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巧搭“学习支架”

2023-06-26徐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大单元教学窦娥

徐辉

“支架”,即我们常说的脚手架。当学生的能力与其所需掌握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时,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搭建“学习支架”,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利用“支架”解决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同时讲授多篇课文,面对内容多而杂的课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的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文本的特征,巧搭“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接下来,笔者就以新版语文教材中的戏剧单元为例,谈谈怎样在大单元教学中巧搭“学习支架”。

一、搭建“情境支架”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用语言文字创设出一个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完成相应的任务。这就是搭设“情境支架”。

单元内的三篇课文都属于戏剧,而戏剧的核心便是矛盾冲突。老舍先生曾说过:“写剧须先找矛盾与冲突,矛盾越尖锐,才越会有戏。”可以说,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是戏剧中的一大看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相应的影视片段,大致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剧情的走向。之后,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抓住其中的矛盾冲突,设身处地地在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搭建如下“情景支架”:

当满身伤痕的窦娥魂归父亲的朝堂后,她想了些什么?当不再年轻的鲁侍萍回到曾经的周家,她想到了些什么?当单纯善良的丹麦王子再次回到皇宫时,他会想到些什么?在此之前,他们又经历了什么?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形象,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其遭遇。

学生在选择了其中的一位主角后,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梳理故事的脉络。这个“学习支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与人物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其言与行,把握人物的心理特点,对后续分析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就发现剧中的人物受到的来自社会、家庭和自我的压力。

二、搭建“图表支架”

为了化抽象为具体,使相关的信息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图表支架”。在填写图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戏剧的脉络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篇课文无不展示了强烈而尖锐的矛盾冲突。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又展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窦娥、周朴园和哈姆莱特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然后思考他们有哪些言行是符合自己的目的的,又有哪些言行是和目的相悖的,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窦娥的目的是洗刷自己的冤屈,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她不畏强权,誓死反抗。周朴园的目的是撇清自己和鲁侍萍以及鲁大海的关系,不让他们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和地位;哈姆莱特的目的是找出杀害父亲的真凶。经过思考,学生会发现,当人物的言行与自己的目的相悖时,其内心冲突往往会更好地呈现出来。窦娥坚强不屈,却为了不让婆婆受罚而承认“罪行”;周朴园不愿认妻儿,却保留了以前的衣服、家具和习惯;哈姆莱特想要复仇,卻又装疯卖傻。这些细节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

三、搭建“探究支架”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搭建“探究支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作品的内容、主题、手法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篇课文均属于悲剧作品,其中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其中的主人翁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作品中最精彩的片段莫过于生命的逝去。在《雷雨》中,雷雨倾盆而下,电闪雷鸣;在《窦娥冤》中,窦娥血溅刑场,六月飞雪;在《哈姆莱特》中,决斗比剑,剑拔弩张。这些都使学生获得了非常独特的审美感受。然而,冷静之后,学生又会发现,在《窦娥冤》的第四折中,作者安排了窦娥的父亲为窦娥伸冤,使她的冤情得以昭雪,而《哈姆莱特》中的人物几乎都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窦娥的冤情得以昭雪,会不会削弱作品的悲剧力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还有类似的结局吗?这其中反映出怎样的文化心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问题,搭建这样的“探究支架”:

子曰:“子不复仇,非子也。”《圣经》中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探究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和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西方悲剧结局的不同及成因。

有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发现《孔雀东南飞》中最后的两家求合葬的结局、《梁祝》中二人最后化蝶而飞的结局均与《窦娥冤》的结局类似,均展现了中国人对团圆、圆满的美好期待。西方人则讲究忏悔和救赎,而不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中巧搭“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单元内的课文,找到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中学)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大单元教学窦娥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窦娥冤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谁杀死了窦娥
谁杀死了窦娥
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