转变。传统媒体的“把关”通常由记者、编辑、总编辑等人共同实施,但在融媒体时代,“把关人”应更多地来自普通民众提供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加工,筛选出有益于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的信息,并利用媒体影响力加以广泛传播。记者角色转变为“把关”编辑,既能够发挥其新闻专业能力,也能够通过信息把关,充分发挥媒体影响力,主动承担媒体社会责任,消除分歧、凝聚共识。
三是采访要向复合型运营转变。融媒体时代,需要既有专业新闻素养、又熟悉用户需求的专业人才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专业化的新闻生产结合起来。要坚持“内容为王”,把用户需求更好地融入到新闻采编的环节。以景德镇日报招聘新媒体人员的要求为例,需要应聘者不仅能挖掘和分析用户使用习惯和需求,还要能掌握新闻热点并和各业务线密切配合,不再是单一的采访记者和新媒体运营人员。记者由采访向复合型运营转变,有其特有优势,如新闻敏感性强、文字功底深厚,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在数据分析和工具运用上有所欠缺。记者确定角色转变方向后可以主动加强相关知识、相关工具的学习,避免固步自封,不断提升自己的平台运营能力,从思想上和能力上做好准备,才能真正满足融媒体时代的要求。
身处融媒体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对诸多挑战时,记者要主动进行角色转变,通过坚持正确导向,主动增强“四力”,提高综合素养等,找准重点发力,让自身更好适应融媒体时代要求,努力在媒体融合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担负起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史莺.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对记者素质的要求浅析[J].中国地市报人,2022(03):149.
[2]刘昭.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闻传播,2022(05):78.
[3]廖晨星.融媒体下记者新闻采写能力分析[J].中国报业,2021(05):120-121.
[4]任芙蓉.融媒体记者如何做好热点新闻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21(11):150.
[5]于海博.新媒体时代记者转型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10):97.
[6]赫英立.浅谈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践行“四力”[J].记者摇篮,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