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会计考证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26周佳华

南北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教育

周佳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职教育中,职业教育信息化成为发展职业教育和促进职业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包括“经济法基础”在内的会计考证类课程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结合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路径与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利用移动教学工具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范本,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会计专业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经济法基础”;初会考证;高职教育

[中圖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职教育中,职业教育信息化成为发展职业教育和促进职业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经济法基础”作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是学生能否顺利步入会计专业领域的敲门砖[1]。同时,作为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正确认知法律,学法、用法、守法,也是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奠基石。但目前“经济法基础”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经济法基础”教学资源移动化、教学内容可视化、教学过程互动化,课堂评价灵活化,是提高会计考证类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培养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的必要路径。

1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信息化教学,实质上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革新教育理念,从而将数字化和信息化充分融入教学活动当中,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显著提升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1.1 教学理念不同

在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学过程中,遵循的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育思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创造性思维和潜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信息化教学则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独立自主进行思考,完成教学案例的分析、计算、申报等任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需要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会学”;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乐学”。

1.2 资源类型不同

“经济法基础”作为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有内容多、范围广、考点碎的特点[3]。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课件、板书等形式将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受课时限制,课堂教学难以覆盖所有考点,受线下资源数量限制,教学资源仅能服务于本门课程,不能辐射用于其他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微课补足课时,实现考点全覆盖,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也能在课后再次进行复习强化;另一方面,线上资源打破了地域限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均能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1.3 考核形式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时间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经济法基础”课程虽然以过程性考核加终结性考核为评价方法,但过程性考核没有相关数据支撑,仅以教师的课堂主观评价为依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信息化教学考核以客观评价为主,课前预习完成度、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作业准确度均有大数据记录,为课程考核提供了数据支撑,提高了考核评价的公平性[4]。

2 “经济法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

基于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分析,结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经济法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系统设计,会对课程教学流程和环节的有序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2.1 明确教学目标

“经济法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一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遵法守规、诚实信用、专业胜任、尽职尽责的会计人员,在专业上能依据税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其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成企业相关的会计岗位工作。从专业技能上看,主要培养学生关于企业涉税行为的判断力、税费的计算能力、纳税申报表等涉税资料的填制能力。同时,本课程为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具备参加助理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的能力。

2.2 搭建教学资源

在“经济法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搭建和应用是保障课堂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5]。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经济法基础课程内容多、范围广、考点碎的特点,教师需要将理论考点制作成教学微课,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学习资源。同时,“经济法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等社会热点,利用好网络资源和真实案例,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把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分享给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学识,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

2.3 重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财政部会计资格评审中心编著的《经济法基础》为教材,其内容由总论、会计、支付结算、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税法等法律制度组成。在教学顺序上,应打破按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的方式,结合实际工作顺序进行内容重构。其中,总论、会计、支付结算、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为非税部分,以理解记忆为主,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税法部分按照申报纳税工作顺序,先流转税、再财产行为税、最后所得税的顺序在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四大税种,是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重要知识基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仅要注意理论学习,也要通过实训平台的仿真模拟练习加强技能操练。

2.4 组织教学过程

“经济法基础”信息化教学改革借助教学平台,以教学目标为准绳,教学资源为基础,教学内容为重点,兼顾教学评价,按照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中内化、课后评价与反思四个环节实施具体教学过程[6]。

2.4.1 教学准备

在确认教学任务后,教师应提前与所授班级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首先,在学习平台“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建立班级,通过二维码等形式邀请学生提前注册账号,加入线上教学班级。其次,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情感、行为等特点,通过学情分析为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开展提供依据。最后,提出课程学习要求,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以互帮互助为学习行为准则,为后续小组合作任务的开展打好基础。

2.4.2 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需准备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前任务,学生应学习法律法规,精准把握有关政策。首先,教师在学习平台推送考点微视频、教学讲义等教学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及测试题。学生自主完成视频及讲义学习任务,将疑难点在教材对应位置进行标注,同时绘制知识点思维导图,将文字、照片等成果上传学习平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其次,学生需完成测试题检验自学效果,教师了解和监督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调整和明确课堂教学侧重点。

2.4.3 课中内化

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步,可以随机使用学习平台的手势、二维码、定位等形式进行实时签到,这种签到方式提高了考勤确认的效率,不同的签到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第二步,结合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发布讨论任务,以“做中学”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三步,开展课中小组讨论与汇报,每个小组依据课前学习笔记和知识点思维导图,结合案例分组完成法律政策分析与运用,并对小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借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结合课前测试和小组讨论情况,教师梳理重点难点,设计问题,通过学习平台摇一摇选人、抢答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学会思考,增强对课前疑难点的理解。第五步,推送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真题和经典练习题,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成效,进一步巩固和内化知识点。第六步,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梳理课堂知识点、技能点,完善课前思维导图和笔记。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在学习平台中进行评分和考核,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进行互动。

2.4.4 课后拓展

“经济法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扎实的知识储备、熟练的專业技能对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经济法基础”课程应强化课后扩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给课中任务掌握不足的学生布置理论练习,进一步巩固法律政策分析与应用;给掌握较为良好的学生布置实训任务,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给掌握优秀的学生布置竞赛练习,对接竞赛拓展提升。

2.5 实施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技能和素质三部分,总成绩由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教学评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了评价和反馈的及时性。“经济法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平台记录和反馈学生学习评价,课前任务以个人自学为主,由系统记录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测试情况;课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由系统记录评价结果;课后任务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提交到线上的任务由系统记录,完全线下完成任务由教师及时登记到系统。第二,专设增值性评价,使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比较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前后知识测试、单元教学内容完成数据的进步程度,结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讨论问题的活跃度,给出合理的增值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3 结语

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经济法基础”课程特点,分析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指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某学习平台为案例,从明确教学目标、搭建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五个角度阐述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路径与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范本,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为会计考证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吕娟.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初会考证中的应用探索——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8(3):96-100.

[2]李德鑫,杜湘瑜,余安喜,等. “电子技术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设计[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2):53-57.

[3]张晶.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O2O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2):245-246.

[4]黄晓欢. 移动信息化教学在高职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学习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1(30):214-215.

[5]王露佼. 信息化下的高职《经济法基础》教学设计[J]. 纳税,2020,14(3):195.

[6]张梦婷. 课证融合模式下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 质量与市场,2022(2):79-81.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高职教育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