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想思维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2023-06-27张祎

艺术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

张祎

摘 要:联想就是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从而引发对另外一个事物的认识,将二者相联系起来,对于舞蹈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舞蹈就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是汲取于生活中的灵感,加以编导的思想加工后,经过编舞家的联想,最后才形成的艺术作品。当我们在对舞蹈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之后,会让我们自然地在见到某一动作或是形象时联想到民族、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正是有了联想思维的存在,才能够让编舞家在进行舞蹈创作之后所呈现的作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引发联想。

关键词:联想思维;舞蹈思维;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J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5-00-03

一、联想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笔者认为思维即人脑对于所接收到的外界的信息而在脑中所反应分析出来的,也就是人类对外界信息的理解(信息包括语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与思维方式,是个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事实基础来推测未知事物。一般意义上的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1]换一种说法,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和家长都会让我们“想一想”解决办法,这里的“想一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思维,就是我们大脑所进行的运转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思维活动的一个过程。

在普通心理学的概念界定中,将思维按照思维材料来进行分类,人类的思维大致分为动作、表象、想象三个角度,这三者都可以视为思维的中介物,因此将思维分为以下三个类别: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又叫作直观动作思维,是人类或是个体在早期发展时所具有的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将现在所看到的东西与最直接的感受相联系,它是一切思维开始的基础;而形象思维则是在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也就是创作者在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解构、分析、提炼,从而进行一个艺术的再创造的过程,最终获得一个典型的、独特的艺术形象;抽象思维,则是在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前二者相比更为扑朔迷离,因为它是一种对符号、概念的理解,是一种需要有高度概括与提炼之后所得的规律性或是属性的产生。这三者不可分离、互相交织,正是有了动作思维的基础才能有对形象的提炼以及抽象概念的产生。

(二)什么是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联想,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通俗地讲,联想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出现的连接,引起相关思考,由一个事情或事物引发另外一个事物的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等,它主要的思维形式有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在人们创作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联想的前提一定是有事物在你脑中,让你能够有东西发生联系。联想思维始终不离开思维对象的感性的形象的形式。它是能动的,却不是纯主观性的;是自由的,却不是任意性的。不论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联想思维总是受着客观对象、写作对象本身的要求的规定和制约,因此它必然地指向一定的方向。[2]

关于联想有很多种情况,第一,跨越时间与空间引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也就是接近联想,比如说,当你长大成人以后,碰到你的小学同学,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你们小时候所发生的故事,这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联想。第二,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而产生的联想,如舞蹈作品中红色的太阳象征着革命与希望,用俯身前倾表示英勇赴死,便是运用了这种联想思维形式。这种联想带有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普遍性,但也带有个人思想感情的特殊性。同是大江,有人联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人却联想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一个人的联想思维与个人的生活时代背景、历史生活经验以及个人的思维模式有关,有些联想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有的联想会产生差异。

二、舞蹈思维

舞蹈思维是在舞蹈创作中的具体的思维方式,其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进行思考创作。而舞蹈创作是一个由外到内,在由内到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进行舞蹈文艺创作时,编舞家基本是从生活中所体悟到的情感或者思考出发,由外而触发心中所感,从而产生对舞蹈内容创作的思考,接着将其舞台化呈现在观众眼前,最终将作品内容与舞台形式相结合,这个过程便是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现实与艺术巧妙的结合,不断地挑选、提炼、融合、再创造,从而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胡尔岩在《舞蹈创作心理学》中提道:“所谓舞蹈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舞蹈家思维过程(即创作构思的过程);二是指舞蹈家的思维结果(即舞蹈形象的誕生)。舞蹈思维贯穿于‘选材‘结构‘编舞三大创作步骤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思维始终贯穿其中,与上文我们所提到的联觉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联觉是一切想象发生的基础,它是最浅显易产生的心理反应。

舞蹈的最初创作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而是编舞家在创作前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发现,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关想法,选出创作的题材,在题材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联想的反映,面对视觉所看到的事物或是耳朵所听到声音,而产生联想,对此进一步进行内容结构的分析,对于舞蹈动作的编排以及形式的呈现都是需要思考过后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版本,在这个过程中,编舞家可能在面对这一动作语汇的处理上联想出来一些想法,对此才能使用,而不是觉得动作造型好看而选择,而是这个肢体动作对于内容的体现有一定的帮助,让欣赏者在观看时能够对此有所共鸣,或是有些许的感受;最后才能进行编舞,将这些动作语汇相结合、拆解、分析,最终才能对舞台调度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进而完成编舞。

三、联想思维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在我们观看舞蹈作品时,很难不对一些作品进行解释,他这个动作表达的是什么,他这个队形想告诉我们什么,很多都是因为联想思维的影响,正是有了联想思维的影响,使得我们无论是在创作或者是欣赏时都会有自己对一支舞蹈的理解与想象。

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在《文艺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的:“以创造特定的艺术形象为目的的、由抽象思维指导和配合的、渗透着情感活动的自觉表象运动过程。”[3]这表明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既有形象思维的把握,还有抽象思维的加持,在创作过程中抽象思维是起辅助作用的,就是创作时对事物的联觉反应,是对创作内容的更好的把握与呈现。舞蹈的表演形式就是形象的呈现,因此在创作时对于形象的把握是在一定经验基础之上的,以及个人对于动作语汇与编排形式的理解,最终依照个人的联觉特点与思考进一步联想想象而产生的艺术形象。

联想这一反应,是人们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因为有了自我的生活经历以及经验之后而有所不同的联想,针对生活中的事物而有了舞台化、动作化的转变,将原本普遍且普通的东西,加以艺术的创作加工,将它变得独特,富有舞蹈的美。最主要的是,在面对一些事物的出现时,会因为之前的经验,而对动作有独特联想。

在舞蹈動作方面,我们不难感觉到在面对一些动作时我们将会产生与之相关的情感,特别是在形象塑造这一方面,因为在很多舞蹈作品展现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容都会有一定的具体事物,比如,有的编舞家想表现的是抽象的东西,而非具体的事物,像悲伤、压抑、痛苦、喜悦这类情绪;或是风、花、秋天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抽象的无法具体找出一个形象的景象或是自然现象;而有的创作者则会选择一些具体的人物形象来塑造,如中国古典舞中《点绛唇》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古代大家闺秀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并且她的肢体动作都有很明确的指向,能够让观众很直接地联觉想象到她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内容:期盼的眼神,对镜自怜,娇羞地背手回头,推开窗户时的喜出望外,还有一丝惊恐与难以压抑的悲伤……这些都可以在动作的肢体造型上展现出来的。同样在空间的把握上,编导也有一定的设计:古代女子都是无法自由出入房门的,所以这名女子永远都只能在椅子周围活动,这时椅子就会被我们联想成禁锢她的房子,走出去一点又会被拉回来,但同时她又是十分想逃脱禁锢,去向外面自由的世界。

(一)对舞蹈动作的影响

舞蹈动作是由人们的肢体展现出来的,联想思维这一方式经常出现在少数民族舞蹈中。为什么呢?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能够熟知不同的舞蹈形态或是服饰与什么民族相对应,让我们在舞台上见到某个动作形态时会直接联想到某个民族,或是它特有的意义、内容或是民族内含等。当我们看到一个肢体动作是舒展、打开的就不难联想到此时舞蹈是想表达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愉悦情感;若是见到一个扭曲,收缩的肢体形态,会让我们感受到痛苦与压抑的情绪存在。

有了联想的存在,舞蹈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状态”,舞蹈家在创作时会无意识地找到当时时代的感觉,并与当时社会产生联系,将这种联系反馈在自己的作品中,是社会精神的一种浓缩的表象。比如,吴晓邦先生在他早期创作中,其风格就与抗战相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作品中的动作都不难让人联想到共产党英勇抗战的场景。

再比如,当编舞家想要编创一支民族舞时,他就必定分析所选民族所特有的特征,能够与人们产生联想:当编舞家在动作中编创出“三道弯”这一形态时,就能够让人们联想到傣族;出现双手合十的动作形态时,会让人联想到祈求、祭祀这一活动。

(二)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美化加工过的,有节奏、有规律的身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一个舞蹈人物的塑造与动作的构成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针对不同的人物塑造,不仅要考虑此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设定、情感表达以及思想情感的传达等,还必须考虑舞者肢体所展现的舞蹈动作。当然,在此之前都需要编舞家对这一形象有准确把握,同时在进行动作选择上都需要联想思维的帮助,进而产生不同的思考与想象。

在舞蹈造型、动作的选择上都会运用到联想思维,常常会使用道具。比如在《点绛唇》这一剧目中就使用了一把椅子与一面铜镜,这把椅子的设计蕴含古代的意蕴,并且这位女子手持铜镜,那么我们就会联想到她的身份、所处的时代等,这名女子应该是古时候的一名女子,正坐在镜前梳妆打扮。依旧以《点绛唇》为例,刚开始这名女子就以一个内含、旁移背对观众的造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往里收这一身体趋向不难让人想象到此时的这名女子是一个害羞的状态,且背对观众,更加表现其害羞的形象,塑造了一名古代大家闺秀内敛害羞的人物形象。紧接着,她迅速转身,向旁慢慢探出去,眼中全是期许的样子,一下就能让观众联想到她此时心中的期盼以及向往。探出去、收回来、再一次望出去,且这次动作幅度比前一次更大,通过这两个动作的不同幅度,简单地让观众能够想象到这名女子心中对外的期待。并且这名女子一开始便是在梳妆打扮自己,想必编导是想向我们传达“女为悦己者容”这一思想情感,剧目中还会有双手推开,上身向前探去的动作,这都能够很好地让人体会到她对窗外世界的向往,同时还伴随着少女的娇羞以及对爱情的期许,对心上人的出现的期望。经过这一分析,我们不难体会到联觉对舞蹈动作构成的影响,不仅是编舞家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的动作选择,还有观众在对舞蹈欣赏时与编舞家不谋而合的心理感受,这都是有联觉效应的帮助,以及人们生活经验的加持,从而产生的想象、联想。

(三)对舞蹈音乐选择的影响

联想思维这个模式对于音乐也同样有所影响,编舞家在对舞蹈创作时同样会进行音乐上的联觉的使用,因为舞蹈中有了音乐的帮助对于情感的表达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都知道舞蹈音乐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塑造舞蹈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思想;推动情节发展等。

在编舞中,专门有一种音乐编舞法,不难看出,就是根据音乐来进行舞蹈的编排,也就是需要编舞家在对音乐进行听觉的感受时,而产生与肢体动作相关的联想,就是在联想思维的影响下产生的。比如,当我们听到八拍子的音乐时,自然体会到的就是一种活泼、跳跃的感觉,像是一直灵动的精灵在舞蹈等,这些例子都体现出了联想思维对编舞音乐选择使用中的重要影响。

四、结束语

联想思维模式对于舞蹈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对动作所蕴含的内在意义,还是人物形象塑造和音乐的选择,编舞家创作时都离不开联想思维的影响。正是有了联想的存在,让舞蹈创作有了很大的挑战和发展机会,使舞蹈的编排方式更具有多样性,作品的内容更有内涵,舞蹈的主题和舞蹈中心思想更易和观众产生内心共鸣。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2]阎景翰,主编.写作艺术大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3]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
戏剧艺术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初探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下的创作分析研究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当代舞蹈创作之新表征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浅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试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群众舞蹈创作与专业舞蹈创作的区别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