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
2023-06-25吴汪德
吴汪德
摘要:初中阶段是拉开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及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公式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为学生接下来开展的数学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运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要求较高,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一些公式灵活地进行运用,帮助自己解答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解题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突破口,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意义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的最为基础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然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导向,开展各项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然而,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的运算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他们不仅无法快速、准确地算出正确的答案,甚至还会依赖计算机、计算器等设备来帮助自己进行计算,进而导致自己的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更为重视对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尝试着让学生具备基础的运算能力,帮助其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快速地算出正确的答案,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更为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而教师在开展这一部分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虽然导致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特别依赖信息技术,进而无法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算能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类学习活动中,就能够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演示运算过程,强化运算技巧
学生最初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来达到教学目标。之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尝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时候,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演示运算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运算时需要思考哪些东西,需要经历哪些环节和步骤。然而,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演示运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明白结果是如何得出来的,进而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进行运算的时候也很难快速、准确地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运算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进而能够在熟练掌握运算过程的基础上,省略一部分不重要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可以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步骤。第一,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使原方程组中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第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组相加或者相减,并且消除这个未知数,进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第三,借助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将自己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方程式当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而当学生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将每一步的步骤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反复复习这些步骤,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强化学生对于运算技巧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运用信息资源,生动解释算理
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更偏向于让学生掌握如何灵活地使用公式来解答题目,而并没有尝试着让学生了解这些公式都是如何得来的。正是因为教师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不够透彻,所以学生在借助这些公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并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使用这一公式进而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比如,学生在使用公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忘记了公式,那么题目就不能够解出来。正是因为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当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地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信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了解这些公式是如何得来的,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这些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对算术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认识到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实际上也可以看成两个正有理数之间的加减。也就是说,如果是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之间的加法的话,那么就可以看成两个正有理数之间的减法。这种理解方式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计算正负有理数之间相加的结果,但是教师也要尝试让学生认识到负有理数存在的意义,借助信息资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关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的运算,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之间的加减原理,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信息资源发现生活中有关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得出结果为目进行运算。
(三)整合微课资源,优化运算练习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微课资源不断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外休息时间也能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在哪一方面的学习上存在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努力弥补自己的真实缺陷。然而,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學活动的时候,也不难发现网络上的一些微课资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如果由学生自己筛选这些微课资源的话,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能会使学生筛选出一些不属于他们学习范围的微课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整合微课资源,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借助这些资源开展运算练习,在不断地找到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尝试弥补自己的缺陷。通过多练多改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各种运算题目的熟悉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当然,教师在借助这些微课资源优化运算练习的时候,也需要认识到我们不应该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并熟悉解题的套路,而是应该尝试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利用大数据去分析,找到学生在某一类题上的缺陷,再来开展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时候,可以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是有疑惑的,许多学生并不能够熟练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他们有的时候只能掌握一部分的方法,且很容易对其他方法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开展这一部分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整合当前自己掌握的一些微课资源,将这些微课资源发送到家长的微信群里,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通过反复观看和反复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在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尝试将一些题目的多种不同的解法的微课发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设计翻转课堂,增加练习机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普及提供了助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设计翻转课堂,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印象,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当中总结经验,提高速度,提升能力。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视频来教学的教学模式,它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让教师去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尝试着让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翻转课堂的优势不仅局限于此。一方面,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较为短小精悍,它的长度刚好控制在学生的注意力比较能集中的时间范围内,能够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活动;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回放视频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对于知识的欠缺,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除此之外,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检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多次反复观看视频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比如,教师在尝试引导学生学习“二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预习。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观看视频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完成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尝试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指导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来加深自己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完善评价机制,注重长期评价
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教师对自身评价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尝试着完善自身的评价机制,注重长期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名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评价。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展开评价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进行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情况。然而,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可能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的时候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遇到了更多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的获得感不足。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尝试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尝试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评价,为学生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而不是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进行较为浅显的评价。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某项作业之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以及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情况是怎样的。在此环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习题,而如果在经历过一次考试之后,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且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如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实施效果及反思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大量的运算问题,但实际上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运算能力。所以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依托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开展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教师在开展这类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反思,认识到运算能力虽然是数学的基本能力,但是却不可以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一点上,而是应当尝试着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运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运算水平,促使学生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學活动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就得到了丰富。所以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蓝福隆.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探究——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法则》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1(Z2):9194.
[2]于双源.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辅助训练APP的开发与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郝宝顺.初二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水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