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古丝绸之路上五弦琵琶流变

2023-06-27申文聪

艺术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流变丝绸之路

申文聪

摘 要:古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古代瓷器和茶等商品的交换之路,更是古代东西方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通道,音乐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失传已久的五弦琵琶又称为五弦,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琴身精美绝伦,琴声婉转悠扬。目前五弦琵琶已经失传,唯一仅存于世的五弦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目前收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中。古丝绸之路对五弦琵琶的发展流变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失传的五弦琵琶,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文献调查法从五弦琵琶的起源、形制、发展传播、湮没与复原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丝绸之路;五弦琵琶;正仓院;流变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5-0-04

一、悬而未决的起源说问题

五弦琵琶也称作五弦,顾名思义有五根弦,是一种有十个品位的直项琵琶,共鸣箱是半梨形。关于五弦琵琶的起源问题,目前没有一个学界广泛认可的观点,但是对五弦琵琶的起源有两种宽泛的说法:一是说来自国外,二是说来自国内。但是不管起源于国外还是国内,起源都有不同的说法,以下笔者对其起源说进行分述。

(一)五弦琵琶起源于国外

五弦琵琶来自国外主要有“印度说”和“美索不达米亚说”两种起源说法。

坚持“印度说”的学者认为五弦琵琶的发源地是中亚,远古时期通过文化传播与交流传入印度进行发展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度说”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后来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入龟兹等地,在此发展较好后又传入了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日本学者林谦三对于日本、中国古代音乐及器乐、乐律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为突出,在其著作《东亚乐器考》中谈道:“五弦……出于远古时代的中亚地方。……五弦是发育完成在印度地方的。”[1]毋庸置疑,此观点在当时对论证“印度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持“美索不达米亚说”的学者认为五弦琵琶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音乐学者周菁葆于《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琵琶》[2]中谈到了目前国内没有对印度琵琶的专门研究,过去对五弦琵琶的起源的研究成果中,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印度说”。但是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文化交流更密切,考古学发展使一些新的图像或者文献等资料更新,五弦琵琶的起源地又浮现出了新的观点——“美索不达米亚说”,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长颈直项琵琶传入希腊后,发展形成了半梨形棒状直项琵琶,后来随着古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最后形成了五弦琵琶。

(二)五弦琵琶起源于国内

五弦琵琶来自国内主要有“龟兹说”和“本土说”两种起源说法。

坚持“龟兹说”的学者认为五弦琵琶發源于西域的龟兹地区,最早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学者谷苞在1980年提出,于《古代龟兹乐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手稿中,指出五弦琵琶发源于我国龟兹地区,是由古代龟兹地区的居民发明并进行传播和发展。在此之后,音乐理论学者牛龙菲先生在1985年发表的著作《古乐发隐》[3]中对谷苞先生“龟兹说”的观点表示认同,并找到了更多不同且非常严谨的论据加以证明此观点。

坚持“本土说”的学者认为五弦琵琶发源于中原地区,西晋学者傅玄写过一篇《琵琶赋》,傅玄在序言中谈到琵琶是在鼗上张弦而成的,提出了“本土说”的新观点。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综述发现目前持此观点的音乐学者人数少之又少,但是随着新疆考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五弦琵琶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有了更多严谨的证据和一手资料对此种观点提供了支撑。

二、五弦琵琶的形制

一个乐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形制可能不一,历史上有关五弦琵琶形制的历史记载并不多,陆游的《乐苑》是我国目前发现仅有的有关五弦琵琶柱制的文献资料。“五弦,未详所起,形如琵琶,五弦四隔,孤柱一。合散声五,隔声二十,柱声一,总二十六声,随调应律”[4],音乐学者温和根据这一古籍资料,结合图像学和考古学对五弦琵琶的柱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讨,无疑对研究其形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考古图像研究,笔者发现五弦琵琶的形制大概有唐代五弦琵琶、乡琵琶和双凤琵琶三种。

(一)唐代五弦琵琶

仅存于世的唯一一把五弦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现收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这把琵琶琴身长108.5厘米,宽31厘米,是一种半梨形的五弦直项琵琶,琵琶的琴身正面的护板是一个西域胡人骑在骆驼上,手持五弦琵琶和琴拨,左侧三个琴轴右侧两个琴轴。这把琵琶做工甚是精美,因其琴身由紫檀木制作,上方镶嵌螺钿,故名为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我国宋代学者郭茂倩对五弦琵琶的研究极为深入,他在《乐府诗集》对五弦琵琶进行了探讨:“五弦未详所起,形如琵琶,五弦四隔,孤柱一。合散声五,隔声二十,柱声一,总二十六声,随调应律。”[5]该文献所说五弦琵琶的柱制是五根弦的四个间隔是不一样的,而现藏于日本正仓院的这把琵琶的五根弦的四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见,《乐府诗集》中对五弦琵琶的记载和目前存于正仓院的五弦琵琶的形制不同。根据日本正仓院对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记载,这把琵琶在明治维新时期曾进行过一次修缮,因此,学者普遍认为这把五弦琵琶是在明治维新时期修缮时,被改变了原有的柱制。

(二)乡琵琶

乡琵琶同样是五弦琵琶的一种。有关乡琵琶的记载见于《乐学轨范》[6],五根弦,没有品,共鸣箱是半梨形。于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进行发展的,后传入朝鲜半岛,是在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慢慢演变而来的乐器,乡琵琶与唐五弦琵琶在音色、形制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它与唐代五弦在品数和琴轴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除品数不同外,乡琵琶的琴轴共有五个轴,四轴加一小轴;唐代五弦琵琶是五个轴,左三右二。后来为了与唐代琵琶加以区分,故以乡琵琶为名。

(三)双凤琵琶

双凤琵琶是五弦琵琶的一种,宋代陈旸在《乐书》上有过记载。唐代天宝年间由白秀贞出使西蜀带回,是一种梨形五弦曲项琵琶,五弦无品,以逻逤檀为槽,金缕红文蹙成双凤。唐代杨贵妃十分善弹奏该琵琶,清澈的音韵好似飘出云外,倒不像是人间的声音,当时的王公贵族都争抢着向杨贵妃学习,但是由于是从西蜀传入而不是本地,所以经常不被文人雅士喜爱。

此外,随着考古学和图像学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可参考的资料,例如西域敦煌壁画和一些浮雕上描绘了多种多样的五弦琵琶,其形制也各有不同。《敦煌音乐》中有详细介绍,在这些壁画和浮雕中发现光在唐代以前出现五弦琵琶就有三十多次描绘,可见五弦琵琶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五弦琵琶的传播与发展

琵琶音域广阔,音色极佳,表现能力强。不论起源于何地,但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交流,使得五弦琵琶迅速发展完善,并且在南北朝时期以器乐合奏中成为主要的旋律乐器之一,在唐朝可谓是五弦琵琶发展的高潮。尽管历史资料留给我们可以参考的线索并不多,但通过壁画图像考证以及越来越多的理论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五弦琵琶的传播路径和发展过程有了系统的梳理。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古丝绸之路传播的其他乐器发展过程,进一步按照时间划分研究古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的发展脉络以及兴衰史。

(一)公元2-5世纪

在公元2-5世纪文献资料中没有很多记载,在印度保存较为完整的《脱胎画雕像》中,有五弦琵琶较为细致的描绘,该琵琶的共鸣箱为棒状,演奏时横持琴身演奏。大约公元4世纪在克孜尔佛教石窟中对五弦琵琶的描绘,即使琵琶颈部有一些损毁,但是该五弦琵琶的形制、弹奏时持琴的方式是显而易见的。雕像与画像的记载如出一辙,都是与横笛组合演奏,持琴都是采用横抱的方式。综上所述,五弦琵琶可能是在这一时期从印度传入至我国的。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时期波斯琉特琴,传入印度后进行发展,新生了一个乐器就是五弦琵琶,后来通过古丝绸之路东渐传入西域龟兹,也是五弦琵琶最终形成的地点。龟兹地区的棒状乐器形态对五弦琵琶共鸣箱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公元6-9世纪

古代龟兹地区分布着克孜尔、森木赛姆、库木吐拉等很多石窟。在公元7世纪左右克孜尔佛教石窟中的伎乐天人图中有对五弦琵琶的描绘,该五弦琵琶采用横抱琵琶的持琴方式,左手持琴颈,右手持拨子拨弦。

古丝绸之路开辟后,琵琶传入龟兹地区,发展成熟后向中原传播,在演出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通典》记载:“自宣武以后,始爱胡声,洎于迁都。屈茨琵琶,五弦,箜篌……洪心骇耳。”[7]可见五弦琵琶自北魏宣武帝后就已经传入中原。对此,在这一时期的敦煌和云冈等石窟中都可看到它的踪影。

(三)公元10-12世纪

在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体制逐渐建立并迅速发展,五弦琵琶被多部乐的乐队纳入编制。尤其是初唐,无论是古籍文献还是石窟壁画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使用的数量之多,可見五弦琵琶在该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它一般不独立参加演出,也不用于规模较小的乐团乐队,在大型乐队演出时常与四弦琵琶一起合作演出,如在敦煌石窟中,连续排列的四弦和五弦的两位乐伎组合。

五弦琵琶相较于四弦琵琶,无论其流行性,还是实用性,在我国的地位都相对较低,其发展因种种原因而发展迟缓。五弦琵琶的形制、演奏方式等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大致没有经过大的变革创新。在唐朝后期宫廷音乐的地位急剧下降,加之二者在构造、演奏方式、音色上极为相似,但五弦琵琶的低音弦却极少使用等诸多内在外在的原因,以至于在宋代之后逐渐被取代,逐渐湮没。

四、基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湮没与复原

(一)五弦琵琶湮没

古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在唐朝时期极为兴盛,有关五弦琵琶的记载本就为数不多,但是大部分关于五弦琵琶的记载中对裴神符、康昆仑等优秀的演奏名手以及他们的作品占很大一部分。在宋代之后,周生杰的《太平御览》[8]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唐代五弦琵琶的,并未谈及宋代时期的五弦琵琶的发展状况。此外,在宋代之后关于五弦琵琶的资料寥寥无几。

其中《宋史》有两处地方是有关五弦琵琶的记载,一是在庆祝节日时,二是御楼赐宴时演出时使用。“其御楼赐酺同大宴……每上元观灯,楼前设露台……乐用琵琶、箜篌、五弦……每春秋圣节三大宴……或用法曲,或用龟兹。”[9]中谈到的法曲部可见当时参与演出的有五弦琵琶。

纵览《辽史》全书,其中有大乐和散乐两处是关于五弦琵琶的记载。见于“辽国大乐,晋代所传……大五弦,小五弦……琵琶、五弦……拍板。”这部著作仅有两处有关五弦琵琶的记载,与《通典》等书中对五弦琵琶的几次甚至十几次的记载相比,表演机会越来越少,地位更是大大下降。

清朝对于五弦琵琶的记载,见于凌廷堪《燕乐考原》,“此器(五弦)至宋已失传……乃不只唐人之有五弦之器,但借琵琶之宫为之,致伶工有落韵之讥,殊可笑也。”[10]可见五弦琵琶到宋代已经失传,在清朝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通过研究可搜索到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已经失传的五弦琵琶在唐朝时期发展得旺盛,地位很高,记载于史料典籍的如裴神符、康昆仑演奏家数量非常多。但是到宋代以及以后,五弦琵琶参与演出的机会急剧减少,虽然有参与演出,但仅仅在庆祝节日时演出,地位下降直至湮没。

五弦琵琶湮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琵琶从五弦和四弦的区别来看,五弦较四弦多的一根弦,音高极低且余音长,尽管能演奏出震撼的气势,但由于极少数的曲子有如此低的音,所以这根弦极少使用,成为它湮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随着四弦琵琶的发展,四弦琵琶相对于五弦琵琶来说,音域适中,更易表现乐曲性格,符合大众审美,为大众接受。最后,笔者认为琵琶的“废拨为弹”是加速五弦琵琶湮没的一个重要原因。演奏家裴神符在各地演出五弦琵琶,通过多年的演出实践经验,他对琵琶的弹奏法进行了创新,用手指弹奏的方式取代了之前传统的用木拨子弹奏,发展了其演奏技法。《通典》中记载“旧弹琵琶,皆用木拨弹之。大唐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掐琵琶者是也。”[7]除此之外,还有《新唐书·礼乐志》中记载:“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即以手弹,太守悦甚。后人习为掐琵琶。”[11]由此可见,琵琶的“废拨为弹”是加速五弦琵琶湮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五弦琵琶的复原

古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音色动听,琴身精美,表现力丰富,其发展史漫长曲折,故很多研究者对古代的五弦琵琶进行复原,复原的应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并进行创新,使之在以后的道路中能够再现昔日之辉煌。20世纪30年代前后上海大同乐会复原过一把五弦琵琶,但因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争时期,这把五弦琵琶丢失后未曾留下可供参考的资料。在6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复原古乐器的高潮,如赵丽芳、钱铁民和方锦龙等研究者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复原五弦琵琶。

赵丽芳,是苏州弹词的名家,因演出要携带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两把琴以及演员演唱的音域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伴奏乐器的音域同样需要扩展。赵丽芳研制了一把五弦琵琶,把大提琴弦作为第五根弦,也是最低音弦,这根弦放在琵琶琴身的后方。赵丽芳因此获得了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革新锐意奖”,也因此可以认定为这把五弦琵琶是当代最早出现的对于五弦琵琶形制记录。

钱铁民,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在《关于琵琶改革的设想与改制》[12]中提出了改制新型五弦琵琶的有效措施,后来改制成功后的五弦琵琶有表现技法方便、音域扩大、定弦法多样等优势,对于改制后的五弦琵琶在短时间内进行练习就可以适应,故改革完善后的五弦琵琶应用前景较广阔。

方锦龙,琵琶演奏大师,在科学的基础上复原五弦琵琶,研制了仿唐式的五弦琵琶,唐代五弦琵琶与方锦龙新型五弦琵琶的不同点在于,首先,定弦的不同,其次,演奏方式的不同,唐代弦琵琶横抱、拨子演奏;方锦龙新型五弦琵琶,竖抱,用指甲演奏。最后,把位与品的不同,古代五弦琵琶只有五个柱;方锦龙新型五弦琵琶6相24品,可以自由演奏十二平均律。二者相同点在于,形制相同,琴身的高度宽度都相同。

尽管这些研制更多的是创新,但是已经失传的五弦琵琶能够再次展现于我们的视线中。对传统音乐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复原乐器的过程中加以合理的创新,又保留其原有的精华,这才能使五弦琵琶得到更好的重现。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很多音乐界学者的目光转移到了古丝绸之路上,为丝绸之路音乐的发展添砖加瓦。纵观五弦琵琶的流变,我国与西域诸国的音乐文化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交流频繁并相互渗透。五弦琵琶在古代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完善,皆是因为古丝绸之路以及历朝历代对于外来音乐文化的接纳和包容。尽管五弦琵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因为一些自身和外界的因素以至于失传,但是随着考古学和图像学的发展,发现西域雕像和壁画中很多对五弦琵琶的描绘,这为探讨五弦琵琶流变提供了重要论据。近现代这方面的学者对五弦琵琶的复原对研究古代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五弦琵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谦三.东亚乐器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琵琶研究[J].乐器,2021(03):20-23.

[3]牛龙飞.古月发隐[M].兰州:甘肃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4]温和.唐传五弦谱及其相关的五弦琵琶柱制再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01):48-55.

[5][宋]郭茂倩,編撰.聂世美,仓阳卿,校点.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邓佑玲.乐学轨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7][唐]杜佑撰.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8]周生杰.太平御览[M].成都:巴蜀书社,2008.

[9]陈振.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0][清]凌廷堪.燕乐考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1]许嘉璐.新唐书·礼乐志[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12]钱铁民.关于琵琶改革的设想与改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02):79-81.

猜你喜欢

流变丝绸之路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武术的本质与历史流变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