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研究
2023-06-27张媛艳
张媛艳
摘 要: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在地域上呈现交错分布状态,不同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交织铸就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丰富性,展现了原生态舞蹈的魅力。本文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展开分析,揭示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深入探究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不同特性,并对原生态舞蹈的继承和发扬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云南少數民族;原生态舞蹈;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1-0-03
“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为原生态舞蹈,原生态舞蹈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期盼,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研究中要从民族、民俗、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其独特的民族魅力。
一、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概述
云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众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因生活环境、文化风俗的不同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原生态舞蹈不是为了观赏而创作,而是不同少数民族在生活中自娱自乐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体现了最原始、最真实的民族生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应从两方面进行剖析。
其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包括白族、傣族、佤族、苗族、彝族、回族、壮族、瑶族、藏族、布依族、哈尼族、布朗族、纳西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因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都存在不同,因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少数民族舞蹈体系,在不同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点,有着不同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造就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系,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多元化发展[1]。
其二,原生态舞蹈。原生态舞蹈存于民间,更强调自然形态,与现代舞的创作形式不同,其灵感与艺术表达来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的探究中要深入挖掘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明确原生态舞蹈特征[2]。
二、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特征
(一)体现民族性
民族性是原生态舞蹈中最显著的特征,由于云南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化表现,因此在舞蹈表现形式、舞蹈动作基础、舞蹈服饰妆造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这些不同因素中,体现了民族性,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同民族的人民会将民族情感、民族文化融合在舞蹈的肢体动作中,以舞蹈的形式抒发情感、表达情绪、反映生活。在原生态舞蹈的表达中,会融合不同的民族服饰以及民族音乐,二者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民族性,以载歌载舞的角度引发人们的共鸣与共情,侧面体现了原生态舞蹈的艺术性[3]。
(二)展示民族生活
原生态舞蹈内容大多来源于民间生活,直接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其中包括生活劳动、风俗习惯等,通过原生态舞蹈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云南映象》作品分析为例,《云南映象》将原生态舞蹈发扬光大,舞蹈家杨丽萍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历时一年到云南少数民族实地采风,整合了一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原生态舞蹈,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展现在荧幕前,保留了舞蹈的原始风姿,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另外,在藏族原生态舞蹈中,会以载歌载舞的方式庆祝农牧生活,在舞蹈艺术表达中通过膝部松弛、微颤营造身体下沉的感觉,呈现飘逸、沉稳的视觉,在原生态舞蹈演绎中,膝关节通常会随着律动富有弹性地颤动,这些舞蹈动作是对藏族人民生活的提炼,体现了原生态舞蹈的生活性[4]。
(三)展现自然风光
原生态舞蹈源自自然,具有原生态气息,在舞蹈的演绎中展现了自然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情境,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仍以《云南映象》为例,有原生态的山川自然之美、淳朴的人文之美,在《云南映象》中展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也展现了源于自然的舞蹈意识。另外,在傣族原生态舞蹈探究中可以发现其舞蹈动作婀娜多姿、外柔内刚,充满了力量感,在原生态舞蹈的展现中既有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节奏舒缓的孔雀舞。譬如在蝴蝶舞的展示中,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展现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赋予了原生态舞蹈自然的生命力,是少数民族人民与自然的交流。
三、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而生,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与信仰,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下面将针对云南不同的少数民族展开原生态舞蹈的探究。
(一)傣族原生态舞蹈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傣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该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舞蹈动作大多源于生活模仿,譬如傣族人民在原生态舞蹈中会模仿孔雀追逐嬉戏、漫步森林、开屏飞翔等行为动作。傣族原生态舞蹈种类主要包括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等,其中自娱性舞蹈包括象脚鼓舞、喊半光、嘎光等,以喊半光为例,这是一种歌舞形式,译为跟鼓唱的歌,动作较为随意;表演性舞蹈包括孔雀舞、蝴蝶舞、大象舞、篾帽舞,其中孔雀舞最具代表性,流传范围最广,原生态舞蹈中包括独舞、双人舞、歌舞剧等,在表演时常以象脚鼓伴奏,舞者则头载宝塔形金冠和面具,身上会背着孔雀架子的道具。另外,傣族还有一类特殊的原生态舞蹈——武术性舞蹈,该原生态舞蹈起源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具有渗透的历史文化,如今傣族男子也会继承这一文化传统,展现傣族男子的机敏勇敢[5]。
(二)布依族原生态舞蹈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罗平、富源和师宗等县,其原生态舞蹈主要来源于生活、生产,织布舞、丰收舞、响篙舞、粑棒舞等反映了布依族的生产劳动;铜鼓刷把舞、回旋舞、刺锤舞、龙灯舞、铙钹舞等反映了布依族的民间文化。例如,粑棒舞主要表现一种欢快热烈的情绪,该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三人或四人对击粑棒,二是粑棒技巧表演;龙灯舞又被称为耍龙,是具有娱乐性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刺锤舞是一种具有群体性的原生态舞蹈,在舞蹈中充分表现出布依族人民的英姿和威武气概[6]。
(三)瑶族原生态舞蹈
瑶族原生态舞蹈主要体现了狩猎、农事活动等民族生活,其中长鼓舞是瑶族原生态舞蹈的代表,在表演时,舞者手握长鼓,边舞边击,其动作展现了造屋、耍鼓、制鼓、模拟动物等淳朴的民间生活,舞姿矫健,在长鼓舞中,舞者时而腾空跳跃,时而下蹲盘行,鼓调欢快,表现出瑶族坚强、豪迈的民族性格,在瑶族原生态舞蹈的演绎中,还会引入民间故事,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另外,在铜鼓舞的演绎中,舞姿粗犷有力,时而像猴子攀枝,时而像鲤鱼跳龙门,展示了瑶族人民的生活。
(四)纳西族原生态舞蹈
纳西族原生态舞蹈主要流传于丽江市、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等地,纳西族人民在婚嫁、丰收等大事中会跳起打跳,舞蹈动作简单,律动性强,更注重舞者之间的配合,当曲声响起,舞者围成一圈,欢歌笑语。另外,纳西族原生态舞蹈还有动物舞、刀弓舞、东巴舞等,动物舞包括白额蝙牛舞、白山羊之舞、金色的孔雀舞、云雀舞、胜利的白牦牛舞等,用舞蹈的语言展现动物的习性以及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如在云雀舞中以双人舞的形式展现云雀高空飞翔、嬉戏神态等,将云雀的活泼、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纳西族人民内心的向往;刀弓舞包括赤脚舞、弓舞、刀舞等;东巴舞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东巴舞蹈有表现动物形象、人的气质等内容,有较强的象征性,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壮族原生态舞蹈
壮族原生态舞蹈主要源于对狩猎的模仿,同样也有对劳动动作的模仿,其中包括舂堂舞、蜂鼓舞、扁担舞、绣球舞、戽斗舞、斑鸠舞、翡翠鸟舞、采茶舞等几十种壮族原生态舞蹈。譬如扁担舞,在每年元宵节的时候都会在村寨中举行表演,舞者会手持扁担,围着板凳上下左右击打,并唱着歌,这一场景是模仿壮族人民从事农事活动的样子,如人们在劳动中插秧、耙田、收割、舂米的动作,通过对劳动生活动作的模仿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是流传至今的原生态舞蹈之一;翡翠鸟舞也是流传在壮族少数民族中的原生态舞蹈之一,由于当地人非常喜欢翡翠鸟,其啼声清脆、性情温和,被壮族人民视为吉祥的象征,在翡翠鸟舞的演绎中,会由一名舞者扮作翡翠鸟、另一名舞者扮作来人,在舞蹈表演结束后,或从道具上拔一根羽毛送给主人,寓意着吉祥,将吉祥传递给村寨中的人,展现了壮族民族文化的风采。
(六)哈尼族原生态舞蹈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元江、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哈尼族原生态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包括铓鼓舞、木雀舞、棕扇舞等,在不少民歌的演唱中都会融入哈尼族原生态舞蹈。例如,木雀舞在哈尼族的生活中表达了祝贺之意,该原生态舞蹈的起源是一个小男孩生病后,怎么医治都没有恢复健康,但在小鸟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为了感谢小鸟的帮助而跳了木雀舞,这也体现了哈尼族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哈尼族人民在跳棕扇舞時会手持棕榈叶,以棕榈叶代表预示吉祥和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柔美的音乐下,模仿白鹇鸟的形态、神态,在原生态舞蹈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
原生态舞蹈数百年来在自发自觉中形成,以充满灵性的舞蹈语言传递云南少数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具有展示文化、感化心灵的价值,在舞蹈艺术语言中,展现云南少数民族对美的追求。为了继承和发扬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文化,应加强文化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并使相关人员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舞蹈的研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因原生态舞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艺术表达的动机并不是来源于艺术本身,而是多生活、情绪的表达,所以其舞蹈表达形态更契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对此在文化宣传中,以非艺术的角度进行渗透,切实展示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之美、风光之美、人文之美。另外,要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念,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在时代的变迁中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其舞蹈的表达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为了保护原生态舞蹈的“原汁原味”要融入民族生活中,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7]。
(二)加强原貌保护
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至关重要,要做到原貌保护,对原生态舞蹈不做现代化的加工,从内而外地保证民族舞蹈的原生态,充分保留少数民族的特点,突出原生态舞蹈的民族性,进而增强原生态舞蹈的凝聚力。在该项内容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人们的意识对原生态舞蹈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来加强原貌保护[8]。
(三)注重传承
原生态舞蹈不仅是民族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民族舞的演绎中,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故事、民族事件,与其说民族舞是舞蹈的一种形式,不如说民族舞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很多民族舞都是在用身体的律动演绎着民间传说和故事,具有极强的故事性,生动形象地诉说着不同人物的故事,对此在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研究中要注重传承。
五、结束语
云南地区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研究和分析中要综合考虑到影响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多种因素,全面保护原生态舞蹈的原始性,使得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得以发扬和继承。
参考文献:
[1]邓钰莹.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研究——以舞蹈《灵境》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21,6(05):74-77.
[2]杨琛.云南特色簧管乐器的制作工艺与舞蹈音乐形态研究——以佤族和彝族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02):67-86.
[3]刘琴,李兆函.浅析当代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的艺术特征[J].戏剧之家,2022(22):51-53.
[4]梁越,赵全胜.七宣村彝族“哑巴节”原生态舞蹈调查[J].戏剧之家,2021(03):108-109.
[5]李春颖.在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现状——以哈尼族的舞蹈发展现状为例[J].民族音乐,2020(03):43-44.
[6]普丽春,王珏,孔秀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传承刍议——以云南蒙自市雨过铺镇永宁村彝族花灯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03):105-111.
[7]刘鑫.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后插16.
[8]沈优优,柏慧.瑞丽傣族孔雀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