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历史精准教学初探

2023-06-25宋家新周小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5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智慧课堂课程标准

宋家新 周小平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正在日益深入,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革命性作用愈发显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课堂应以學生为主体,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的特点,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智慧课堂借助技术上的优势,可以在课前精准分析学情,课中创设情境开展自主探究和及时准确反馈学习成效,课后可以精准推送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辅导,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关键词:课程标准 智慧课堂 核心素养 精准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展现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呈现具体的、形象的、动态的、多维度的情境,可以辅助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迫切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对课堂设计、教学流程进行结构性的变革,实现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从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能教室,到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智慧学习,以及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搭建的智慧课堂,信息技术不断增强了课堂互动交流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以智慧课堂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条件,这也正是当下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的改革。

笔者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建议,以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为例,浅谈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一、立足课标,依托智慧手段实现以学定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学习了解抗日战争中如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日本侵华的罪行和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艰苦历程;通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抗战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其中涉及本节课的有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实,日本在东北的侵华罪行以及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开端等。

从学情角度来看,八年级学生对抗日战争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参加过“九一八”纪念日活动,阅读过张学良、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相关书籍,观看过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同时经过七年级这一年的学习和积累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对于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基本不成问题,但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借助智慧课堂的技术手段加以诊断,从而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

为实现此目标,课前教师在八年级(5)班利用智学网系统推送了微课、试题等课前预习资料,学生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进行了答题。本次学情诊断共设计5道选择题,满分10分,知识点包含九一八事变、日军在东北的侵略罪行、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根据智学网的数据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平均得分为6.62分,40位同学中有12位同学处于待合格状态,4位同学处于未提交状态,失分率较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九一八事变的过程,以及西安事变的历史细节没有很好掌握,在对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逻辑关系上也存在盲点。

基于以上学情诊断的结果,笔者针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强对历史概念和历史细节的讲解。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细节探析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结构,解决他们在抗日战争史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以期给学生还原真实、客观、全面的抗战初期的历史。笔者通过对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几乎每次日本对中国发起的侵略都伴随着日本蓄意已久的阴谋和惨绝人寰的罪行。经过多次研讨调整后,确定本节课教学设计以“谋”为明线,用两个“阴谋”和一个“阳谋”来创设情境,暗线为日本对华侵略引发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用“细节”和“人物”两个视角去观察和讲述这段历史,明暗线相结合,相辅相成。整体设计为3个板块:一场细思极恐的阴谋——九一八事变;一场得寸进尺的阴谋——华北事变(华北危机);一场扭转时局的阳谋——西安事变。

二、立足教材,依托智慧手段培育核心素养

从教材角度来说,本课属于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上接1840年以来列强对华的不断侵略,下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扭转近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阶段,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紧急时刻,更是中华民族奋起的重要时期,前后贯通,地位重要。本单元共五课时,“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为第一课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都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初期阶段,也都是中国抗战史中的重要史实。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向“学科素养立意”。历史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是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基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确定通过本课教学实现学生以下核心素养目标:①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探寻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非正义的、充满罪恶的战争;②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分析置于国际和国内背景之下,结合图文史料分析事变的原因及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③通过线上参观纪念馆,搜集整理图文史料来证实日军侵华犯下的战争罪行,培养史料实证意识;④以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的丰富史料为依据,揭示历史表象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使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逐步形成科学准确的历史解释;⑤通过讲述杨靖宇、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等民族英雄浴血奋战的事迹,使学生懂得民族抗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⑥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等知识点的学习,认识到精诚团结是中华民族最值得传承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传统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学科知识的传递,尤其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智慧课堂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借助智慧平台实现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对本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智慧课堂平台,将重难点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来。比如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一“九一八事变”,教师通过问题链方式来整合及串联知识,层层推进。师生在线参观网上九一八博物馆,在搜集、整理、阅读、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平台功能推送和分享自己的资源,共同完成九一八事变过程、原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问题链设计如下:

任务1:阅读课本,完成关于“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点”的表格,并上传分享。

任务2:根据所填写的表格结合《九一八事变形势图》和文字史料,在评论区表达对于“九一八事变是否是一个偶然的中日冲突事件”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任务3:阅读图文史料《日本侵占东三省形势图》《东三省主要城市沦陷表》和中日双方在东北军队数量,思考回答日本为何能在105天内鲸吞整个东北(面积100多万平方千米),死伤仅1200余人?

任务4:网上参观九一八博物馆,概括日军在东北沦陷区进行了怎样的残暴统治?

任务5:网上参观九一八博物馆,总结爱国的中华儿女在面对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兽行时进行了怎样的浴血奋战?

针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这一知识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端将史料上传到班级的交流栏中,并同步显示在班级的大屏幕上,使学生能够观看大屏幕并展开讨论。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每个学生均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移动终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控学生研讨的全过程,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借助智慧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基本掌握了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形成了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当时时局下最优解决策略的客观认知,基本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提出“联蒋抗日”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立足评价,依托智慧手段实现个性发展

测验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课程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并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要重点关注课堂评价,教师要运用观察等方法测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表现,要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进展与成效等做出评判,根据课堂评价的结果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成效性。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随堂测评主要是由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智能推送试题,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种课堂检测最具评价的实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反馈也更加及时和精准,教师借助智慧课堂精准的数据分析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当场进行答疑点拨,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學策略和分层布置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内容结束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作业(5道选择题)推送给学生,通过作业与动态评价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作业与动态评价工具能够快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于本课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各题的准确率。5道题目满分为10分,测评结果显示平均分9.2分,最低分8分(只错了一题),说明大多数同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错误率最高的第2题,共6位同学该题答错。此题是2021年山东某地中考真题,这道题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能力要求较高。

数据结果的呈现和分析为教师接下来在作业布置和教学策略的调整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一方面在作业布置中要适量减少简单识记类题目的比重,增加对学科素养能力要求较高题型的布置和讲评;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注重选用多元史料,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指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借助智慧课堂的信息化手段可以让以学定教、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加精准化,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变得可操作和可量化,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精准高效,为实现信息技术下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邦奇,吴晓波.智慧课堂:新理念 新模式 新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智慧课堂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