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策略研究

2023-06-27金穆石新竹

艺术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陶冶情境

金穆 石新竹

摘 要: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是初中学段音乐欣赏课的基础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初中欣赏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与该模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意义,结合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基础操作程序与基本教学目标,总结出了该模式在初中音樂欣赏课中的问题和教学策略方法,达到掌握和运用本模式在新时代大环境下灵活实施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欣赏课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5-0-03

一、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意义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于初中学段音乐课的要求是:“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加深对音乐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音乐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音乐有较浓厚的兴趣。”[1]

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是参与艺术表现活动、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创造力、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并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前提,只有对音乐有了审美感知的前提,才能在此基础上理解音乐并表现音乐。

同样地,在新课标中对于初中学段音乐的欣赏与评鉴在学业上要求初中生在听赏中能对音乐各种表现有准确的辨应;对音乐情绪情感的关系有个人理解;能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在此基础上能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形态和特点,以及中外著名作品和相关文化背景。

可以窥见,音乐欣赏课在初中学段对于初中生的审美培养和人格造就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如今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人们往往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富足,尤其是初中生课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卷纸上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欣赏课就更为初中生所必需的,培养审美能力更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干扰和忽视。

2.美育要求

在2020年,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目标就是:“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2]可见,现如今我国对于美育有着较高的要求,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全的教育,而音乐课就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音乐课堂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3]新一代青少年更迫切需要通过美育和其他教育形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是较为常用的,是音乐教学模式中最基础的部分,我们所熟知的音乐教学模式有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属于情感模式的一种,情感模式的另一种就是参与—体验音乐教学模式。[4]这种模式是所有音乐教学模式的前提,情感模式对于音乐教学是首要运用的,它以感知美、理解美、表现美为主要目的来培养学生,相比其他音乐教学模式,更能体现音乐的“美”的本质,更能直观地展现音乐。

(三)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在一般的初中课堂中,音乐课本就是容易被忽视的存在,音乐欣赏课更是如此。在课业紧张的初中学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就更有待商榷。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运用教师启发学生的方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未免过于枯燥,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情境—陶冶模式从周围环境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这种模式对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更适用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二、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义

(一)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是基于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

1.“情·知教学论”是在20世纪末由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的教学理论,其思想内涵为“情”与“知”的辩证统一,他强调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知”,而忽略“情”,把这两种教学理论相统一,就是“情·知教学论”。

2.现代心理学理论则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包含的并不只是心理学,还有其他学科。大致分为五个理论体系:行为论、精神分析论、人本论、认知论和生理科学观。

3.“暗示教学理论”也称“启发学”“洛扎诺夫教学法”,是心理医生洛扎诺夫在20世纪中期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暗示超长记忆力”的存在从而建立的这种理论,该理论作用暗示的手法激发个人潜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音乐学科的课堂目标是有着大的方向引领我们前进的,那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需要每个音乐教师通过课程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正确价值观,音乐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点,分别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而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不仅要渗透核心素养所传达的正确教学理念和价值观,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全方位的音乐思维学习模式,而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主要作用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这种模式对于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会有启发作用,但却会直接作用于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中,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培养情感思维和认知行为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精神得到升华使其在精神放松的情况下掌握学习内容和科学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有着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和触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情境—陶冶模式有着一套非常明确的基本操作程序:创设情境—体验各类活动—总结转化。[5]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最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用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樂渲染、场景再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丰富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入佳境从中获得乐趣和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去学习。

2.自主体验各类活动

自主体验各类活动也就是情境体验,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在已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表演、唱歌、游戏、谈话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在情境中感受美和体验美,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

3.总结转化

在总结转化阶段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总结,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和体验内容相统一,使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内化,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地步。

三、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策略方法

(一)教师与学生方面

1.教师方面

在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培养的“激发者”和“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备多种音乐教学能力,教师是这一模式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把音乐教学环境布置好,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情境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例如,一堂《保卫黄河》的音乐欣赏课,要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黄河的美,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又立体的场景。除此之外,还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美好丰富,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2.学生方面

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在情感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地位是被弱化的,在情境体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体验教师创设的情境,主动参与和直接感知音乐活动。例如,学生体验教师创设的《保卫黄河》的音乐情境,观赏视频,自主小组讨论,讨论学生的第一感受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表达可以是直观的说,也可以是唱,也可以舞蹈,反映出学生的感受层次,才可以让教师精准地进行引导和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交流。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在内容和教材方面的选择,是每个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大背景和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内容,是需要结合中国传统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外国优秀作品共同欣赏和品鉴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既不故步自封,又不崇洋媚外。现今很多教材都秉承着这种原则去编写,但在这一基础上,更需要突出的是学生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审美理解,这就需要选择一些以“人”为本的音乐作品去欣赏和评鉴,并且适当加入一些乐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以便衔接音乐欣赏课与音乐技能课的同时进行。此外,现如今大多数欣赏的音乐作品都是传统的经典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但学生成长在新的时代,也需要去加入一些随着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优秀作品,不论什么学科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如果在音乐课上能够全面地把各种知识融入课堂中,这样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才更有意义。

(三)教学方法

1.结合基础技能,连贯化衔接课堂

基础技能训练一直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地方,如果把听赏和基础技能有机结合,音乐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的知识性与技能性,这些知识与技能体现在音乐学习的每一个节点上,体现在音乐的审美过程当中。[6]对于知识与技能的了解程度不同也会使欣赏的角度和感受不同,如果把基础知识技能有效地放在听赏和欣赏的前面,也许会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音乐的情感理解与审美理解。同时,也能做到课堂衔接得自然又生动。

2.创设故事情境,直观化生动课堂

在寻常的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会进行情境导入,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学习中来,但有时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课堂中创设故事化情境课堂,使学生置身于音乐故事当中,把自己想象成音乐故事的各个角色,这样整个音乐作品就会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音乐作品的理解。比起教师一味地灌输,这种生动又直观的课堂更能达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快乐教学”的目的。

3.深入情感再现,自主化翻转课堂

音乐欣赏课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再现是调动情感的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情感色彩,在音乐欣赏课中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色彩。在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中,创设合理情境后,音乐学习的重要一步即自主活动,动脑思考,这一步旨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答疑解惑、交流探究、合作完成的一个地方,音乐欣赏课更是需要学生自主聆听、感受并在教师的正确思想价值观交流指引下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的目的,这就是音乐翻转课堂。

(四)教学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广泛影响的现在,“智慧课堂”“翻转课堂”都似新星冉冉升起,这两种课堂模式都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去依赖教师一味地灌输式教授知识,大大地弱化了教师课堂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实现智慧学习,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7]音乐课的教学资源一直以来不太受重视,在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下的音乐欣赏课就更需要新技术新资源来实现,在这种情况,应努力提高各种教学资源覆盖教学信息的程度,真正能做到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师创设情境方面,可以使用各种乐器共同为学生演奏,把景色“搬”到课堂中,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和课件还有游戏道具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真正做到硬件设施和软实力共同具备,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情境—陶冶模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要认识到情境体验和陶冶情操对于人来说是非常必不可少的,这种需要从小培养的情感态度可以使学生抵抗恶意文化侵略,从小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不仅是在音乐上,还在各个方面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我们更能明白国家对于美育的重视,党的二十大中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们也要紧跟国家的前进步伐,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S].北京,2020.

[3]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5]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王茜.情理交融,情感体验,情满课堂——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北方音乐,2016,36(02):131.

[7]吴玥.智慧课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淮南市S中学为例[D].扬州大学,2021.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陶冶情境
Biodegradable and flexible ι-carrageenan based RRAM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护患情境会话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非艺术类高校音乐欣赏课考试改革初探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